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琴?戢良秀
摘要: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當今社會的關注,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并逐漸成為影響職業(yè)生涯的重要因素。電力行業(yè)作為特殊行業(yè),其從業(yè)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工作狀態(tài)的影響顯得尤為突出,其中最為典型的是電力系統(tǒng)中的農電從業(yè)人員由于受工作環(huán)境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心理承受能力較弱,面對公司的改革發(fā)展易產生不適應情緒。在科學調研的基礎上認真系統(tǒng)地分析相關數據,反映出農電人員的心理狀況,供相關部門參考。
關鍵詞:農電人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
作者簡介:張曉琴(1982-),女,四川成都人,四川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政工師;戢良秀(1975-),女,四川簡陽人,四川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政工師。(四川 成都 610072)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9-0174-02
一、調研背景及意義
近幾年來,隨著S省電力公司體制改革的縱深推進,公司組織結構和管理方式不斷變革,工作節(jié)奏不斷加快,工作要求日益嚴格,安全生產越來越受重視,這就對從業(yè)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農電從業(yè)人員,他們在復雜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下,既要保障電網安全、設備安全,又要完成戶戶通電的任務以及新農村建設中的農網改造,責任重大。通過本課題調研,引起社會對農電從業(yè)人員心理健康狀況的普遍關注,讓他們感覺到公司的關愛,進一步踐行“以人為本”的企業(yè)文化,進一步促進他們以健康的心態(tài)面對工作和生活,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全方位提升他們的綜合服務能力,更好地服務于電網,造福社會。
二、調研對象與方法
1.調研對象
本課題研究對象為S省電力公司農電員工。S省電力公司是國家電網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國有特大型企業(yè),以電網經營為核心業(yè)務,負責S省境內主要電網規(guī)劃、建設、運營和電力供應。其中農電是S省電力公司的重要組成,負責全省的農電管理、建設和發(fā)展工作。
2.調研方法
(1)問卷調查法。根據本課題研究的內容和目的,遵循心理健康科研方法和社會學關于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設計了“S省電力公司農電人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問卷”表,運用特爾斐法檢驗問卷的效度。采用隨機抽樣法對S省的多個電業(yè)局和電力公司下面的各供電所的農電員工、領導進行調查。隨機抽樣調查發(fā)出問卷350份,回收問卷312份,回收率為89.1%,其中有效問卷249份,回收問卷的有效率為71.1%。
(2)現場訪談法。為獲取更加詳細的資料深入到S省下屬的某幾個電業(yè)局下屬供電所的相關職能部門對部分職工進行訪談,了解農電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況,同時了解心理健康的趨向與需求。為如何更好地開展員工的心理健康工作收集了意見和建議,使筆者得到更為豐富和充實的第一手資料,為該課題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據和指導。
(3)文獻資料法。根據需要在中國學術期刊網、優(yōu)秀碩博論文庫、超星數字圖書、百度等網絡上檢索了與本研究有關的資料,并對檢索到的資料進行認真研究、分析和利用。
(4)數理統(tǒng)計法。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常規(guī)的歸類統(tǒng)計,借助計算機使用Excel進行了相關的數據分析處理。
(5)邏輯分析法。根據統(tǒng)計結果結合已有的相關研究以及本文需要進行綜合分析。
三、調研結果
1.心理健康的標準
1948年第三屆國際心理衛(wèi)生大會認為心理健康的標準:身體、情緒十分協調;適應環(huán)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有幸福感;在職業(yè)工作中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
