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澤民
父親生前很節(jié)儉,他喜歡自己動手,編草席,搓麻繩,做板凳,修補農(nóng)具。整理房間時,父親會把我們丟棄的小物件收起來,放在用廢木板釘制的木盒里。出門在外,他總喜歡埋頭走路,走著走著就能發(fā)現(xiàn)被遺棄的舊螺母、廢鐵釘,撿起來擦干凈,揣在兜里帶回家。不久,那只木盒就被塞得滿滿的,猶如微型垃圾中轉(zhuǎn)站。
我不喜歡屋里放著一堆破垃圾,幾次想把它扔了。但父親說,那是家里的“百寶箱”啊,說不定哪天能派上用場呢。但“百寶箱”似乎還沒發(fā)揮作用,父親就離開了我們。那只“百寶箱”被遺忘在廚房雜物間的角落里。
那天早上我正要出門,突然腰間“噗”的一聲響,褲子就往下掉,是腰間的皮帶扣崩斷了。這可怎么出門呢?情急之下,忽然想起父親的“百寶箱”。打開木盒,果然找到一只皮帶頭,扣在皮帶上,大小正合適。我既驚喜,又感激,沒想到父親那只默默無聞的“百寶箱”,關鍵時刻為我解了困。
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只“百寶箱”簡直成了一只魔盒,總能變出我們想要的東西。大衣上的扣子掉了,盒子里就能找到配套的紐扣;鍋柄螺絲滑牙了,里面就能找到配套的螺栓螺母;停電了,里面就有半截蠟燭……日常生活中應急的小物件,總能在這只魔盒里找到對應的配件。父親一生貧寒,沒有給我們留下多少資產(chǎn),但這滿滿的“百寶箱”,分明就是一筆可貴的“遺產(chǎn)”啊。
現(xiàn)在,我也學著父親,將一些暫時用不上的舊物,譬如電話線接頭、遙控器、水龍頭墊圈、玻璃膠什么的,收集到父親的“百寶箱”里,以應不時之需。兒子也一改過去大手大腳的毛病,將丟棄的橡皮擦、鉛筆芯、三角板、小彈簧等小物件撿起來,一點點向“百寶箱”里添加新的內(nèi)容。
這只“百寶箱”成了我們家的傳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