杜麗
摘要:做好保密工作歷來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高校保密工作面臨新的挑戰(zhàn),本文通過分析信息化條件下高校保密工作的特點以及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應對策略。
關鍵詞:信息化高校保密工作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廣泛應用,人們處理信息的能力和效率不斷提高,但互聯(lián)網(wǎng)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保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保密工作事關國家安全和利益,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高校保密工作是國家保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門,做好高校保密工作,不僅關系著學校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也關系著國家的安全和根本利益。在新信息化條件下,高校保密工作任務更重,形勢也更為嚴峻。對此,我們應該認真分析,找出應對策略,積極認真做好保密工作。
一、信息化條件下做好保密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高校作為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和高新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集中了一大批高層次的科技人才,產生了很多具有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有大量的科研成果屬于保密項目。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高校的保密工作面臨著極其復雜的情況。做好保密工作必須首先深刻認識到其必要性和緊迫性。從國際上來看,雖然和平和發(fā)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但影響世界的不穩(wěn)定因素仍然存在。當前境內外各種敵對勢力相互勾結,包括國際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和宗教極端勢力,對我國重要部門進行滲透竊密,其中高校也是境內外敵對勢力竊取秘密的重要部門,對此我們要提高警惕。從國內來看,當前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特別是各種電子政務平臺在黨政軍機關的普及應用,網(wǎng)絡已成為竊密的主要渠道。為此,高校應該從思想、管理、技術等方面著手,全力做好保密工作。
二、信息化條件下高校保密工作的特征
(一)保密對象的范圍擴大。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fā)展,高校所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闊,尤其是高校對外交流的日益頻繁,勢必帶來涉密信息范圍的擴大。另外,信息化條件下,涉密信息的產生、傳輸、存儲等,從有形的紙質材料,擴展到了聲、光、電、磁信息,保密方式也從單純的紙質材料保密向計算機及信息系統(tǒng)和移動存儲介質過渡,涉密信息的存在方式更為多樣化,這些都使保密的范圍不斷擴大。
(二)保密工作的難度增大。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fā)展使涉密信息的可控性越來越低。計算機、復印機、傳真機等現(xiàn)代辦公自動化設備的使用,造成泄密渠道明顯增多,甚至日常通訊工具等也成為泄密的重要渠道。此外,隨著高科技的發(fā)展,竊密技術和手段更加先進,也更加隱蔽,竊密行為難以察覺??梢?,保密工作的難度再不斷增大,這也對高校保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竊密后造成的危害更深。信息化條件下,很多涉密信息都是存儲在U盤及移動硬盤燈新型載體中,這種存儲方式具有體積小、便于攜帶、容量大等特點,因此一旦發(fā)生丟失和泄密,將導致大量的涉密信息外泄,造成的損失和危害無疑是難以估量的。
三、信息化下保密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
當前,高校保密工作除了保密意識淡薄、保密制度落實不到位、保密手段和設備落后外,還存在一些新的突出問題。
(一)科研成果的不斷涌現(xiàn)對保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高校是國家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高校有大量的高新技術項目和科技成果,代表著最先進、最核心的水
平。高校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重點科研基地承擔的科研項目涉及政治軍事、經濟等重要信息。因此,敵對勢力歷來把高校作為竊密的重點對象,尤其是在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今天,高校的科研保密工作更加不容忽視。
(二)對外交流日益擴大給保密工作帶來新問題。開門辦學是高校的必由之路,當前,高校的對外交流活動日益頻繁。很多高校都會派出大量的人員出國參觀、留學、訪學等,且派出人員的范圍越來越廣。同時,也會有大量的外國學者、專家、教師來到我國高校進行交流等活動。高校通過開展對外交流,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但也增加了竊密的隱患。
(三)高新技術的發(fā)展及應用給高校保密工作帶來新問題。高新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在為工作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高校保密工作帶來了許多的新問題:竊密技術和能力普遍提高;隨著辦公自動化、現(xiàn)代通信及計算機網(wǎng)絡的廣泛使用,大量的涉密信息存儲在磁、光、電介質中,傳輸在網(wǎng)上,致使泄密的隱患增多,泄密的可能性大增;計算機信息網(wǎng)絡遭受黑客入侵以及大量進日的計算掃L軟件、硬件可能留有竊密通道,竊密和泄密行為更具隱蔽性。
(四)國內外敵對勢力為高校保密工作帶來了嚴峻的考驗。高校的職能除了教書外,育人也同樣重要。國內外敵對勢力為了達到各自目的,經常會利用很多敏感問題制造事端,而高校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歷來是國內外敵對勢力關注的重點話題。國內外敵對勢力會針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些敏感問題來扭曲事實,混淆視聽。尤其是在一些少數(shù)民族聚集地區(qū),分裂分子會通過竊取高校的信息來攻擊我國,制造輿論。
四、信息化下做好高校保密工作的對策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保密工作責任制。按照“分級管理、逐級負責、落實到人”的原則,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高校保密工作責任制度,明確保密責任、簽訂保密責任書,使各級工作人員都有責任,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因瀆職失職造成的竊密事件。
(二)大力宣傳教育,切實增強教職工的保密意識。保密法制宣傳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基礎性工作,必須常抓不懈,警鐘長鳴。高校應該有針對性地開展保密工作的宣傳教育,認真研究如何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更有實效,而不是走過場。比如可以針對高校工作的特點,制作保密手冊,通過淺顯易懂、生動形象的圖片來對教職工進行保密宣傳教育。另外,還可以組織教職工參觀保密工作的各類展覽,通過具體的竊密案件使教職工對保密工作有更深的認識和體會。總之,在宣傳教育方面應多種方法相結合,使教職工充分掌握保密工作的相關知識,樹立“保密工作人人有責”的意識,明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防患于未然。
(三)完善保密工作的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保密工作程序。各高校應該按照國家有關保密法律法規(guī),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保密工作的規(guī)章制度,明確保密機構、職責、保密范圍及獎懲制度等,規(guī)范保密工作的程序。如對涉密計算機的使用,要明確管理人員、操作人員的保密責任等等。另外,要將保密制度的執(zhí)行情況與單位(個人)業(yè)績考核聯(lián)系起來,獎懲分明。
(四)更新保密設備,提高保密管理水平。信息化條件下,國內外敵對勢力通常利用高科技手段竊取秘密,對此高校的保密設備和手段也要與時俱進。高校要設置專門的保密辦公室和保密室,配備保密箱、保密文件柜、碎紙機等保密設備,提高保密工作的現(xiàn)代化程度。要把計算機系統(tǒng)的技術防范和管理作為保密工作的重要任務來抓,加強對涉密載體的管理,不斷提高保密技術防范能力。
(五)做好保密檢查工作,實現(xiàn)保密工作制度化。開展保密督查工作是推動和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措施。高校的保密辦應經常開展的保密工作檢查,并在實、細、嚴上下功夫,防止有走過場的情況發(fā)生。重點檢查涉密要害部門及部位的保密設施、保密載體的防范能力以及保密規(guī)章制度的落實情況,檢查涉密計算機及移動存儲介質的保密和管理情況。通過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保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huán)竹,并積極采取相應的整改措施。
參考文獻:
[1]張迪.新形勢下高校保密工作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資訊, 2013(6): 246.
[2]陳蕓芬.信息化條件下高校保密工作的問題與對策[J].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1(5): 55-56.
[3]王陶.新形勢下加強高校保密工作的幾點認識[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2013(6): 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