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春霞
情境導入 語文閱讀教學經驗充分證明:高中學生閱讀與鑒賞古典詩詞思維活動的活躍與否,首先取決于他們對具體作品的第一感覺——聽覺、視覺等的感受是否強烈。由此,教學時我們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器官與視覺器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品鑒古典詩詞。
以教學白居易的《琵琶行》為例,新課導入時,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設施播放著名朗誦藝術家康橋朗誦的白居易《琵琶行》音畫視頻供學生視聽。如此,既能引導學生在康橋抑揚頓挫的吟誦中、在緊扣《琵琶行》詩歌內容而不斷幻化的精美畫面中,感知《琵琶行》的音韻美、節(jié)奏美、畫面美、意境美、情感美等,從而產生妙不可言的藝術鑒賞審美體驗,還能在“潤物細無聲”中激發(fā)學生產生隨著音畫視頻中的節(jié)奏與韻味高聲誦讀《琵琶行》的強烈愿望,繼之順利走進流播千古、膾炙人口的《琵琶行》文本,跨越千年時空與遠古詩人白居易和詩歌中的琵琶女藝術形象進行近距離的溝通與交流。再如,教學李煜的詞《虞美人》時,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設施播放鄧麗君演唱李煜《虞美人》的音畫視頻供學生觀賞,引導學生在聆聽鄧麗君的溫婉吟唱與觀賞音畫視頻中精美擬古畫面的過程中,順利走近李煜,走進《虞美人》文本,繼之探究古典詩詞《虞美人》中蘊含著的諸多美學意蘊,品味這首詞的藝術魅力。
細讀深品 古典詩詞與所有文學作品一樣,蘊含著豐富的美學特質,讀者需要細讀深品方可感知與體味。以教學李白的《蜀道難》為例:
1.一讀求順暢 引導學生一讀《蜀道難》時,提醒學生利用文末注釋將文本中未曾相識的“鳧”、“猱”、“豗”、“砯”等生字正音,還要根據(jù)語境給“塞”、“參”等多音多義字正音釋義。此外,這首詩運用古體詩的寫作手法,一唱三嘆反復吟詠,句式極富變化多姿,三言、 四言、五言、七言、九言、十二言等皆有之,不僅如此,換韻也極為頻繁。因此,一讀時,還要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其已有的古典詩詞誦讀經驗,準確判斷每一句詩句的停頓、抑揚、頓挫、緩急等。如此,才能順利通讀全詩。
2.二讀明詩意 引導學生再讀《蜀道難》時,要求學生在初讀這首詩歌的基礎上利用詩末注釋及已有的古典詩詞學習輔導資料,將詩歌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學生不僅要了解體現(xiàn)在這首詩歌中的表層意思,還要了解隱含于這首詩歌中的“功業(yè)難成”之深層意蘊。對于點明詩歌主旨的詩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等,不僅要反復品讀與深層探究,還要及時背誦默寫。
3.三讀探文脈 引導學生三讀《蜀道難》時,讓學生梳理出詩人寫作全詩的抒情線索,理清這首詩歌的結構層次:嘆蜀道之高峻而難行——嘆蜀道之險兇而可畏——嘆蜀川戰(zhàn)禍之慘烈而告誡友人須“居安思危,防險戒逸”。
4.四讀品手法 引導學生四讀《蜀道難》時,鼓勵學生嘗試品析詩歌中采用復沓、夸張等修辭手法極言蜀道奇險高峻奇麗風光的寫作手法,品鑒這首詩歌“筆陣縱橫,如虬飛蠖動,起雷霆于指顧間”(沈德潛《唐詩別裁》)章法靈動、氣象宏偉之藝術風格。
比較拓展 不同的作家所抒寫的情感世界、所描繪的生活畫面、所憧憬的美好未來等,呈現(xiàn)著風格迥異的內在特質。比如,曹操詩歌以慷慨蒼涼悲壯見長,陶淵明詩歌以平淡醇厚質樸凝練見長,高適詩歌以雄渾質樸蒼勁悲壯見長,柳宗元詩歌以明凈簡峭見長,李清照詩歌以婉約清麗幽怨見長,辛棄疾詩歌以明快激越豪放見長等??芍^各有各的氣度,各有各的風格,各有各的情調,各有各的意境,各有各的抒情方式與表現(xiàn)手法,這就是古典詩詞作家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這種藝術風格是作家成熟的標志,表現(xiàn)在古典詩詞作品的和諧統(tǒng)一的內容與形式中。教學時,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閱讀的方法欣賞古典詩詞的不同藝術風格,有助于拓展學生的古典詩詞鑒賞視野,提高學生的古典詩詞鑒賞水平。
比如,教學李白的《蜀道難》時,我們可以將王維的《山居秋暝》引入學生的比較閱讀視野,引導學生對二者的藝術風格、表現(xiàn)手法等進行多視角的比較閱讀鑒賞。雖然李白與王維都鐘情于風景如畫的大自然,其《蜀道難》與《山居秋暝》分別是二者山水詩的杰出代表,都以其璀燦奪目的光輝垂耀千古。但由于李白與王維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性格大不相同,所以《蜀道難》與《山居秋暝》的藝術風格也大相徑庭。因此,教學李白的《蜀道難》時,引導學生將之與王維的《山居秋暝》進行比較閱讀,既可以引導學生更深刻地感知《蜀道難》筆勢縱橫、雄渾飄逸的藝術特質,感受李白詩歌飄逸豪放的獨特個性,又可以引導學生品味王維《山居秋暝》的清幽寧靜、物態(tài)秀美,感受王維詩歌清幽恬淡的藝術風格。
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最精粹內涵的藝術載體,是我國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中學生學業(yè)測試、升學考試等的重要考查內容。中國古典詩詞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高品位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審美情趣和美好民族情感等有著其他文學藝術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故此,教學時,我們必須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直接鑒賞古典詩詞的意蘊美、通過細讀深品逐層深入鑒賞古典詩詞的內涵美、通過比較閱讀鑒賞古典詩詞的藝術風格等,迅速提高學生的古典詩詞鑒賞水平與古典詩詞鑒賞品位。
[作者通聯(lián):江蘇海安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