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君,楚坤義,鄭園園,張 輝,王玉方
冠狀動脈鈣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為冠心病的早期征象之一,冠狀動脈鈣化量化與CT 鈣化積分掃描(calcification score,CS)是一種可靠的無創(chuàng)篩查[1]。多層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是目前定性、定量研究CAC的最佳無創(chuàng)方式,并成為臨床評估冠心病的參考標(biāo)準之一。隨著MSCT 技術(shù)的發(fā)展與廣泛應(yīng)用,冠狀動脈CTA 圖像的質(zhì)量明顯提高[2],冠狀動脈鈣化的檢測和定量更為精確可靠。本研究利用MSCT 對鈣化積分進行定量研究,分析CAC患者年齡和性別的差異。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 月在本院行冠狀動脈CTA 檢查的患者3 597例,其中70例因冠狀動脈支架、搭橋術(shù)后、圖像嚴重偽影或有心臟起搏器而被剔除,CS為0分的患者2 126例因無冠狀動脈鈣化斑塊而剔除,共納入CS≥1分為檢測陽性的患者1 422 例,男858 例,女564 例,年齡25 歲~89歲,平均58.46歲。
1.2 檢查方法 采用GE LightSpeed VCT 64排螺旋CT,對心率>70 次/min的患者口服美托洛爾(倍他樂克)25mg~50mg,降至70次/min以下掃描。先進行前后位的定位像的掃描,確定心臟掃描范圍。使用前瞻性心電門控,掃描參數(shù)如下:管電壓120kV,管電流50mA,機架旋轉(zhuǎn)時間0.42s,重建厚度、層間距為2.5mm,矩陣512×512,顯示野(FOV)250 mm~300mm,吸氣后一次屏氣完成掃描,掃描時間8s~10 s。所有圖像在GE ADW4.3工作站進行,使用Smart Score3.5自動分析軟件,取CT 值130HU 為閾值,面積0.5mm 為鈣化灶,分別標(biāo)記各支冠狀動脈的鈣化區(qū)域并得出CS。
1.3 統(tǒng)計學(xué)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biāo)準差)表示,并采用兩獨立樣本的Mann-Whitney u 檢驗分析,檢驗水準α=0.05,采用雙側(cè)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CAC患者年齡與性別、CS的關(guān)系 冠狀動脈鈣化患者的年齡與CS呈正相關(guān)(P =0.000)。CAC 患者的CS男性普遍高于女性,年齡越大,CS越高,且CS多位于100分~400分。詳見圖1。
圖1 性別、CS與CAC患者年齡的關(guān)系
2.2 CAC 不同年齡段CS情況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關(guān)于年齡劃分的最新標(biāo)準劃分為5個年齡組。按性別及年齡分組進行兩獨立樣本的Mann-Whitney u 檢驗分析,≤44歲、45歲~54歲、≥75歲年齡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 >0.05),尚不能認為≤44歲、45歲~54歲、≥75 歲年齡組CS 均值存在性別差異;而55歲~64歲、64歲~74歲年齡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 <0.05),可以認為55歲~64歲、64歲~74歲年齡組CS存在性別差異,CAC 患者中男性CS 均值高于女性。詳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段CS情況
2.3 CAC 性別CS總體比較 CAC 患者總體CS性別差異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男性總體CS 高于女性。詳見表2。
表2 CAC性別總體比較
CAC越多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越重[3],CAC 是冠心病的基本病變,對其進行檢測并作定量分析,即鈣化積分,成為診斷冠心病的一項重要指標(biāo)[4]。冠心病危險因素很多,性別、年齡、肥胖、血脂蛋白異常、吸煙、飲酒、糖尿病等均有報道與冠狀動脈鈣化顯著相關(guān)[5]。本研究按性別分組對CAC年齡進行了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有研究報道,年齡是冠狀動脈鈣化的獨立危險因素,冠狀動脈鈣化率及鈣化程度隨著年齡增加而明顯增加,CS與年齡呈正相關(guān)[6-8]。但其研究未涉及50歲以下年齡組,因此,此報道有片面性。以往研究報道,50歲以上患者CS>400分,則意味著有冠狀動脈狹窄存在,臨床須加以重視,但有時老年患者雖然大量鈣化出現(xiàn),積分很高,冠狀動脈造影并無管腔狹窄發(fā)生,因為長期的代償性血管重構(gòu),使管腔已經(jīng)擴張。但是有研究報道CS≥400分的人群心肌灌注儲備率下降是CS為0分人群的5倍[9],且CS越高,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越高[10];還有研究顯示[11],CS的自然進展每年增長17%~27%,嚴重冠心病患者中進展達33%~48%,所以應(yīng)該重視CS的存在。
