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
寒號鳥為什么會被凍死?說白了就是拖延和懶惰。盡管大家都討厭拖延,但幾乎人人都會或多或少沾染上一點點,只是拖延的行為程度有輕重不同而已。
生活中像“寒號鳥”那樣愛拖延的學生大有人在。
在批閱學生的周記時,發(fā)現(xiàn)秋荻同學最近的學習生活遇到了一些狀況,她的文章這樣寫道:“我最近學習、做事效率很低、拖拖拉拉,每天明明知道有很多事情堆在眼前,可還是喜歡先干那些無關(guān)的事,或只是發(fā)呆地說,再等一會兒。老師布置的假期作業(yè)非得到最后半天才開始動工,每天晚自習后回到家不是第一時間完成作業(yè),總是要習慣性的磨蹭一會兒,慢吞吞地吃東西、洗澡,甚至賴著看會兒電視、上會兒網(wǎng),一晃到了晚上11點多才開始做作業(yè)……
“宏偉的雄心,周密的學習計劃,在拖延面前不堪一擊。我也知道這樣做不好,可一時半會好像很難改變。拖延是一種病嗎?難道自己患上了嚴重的拖延癥?”
還記得兒時學過的那篇《寒號鳥》的寓言嗎?
秋天來臨,其他的鳥兒都在一邊搭窩、一邊去尋找食物準備過冬,只有寒號鳥還在悠閑地唱歌、玩耍。其他鳥兒勸說其及早搭個窩,寒號鳥總是有說辭:冬天還早呢,著什么急?趁著今天陽光明媚,不玩才是浪費好光陰!即便到了冬天,寒號鳥也沉浸在白天溫暖的陽光里,忘卻了夜晚的刺骨寒冷。只是在夜晚凜冽的寒風肆虐下,才一遍又一遍地哀號:“哆嗦嗦,哆嗦嗦。寒風凍死我,明天就蓋窩?!辈贿^,第二天一到,寒號鳥又拖延下去,于是在冬季的某一天,其他鳥兒再也聽不到寒號鳥的哀號,原來它已經(jīng)被凍死了。
心靈解碼:
做事拖拉的現(xiàn)象很常見,愛拖延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自覺地把事情往后拖,哪怕是不費力的小事情,也樂于能拖就拖。拖延浪費時間,造成學習、工作效率低下。拖延還會波及我們的情緒,雖然一開始覺得事情并不緊迫,內(nèi)心輕松不著急,但是快到最后一刻的時候,所有的緊迫感突然來襲,焦慮的情緒就會逐漸加重。更嚴重的是,拖延會侵蝕人的意志,消耗人的能量,阻礙人的潛能的發(fā)揮。處于拖延狀態(tài)的人,常常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huán)之中,這種惡性循環(huán)就是“拖延—低效能+情緒困擾—拖延”。當拖延的習慣導致目標或愿望沒有達成的時候,一些人還會有強烈的自責情緒,出現(xiàn)怨恨、焦慮,甚至產(chǎn)生負罪感。
不過嚴格來說,“拖延癥”并不是一個嚴格的心理學或醫(yī)學術(shù)語,拖延并不是一種心理或身體疾病,但嚴重者可能伴有抑郁傾向或伴有焦慮。
我們不必為偶爾的犯懶而恐懼,但是,如果被拖延像惡魔一樣纏上,每當面臨任務時,便走進“拖延”這個怪圈,讓拖延成了一種習慣,那就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及早解決,決不能拖延“治療”。
給拖延者支招:
1立即行動起來。
大家都知道,拖延并不能使問題消失,也不能使解決問題變得容易,而只會使問題惡化,給學習造成更嚴重的損失。我們沒解決的問題,會由小變大,由簡單變復雜,像滾雪球那樣越滾越大,解決起來也就越來越難。沒有人會為我們承擔拖延的損失,所以,我們應該立即行動起來,不要被拖延束縛住手腳。
2制定周密計劃,并嚴格實施。
制定計劃并實施可以幫你養(yǎng)成勤快和辦事有條理的習慣。比如,將一周或一個月的學習按輕重緩急列出計劃和表格,以先易后難、先急后緩來對待和處理,久而久之,就會養(yǎng)成“當日事,當日畢”的好習慣。正如所有優(yōu)秀記者所遵循的一個原則:重要新聞不過夜,必須當晚寫作完成并發(fā)稿。
3暫時忽略你的負面情緒。
很多時候,我們過多地關(guān)注自己的情緒變化,開心了覺得要怎樣怎樣,不開心了要去做點別的讓自己開心一下,所以,這種自我滿足有時就引發(fā)了拖延的行為。我們要了解自己的情緒變化,但是從做事的效率看,不要讓自己沉溺其中,喪失對自己的控制能力。所以,每當內(nèi)心想“放縱”一下的時候,腦子里先想想拖延的后果,給自己一個提醒。
4盡管放手去做。
戰(zhàn)勝拖延,既要關(guān)注當下還要結(jié)合對未來的信心,不要對結(jié)果過分焦慮,才能放開手腳去做。不到最終時刻,你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有多強大。如果因為害怕遭遇挫折就選擇逃避,因為擔心就不去努力,你的人生可能就會如錢鶴灘的《明日歌》里描述的那樣: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5完成任務后及時給自己一定的獎賞。
實驗心理學中,有一種大腦獎賞機制,這也是應對拖延的一種有效方法。比如,在專心致志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后,可以自我激勵一下,“啊,終于完成了,我真棒”;或想象老師對自己的鼓勵和贊賞,同學們投來欽佩的目光;在一兩個月的時間里完成一篇論文或一個小設(shè)計,想象著這會為自己帶來一筆不菲的收入,例如收入1000元或5000元......不管是精神的還是物資的獎勵,都會成為我們不斷努力的源泉和動力。
當然,如果你的拖延已經(jīng)嚴重到無精打采什么事都不愿做、也不愿過問,甚至有放棄、逃避一切的念頭時,就必須去找精神科醫(yī)生查找原因了,說不定這就是抑郁癥或重度抑郁癥的表現(xiàn),不僅需要藥物治療,而且需要心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