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洪濤 Jiang Hongtao 曹 西 Cao Xi任曉勇 Ren Xiaoyong
甲南幼兒園位于寧波市鄞州區(qū)云龍鎮(zhèn)甲村,地塊南側為甲旺公路,東邊緊臨規(guī)劃路,西北均為農田,地勢較為平坦,規(guī)劃總用地面積約9 780m2,呈南北略長的長方形。幼兒園規(guī)模為15班,總建筑面積為6 796m2, 項目總投資約需3 548萬元(其中工程費用2 665萬元)。整個幼兒園主要由3層的幼兒教學單元和2層的后勤辦公室、專業(yè)教室組成,包括兒童活動室、寢室、晨檢室、音體室、各類專業(yè)教室和辦公室、會議室、后勤輔助用房等。
在某種程度上,正是教育的革新帶動了幼兒園建筑風格的改變。例如,新的教學方法更關注孩子個體,由傳統(tǒng)的集中式、大班化教育開始向分散式、小班化、娛樂型教育轉變。課程里也增加了新型的活動內容,例如:陶藝、語言課程和計算機科學、科學探索、社會角色認知等課程。這些新變化在鼓勵孩子們自主選擇的同時,通過結合實際和與人溝通,培養(yǎng)其自由思考、經歷、探索、提問以及獨立尋求答案的能力。幼兒園設計既要滿足當代父母的需求,也要符合現代幼兒教育的發(fā)展趨勢,這就意味著建筑師將面臨新的挑戰(zhàn),不但要完全遵守相關設計的法律法規(guī),還要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充滿陽光的成長“樂園”。
在新理念的催動下,我們希望幼兒園能夠充分滿足孩子們的天真和童趣,以及對于未知的好奇心,不再拘泥于傳統(tǒng)的四四方方、中規(guī)中矩的建筑形式,在風格、空間以及材料色彩上要突破常規(guī)。
設計的靈感來源于幼兒的玩具——手鼓和搖鈴,它代表了我們對世界最初的認知和渴求,并帶來歡樂和愉悅的感受。“圓”作為設計的基本元素,“大圓”串起主要的“鈴鐺”——幼兒活動單元,鈴鐺之間的“空隙”為輔助空間——教師辦公室及衛(wèi)生間,“小圓”為“手柄”——辦公后勤區(qū)域,“大圓”與“小圓”交匯的部分為音體室及專業(yè)活動教室(圖1~3)。
圖3 總體效果圖
弧形的雨棚在建筑東側將“大圓”與“小圓”連接起來形成建筑的主入口(圖4、5),主入口處設有保健室、晨檢室、親子活動室等功能房間。進入室內,兩層挑高的門廳,向左走是幼兒活動單元,向右走是專業(yè)教室區(qū)和辦公后勤區(qū),向前走則是“大圓”圍合而成的室外庭院。
15個班級分為5個幼兒活動單元沿南向作環(huán)形陣列,在保證行走流線最短的同時,使分布在不同角度的班級都能最大程度地接受日照(圖6)。幼兒活動單元平面為半徑7.2m的圓,一半為教室,一半為寢室,兩者之間沒有固定的分隔,可根據使用需求靈活布置。單元與單元之間的連接體為單元的“輔助空間”——單元內部的幼兒衛(wèi)生間、教師辦公室和單元外部走廊上的活動展示空間。
專業(yè)教學單元與后勤辦公單元之間,由“小圓”形成的室內共享中庭作為空間和交通的分離和過渡,建筑北側設有后勤辦公專用出入口。兒童世界與成人領域通過出入口、中庭空間有效地加以分隔。“大圓”屬于兒童,“小圓”屬于成人。
幼兒園最終以一個集合式、整體式的形態(tài)呈現出來,形成以多功能活動區(qū)域為中心,其他部分向四方輻射的分布狀態(tài),充分吻合了現代幼兒教育的特點。這樣的布局,使得所有的幼兒活動用房都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風,并自然圍合形成兩個兒童活動空間——一個室內,一個室外。
園區(qū)主入口設置于基地東側的次要干道,結合主入口布置一個小型集散廣場,為兒童家長上下學接送人流提供一個緩沖空間。后勤入口沿機動車停放區(qū)域向北導入,與幼兒流線有效分離。對機動車的停放進行統(tǒng)一布置,既方便后勤辦公使用,又減輕因上下學人流集中對道路帶來的交通壓力(圖7)。
結合整個園區(qū)規(guī)劃的特點,對院內消防道路作貼身式設計。地塊南側開設輔助消防入口,庭院內部設消防車回轉場地,結合景觀游戲場地設計,滿足消防要求。
游戲中學習,游戲中成長,兒童活動場地的營造至關重要。
