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蕓 黃 琴
(貴陽中醫(yī)學院中臨教研室 貴州貴陽 550002)
歸納比較法在溫病學教學中的運用
譚 蕓 黃 琴
(貴陽中醫(yī)學院中臨教研室 貴州貴陽 550002)
闡明歸納比較法在溫病學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性。提出以歸納比較法為中心的思想,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多種教學手段綜合運用于溫病學教學中,以期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歸納比較法;教學;溫病學
溫病學的基礎理論和診治方法是中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溫病學這門課程一直是中醫(yī)臨床專業(yè)的主干課、必修課。隨著中醫(yī)臨床經典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多種教學手段融入溫病學教學中,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筆者經多年教學總結發(fā)現(xiàn),歸納比較法在溫病學教學中尤為重要。
溫病學課程具有中醫(yī)臨床屬性和中醫(yī)基礎屬性,其內容涉及廣泛,但前后聯(lián)系緊密。如果按傳統(tǒng)教學方式講解,學生難免會覺得枯燥?,F(xiàn)代教學手段的應用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采用較多的是多媒體課件的開發(fā),學生自講方式的初探,啟發(fā)式教學法及案例式教學法等的使用。其中,案例式教學法普遍獲得大家的肯定并積極運用,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歸納比較法在藥理學,病理學,影像學,方劑學,中藥學等課程中應用較廣,在溫病學課程中未廣泛推廣。筆者認為,案例式教學法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可否認其在溫病學教學中的重要性。但其使用的前提是,學生首先要牢固掌握溫病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診療技術,才能進行案例分析,否則不能得出正確結果甚至辨證錯誤,又或者只能機械接受結果,照葫蘆畫瓢,不能真正深入理解。因此,加強基本功是十分重要的。溫病學理法方藥各方面內容一線貫通,各知識點間多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
如各種溫邪的致病特點,溫病的發(fā)病類型,溫病的治療,各種溫病的概念、病因病機以及相關證型的鑒別等。通過歸納比較的方法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各基本知識點的理解,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從各版溫病學教材的編寫情況來看,近年已逐漸開始重視比較法的應用,但偏于鑒別診斷和部分兩兩證型間的鑒別,范圍略窄,不夠全面。
比較是在教學活動中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認識對象放在一定的條件下, 按照同一標準進行對照比較,從而確定認識對象屬性的同異、地位的主次、作用的大小、性能的優(yōu)劣、問題的難易或認識的正誤深淺,以便達到辨識、了解和把握認識對象之目的的一種方法[1]。歸納比較法適用于多個知識點的比較。其重點是先將類似的知識點歸納,再進行分析比較,最后總結;不局限于兩兩對比,或僅為證型間的對比。因此,學生首先要掌握最基本的內容,才能知道哪些內容可以歸納在一起進行分析比較。隨著知識的吸收、理解,可以逐步擴展比較范圍,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教師在溫病學教學過程中,第一步要做的不是比較,而是詳盡講解每個基本知識點,才能由淺入深,知常達變。以衛(wèi)氣營血辨證為例,只有掌握衛(wèi)氣營血各分證的生理、病理、證候,才能比較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進而總結其病理演變規(guī)律。當然,對于相對較為簡單,容易理解的知識點,可以直接采用比較法講解,給學生以直觀印象,更容易掌握基本內容。
1.與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由于歸納比較法是對多個知識點之間的各方面內容進行比較,因此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必不可少。在設計時可結合圖片、路線圖、關系圖、表格等進行講解?!稖夭〕S迷\法》這一章中有關舌象、斑疹的內容更適合用圖片的形式闡述,可從顏色、厚薄、潤燥等方面歸納比較。有關各種溫病的病因病機可以從初起、演變、后期三大方面通過路線圖的方式進行比較。在闡述溫病與傷寒,溫病與溫疫、溫毒的知識點時,可采用關系圖的方法表明二者之間的關系。表格在溫病學歸納比較法中應用較多,因其能直觀體現(xiàn)各相關內容間的異同點。如溫病的病因,新感與伏邪,衛(wèi)氣營血辨證與三焦辨證,各種溫病的概念,診斷要點以及各相關證型間的比較等。舉例如下:
吳鞠通五加減承氣湯的鑒別
2.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針對教學的重點內容,應以提問、討論、學生自講,教師最終分析總結的形式為主進行歸納比較。摒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即使教師準備充分,內容精彩,單一由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不能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此時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以課堂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講解,有助于督促和鼓勵學生學習,而討論的方式則有利于學生踴躍參與,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對學生臨床能力的培養(yǎng)。此種方法多與案例教學法相結合。
3.課堂內外相結合。課堂講授以歸納比較法為中心,結合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的基本功打下堅實的基礎。課外也可適當安排一些內容涉及較廣,以小論文為主要形式的作業(yè),采用歸納比較法,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查找資料,理清思路,提高學生多方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分析比較風溫手太陰肺的病變;詳述“伏暑,暑溫,濕溫,證本一源,前后互參,不可偏執(zhí)?!钡葍热?。
經筆者多年教學經驗發(fā)現(xiàn),溫病學這門課程中可比較的內容較多,可從各方面將看似散在的知識點歸納,加以分析比較,進行鑒別總結。使學生從以往單一的機械學習向系統(tǒng)化、綜合性的學習過渡。有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牢固掌握溫病學各基本知識點,為今后的臨床診療打下堅實的基礎。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多種教學手段的方法,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參與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挖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臨床所必須的綜合能力。對于教師自身也是一種提煉、升華。
[1]李運模.比較教學法論略[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社科版,2000,20(3):125-127.
The application of inductive and comparative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seasonal febrile disease teaching
Tan Yun, Huang Qin
(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yang Guizhou, 550002, China)
To clarify the importance of inductive and comparative methods in febrile diseases in the teaching. The inductive and comparative methods centered, student-centered, combined with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used in febrile diseases teaching,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inductive and comparative method; teaching; study of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
G642
A
1000-9795(2014)02-0205-01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3-12-26
譚 蕓(1979-),女,云南蒙自縣人,講師,從事溫病方證研究。
黃 琴(1960-),女,貴州興義人,教授,從事溫病辨證論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