1989年聯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對心理健康的定義細則: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過分緊張和疲勞;處世樂觀,態(tài)度積極,樂于承擔責任,事無大小,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良好;應變能力強,適應外界環(huán)境中的各種變化。
一般說來,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夠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適應環(huán)境,情緒正常,人格和諧。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沒有痛苦和煩惱,而是他們能適時地從痛苦和煩惱中解脫出來,能夠不斷釋放自己,他們是那些能夠自由、適度地表達、展現自己個性的人,并且和環(huán)境和諧地相處。他們善于不斷學習,利用各種資源不斷充實自己。他們也會享受美好人生,同時也明白知足常樂的道理。他們熱愛本職工作,職業(yè)認同感強,并且善于在工作中尋找樂趣。
2.農電人員的基本情況
(1)從事農電工作的男女比例情況。從圖1可以看出從事農電工作的男性為73%,女性僅為27%,以男性為主。
(2)農電人員的年齡、學歷、職稱、工齡分布情況如下(見圖2、圖3、圖4):通過對圖2的分析,農電人員的學歷分布:初中及以下的占10.39%,高中占40.65%,大專占43.92%,本科及以上為5.04%。從數據上可以看出學歷主要集中在高中和大專,學歷層次較低。
通過對圖3的分析,農電人員的年齡層次分布:25年以下的占4%,26~30歲占24%,31~40歲占42%,41~50歲占25%,50歲以上的占5%。從年齡可以看出從事農電工作的主要以青壯年為主。
從圖4分析農電人員的工齡分布:5年以下的占11.35%,6~10年的占38.04%,11~15年的占35.28%,16~20年的占12.27%,21~25年的占2.42%,26年以上的占0.61%。工齡多數在6~15年之間,處于易產生職業(yè)倦怠的階段。
3.農電人員的心理狀況
通過問卷調查和現場訪談,從農電人員對自身心理健康狀況關注度、職業(yè)認同感、心理困惑表現方式、處理心理問題的方式等方面進行了調研,具體狀況如下:
(1)對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關注度。調查顯示,有近51%的員工對企業(yè)是否提供職業(yè)心理健康服務表示無所謂和不希望;有近42%的員工對于企業(yè)是否給員工購買心理健康服務表示無所謂(見圖5、圖6)??梢钥闯鲛r電人員對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度偏低。
(2)提升自己能力的愿望。從表1中可以看出農電人員有提升自己學歷等提升自升能力的愿望的占54.35%,沒有提升自己學歷等提升自升能力的愿望的占45.65%,有近五成的農電人員沒有再提升自己能力的愿望,與健康標準中“善于不斷地學習,利用各種資源,不斷地充實自己”不一致。
(3)職業(yè)認同感。據調查,有近49%的農電人員對目前的工作狀況感到不滿意;有近60%的農電人員認為農電工不受尊重;有近67%的農電人員表示若有機會將嘗試換個職業(yè)(見表2);職業(yè)認同感低。
(4)心理困惑表現方式呈多樣性(見表3)。調查分析表明農電員工出現心理困惑的方式依次是:工作壓力大、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困惑、工作沒有熱情,沒有成就感、同事之間的人際關系、家庭、工作時間難以平衡等多樣性分布。
(5)處理心理問題的方式(見表4)。
調查分析表明農電員工在出現心理問題時只有極小數人(5.44%)會選擇進行心理咨詢。
通過以上分析得知,S省電力公司農電員工對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關注度低、職業(yè)認同感較低、心理困惑表現方式呈多樣性,處理心理問題的方式多數是自我調節(jié),而不會選擇去進行心理咨詢,處理心理問題的方式大多數不科學。由此可見,大多數農電人員存在心理不健康現象。而這種不健康現象主要受社會大環(huán)境、工作環(huán)境、價值難體現、職業(yè)倦怠、家庭及個人問題等多方面的影響。
四、結束語
通過調研分析,S省電力公司農電人員需更進一步提高對自身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度,這對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生產會有積極意義。對于企業(yè)來講,保障電網安全、設備安全責任重大,在倡導“以人為本”理念的今天,員工的身心健康問題更值得關心。只有員工身體、心理健康了,電網和設備的安全才有保障。目前,有針對性地對電網企業(yè)員工心理問題進行干預的實踐還不太多,經驗還不夠成熟,需要共同探討解決方案,共同實踐,以期建立解決電網企業(yè)員工心理問題的長期、有效機制。
參考文獻:
[1]肖慧紅.員工綠色管理“心”途徑[J].中國電力企業(yè)管理,2008,(4).
[2]陳晴.淺析電力職工心理健康的疏導與開發(fā)——關于和諧關系下員工健康心理的幾點思考與探索[J].企業(yè)導報,2012,(4).
(責任編輯: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