結合地塊形狀、氣候條件及周邊環(huán)境,兒童主要室外活動場地布置在基地的南側,充分利用沿路退讓8m的隔離綠化帶,布置30m塑膠跑道、戲水池、沙池以及游戲場地。孩子們可以在這里盡情地追逐打鬧,進行分組游戲和全園活動?;匚鞅苯侵饕獮橹参飯@和小動物飼養(yǎng)園,滿足相對獨立的設計要求。讓兒童在活動中就能充分地接近大自然,享受綠色環(huán)境。
在炎熱的天氣里,內庭院成為最受歡迎的室外活動場地,建筑形成的陰影為孩子們提供了陰涼的活動區(qū),相對圍合的空間既安靜又流動,成為室內教室的延伸。在這個直徑約36m的空間里,甚至可以舉行小型的集會、展覽和游藝競賽(圖8),整個空間即美觀又充滿靈性。
利用建筑屋頂形成的露臺,作為3樓小朋友的活動場地或者專用活動場地,減少了高樓層前往室外游戲場地的距離,同時也豐富了兒童的空間體驗(圖9、10)。
一年四季中,不是所有的天氣都適合在室外活動,兒童需要參與很多有組織的或自發(fā)性的活動,所以有時他們需要一個相對寬敞的室內空間,這個空間并不意味著僅僅是寬敞,它還需要附加上更多的功能?!靶A”形成的帶有玻璃采光頂的中庭,使這些功能得以充分滿足(圖11、12)。陽光照射的影子在中庭里不斷變換,創(chuàng)建了室內與室外、時間與空間的視覺連接。圍繞這個中庭的走廊、平臺,教室都明亮而溫暖,空白的墻面等待小朋友親手繪制,鼓勵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為其中學習、游戲的兒童提供一種全新的經歷。
設計中既有開放的室外場地,也有相對封閉的室外場地;既有開放式的屋頂露臺,也有帶頂蓋的半封閉露臺,更有室內的大空間活動區(qū),所有的空間體驗在游戲與玩耍中不知不覺實現。
色彩和材質能給孩子們最直觀的感受,往往對于孩子的影響也最大。生動明快的色彩主要應用在走廊和活動室的墻壁、天花板上。從1層到3層,幼兒活動單元區(qū)域主體的裝修色彩分別為黃色、粉色和藍色,小、中、大班可以用不同色彩來區(qū)分,使孩子們在園的3年期間有不同的色彩體驗,樹立自我辨別意識(圖13~15)。
觸覺是孩子們認知成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安靜的睡眠區(qū)應采用柔軟的材質,可以幫助兒童保持安靜并促進睡眠;活動室采用木地板,大型活動區(qū)及走廊則使用質地相對硬實的建筑材料。室內設計中留白也至關重要,這些空白區(qū)可以根據老師教學的需要變成涂鴉區(qū)或者展示區(qū),為室內空間增添創(chuàng)意和活力。
圖13 幼兒活動單元
在入口處,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個全新的幼兒園大門形象。一張充滿童趣的娃娃臉,有驚喜、有懵懂、有期待,小辮子幻化成彩虹,新穎的模式以及材料、顏色的使用,使其成為一個富有戲劇性、引人注目的建筑,凸顯了社區(qū)內幼齡兒童的重要性,并彰顯著活力(圖16)。
“大圓”以玻璃作為主體墻面,將每個擁有獨立色彩的教學單元連接在一起,精心分布的豎向“百葉”如跳動的音符,同時又有遮陽的功效,避免夏秋季節(jié)酷熱的日曬(圖17)。布滿圓形小洞的護窗欄桿,是孩子們窺探外面世界的小窗口,變化的光影也豐富了室內空間(圖 18)。
“小圓”則擁有相對溫暖沉靜的質感,干掛的仿木質感條形磚與空調金屬百葉相映成趣。深灰色的水平條狀線腳,包裹著不同的色彩和質感,使整個建筑的主題更加強烈。
在實際工程建設當中,曾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這不僅是設計與需求之間的矛盾,同時也是新理念與舊思想的碰撞。甲南幼兒園投入使用后,已經成為寧波鄞州區(qū)規(guī)模最大、標準最高的村級公立幼兒園,并極大地改善了該鎮(zhèn)甲村片區(qū)幼兒教育條件,完善了甲村副城鎮(zhèn)中心功能。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有理由相信,幼兒教育建筑也將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我們一定能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個美好的成長“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