本研究通過大樣本分析,按年齡分為5 組,發(fā)現(xiàn)CS均值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并以55歲~64歲、64歲~74歲兩個年齡組之間鈣化率明顯增加;對于年齡在45歲以下的人群,檢出冠狀動脈鈣化的意義:不管有沒有臨床癥狀,但有危險因素者,亦應(yīng)盡早發(fā)現(xiàn)其冠狀動脈鈣化,以便盡早發(fā)現(xiàn)冠狀動脈病變及時進行治療。
通過以上分析認為,鈣化積分和年齡呈正相關(guān),隨著年齡段的增加而增加,且男性患者群體CS 高于相同年齡段的女性。所以,在冠心病預(yù)防及治療方面老年男性更應(yīng)該引起重視。
[1] 王啟蒙,翟繼良,張海靜,等.冠狀動脈鈣化積分評價的新方法及臨床應(yīng)用的初步探討[J].實用放射學(xué)雜志,2013,29(5):748-751.
[2] 孫剛,李國英,李敏,等.320層容積CT 無心率(律)控制的冠狀動脈血管成像在冠心病高危人群中的初步應(yīng)用[J].中華放射學(xué)雜志,2009,43(11):1142-1147.
[3] 魯錦國,呂濱,唐翔,等.不同形態(tài)冠狀動脈鈣化與冠狀動脈狹窄的多層螺旋CT 相關(guān)性研究[J].實用放射學(xué)雜志,2010,26(4):485-491.
[4] 王永麗,刑艷,劉文亞,等.維吾爾族與漢族冠狀動脈鈣化分布與積分比較[J].實用放射學(xué)雜志,2010,26(8):1114-1117.
[5] Kronmal RA,McClelland RL,Detrano R,et al.Risk factors for the progression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in asymptomatic subjects:Results from 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MESA)[J].Circulation,2007,115(21):2722-2730.
[6] 殷漢,孫子林,王堯.羧甲基賴氨酸和可溶性糖基化終產(chǎn)物受體水平與2 型糖尿病冠狀動脈鈣化[J].中國全科醫(yī)學(xué),2011,14(2A):338-390.
[7] Elkeles RS,Godsland IF,Rubens MB,et al.The progres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ype 2diabetes as measured by coronary calcium score from 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EBCT):The PREDICT study[J].Atherosclerosis,2008,197(2):777-783.
[8] 楚坤義,張輝,鄭園園,等.CT 冠狀動脈鈣化性別差異的回顧性分析[J].實用放射學(xué)雜志,2014,30(6):933-936.
[9] Vogel RA.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and myocardial perfusion:Kissing cousins or distant relatives?[J].J Am Coll Cardiol,2006,48(5):1027-1028.
[10] Schenker MP,Dorbala S,Hong EC,et al.Interrelation of coronary calcification,myocardial ischemia,and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intermediate likelihood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 combine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study[J].Circulation,2008,117(13):1693-1700.
[11] 魯錦國,呂斌.多排螺旋計算機體層掃描對冠狀動脈鈣化檢測的國外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xué)進展,2009,30(6):904-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