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隆偉,伍仁軍,王昌全,張 倩,李 冰,李啟權,卞建鋒,劉 揚
(1.四川省煙草公司,成都 610041;2.四川農業(yè)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成都 611130)
煙田土壤環(huán)境質量是保證煙葉產量和質量的基礎。近年來,許多學者利用地統(tǒng)計學和GIS技術等方法,對小范圍縣域尺度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間變異性做了大量研究[1-3]。土壤銅、鋅微量元素在煙草生育過程中的供需量雖然較少,但在生理生化過程如煙株的呼吸作用、合成葉綠素的光合作用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對于提高煙葉質量和抗病能力有較大影響[4-6]。銅主要存在于煙株生長活躍的部位,不僅對幼葉和頂端生長影響較大,而且是植物體內許多氧化酶的成分及某些酶的活化劑,在氧化還原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7-9]。因此,煙葉是否缺銅、鋅會直接影響煙葉的產量和質量[10]。本研究選取四川西南優(yōu)質烤煙產區(qū)涼攀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空間插值方法,全面深入掌握大尺度范圍境內植煙土壤有效態(tài)Cu、Zn微量元素的空間分布特征,為科學施用微肥、保證煙株產質量提供有力依據(jù)。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是全國優(yōu)質烤煙的最適宜區(qū)之一,年產烤煙占四川省全年產量的80%以上[11-12]。80%以上的涼攀煙區(qū)地勢為山高谷深、盆地交錯分布,因光熱資源豐富、雨量充沛、干濕季節(jié)分明、土壤類型多樣、氣候分帶明顯而具備種植優(yōu)質烤煙的自然條件。本研究區(qū)域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2500 m的復雜中高山區(qū),植煙土壤類型有水稻土、紅壤、紫色土、黃棕壤、黃壤、石灰土等。
根據(jù)煙區(qū)主要土壤類型和煙草種植情況,利用GPS定位技術在涼攀地區(qū)的 9個煙葉主產區(qū)縣(市),采用“網(wǎng)格法”取土壤樣品,遵循隨機、等量、同層次、多點混合的采樣原則,“S”形采集0~20 cm的耕層土壤作為研究樣本,樣點分布見圖1。分別采用二乙三胺乙酸(DTPA)、0.1 mol/L HCl浸提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測定土壤有效 Cu、Zn[13]。
土壤樣點數(shù)據(jù)使用 SPSS17.0軟件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采用GS+軟件進行半方差函數(shù)的計算,并用ArcGIS 10.0進行Kriging空間插值[14-16]。
圖1 樣點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soil samples
涼攀土壤有效Cu、Zn總體特征見表 1。研究區(qū)土壤有效Cu、Zn都表現(xiàn)為強變異性,變異系數(shù)分別為82.35%、106.26%。根據(jù)植煙土壤有效Cu、Zn劃分等級的評價標準[17-18](表 2),可判斷有效Cu含量很豐富,有效Zn含量處于中等及以下水平。
從植煙區(qū)縣尺度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出(表3),植煙各縣域有效Cu含量平均值差異較大,各縣域內變異強度差異明顯,會理縣變異系數(shù)最高為116.18%,西昌市最低為 41.48%。普格縣有效 Zn含量最高為5.28 mg/kg,昭覺縣最小為1.02 mg/kg;會理縣有效 Zn變化強度最大,變異系數(shù)為125.07%。在整個涼攀各區(qū)縣境內,有效Cu含量低于臨界值的樣本比例較低。各區(qū)縣間有效 Zn含量差異較大,普格縣有效 Zn含量較為豐富,昭覺、會理縣有效 Zn含量低于臨界值的樣本比例超過60%。針對上述研究反映出涼攀煙區(qū)大部分區(qū)縣有效 Zn缺乏所占比例較高,應及時采取措施適時補充微肥,以防止煙葉產質量降低。
表1 植煙土壤有效態(tài)Cu、Zn描述性統(tǒng)計Table1 Statistic of soil available Cu, Zn
表2 植煙土壤有效態(tài)Cu、Zn評價標準 mg/kgTable2 Evaluation Criteria of soil available Cu, Zn
從不同海拔高度統(tǒng)計分析結果可以得出(表4),1000~1500 m有效Cu含量最高為3.58 mg/kg,有效Zn含量最高的區(qū)域位于1500~2000 m,且隨海拔的增加,有效Cu、Zn微量元素含量空間變異性逐漸突出。另外,有效Zn含量隨海拔高度增加,缺Zn面積逐漸增大。當海拔高度超過2500 m時,有效Zn低于臨界值1.0 mg/kg的樣本比例達到最高值63.31%。海拔高度影響水熱條件和成土物質的再分配[19],且經(jīng)相關分析得出,有效Cu、Zn含量與海拔呈負相關關系。
不同土壤類型具有不同的成土過程、發(fā)育程度,加上耕作管理措施的差異,導致土壤特性在不同土壤類型間存在差異[20]。從表5可知,涼攀煙區(qū)土壤微量元素在不同土壤類型間也存在顯著差異。不同土壤有效Cu、Zn含量差異顯著,變異系數(shù)均較高;有效 Cu在水稻土中的平均含量高達 4.17 mg/kg,有效Zn含量在黃壤中最高,為3.64 mg/kg。低于有效Cu含量最低水平的土壤樣本數(shù)較少,比例最高為3.81%(紅壤);不同土壤有效Zn含量處于臨界值以下的樣本數(shù)較多,各種土壤比例大小依次為:紫色土>沖積土>黃棕壤>石灰土>紅壤>水稻土>黃壤。
表3 植煙區(qū)縣有效態(tài)Cu、Zn描述性統(tǒng)計Table3 Statistic of soil available Cu, Zn among tobacco growing counties
表4 不同海拔間植煙土壤有效態(tài)Cu、Zn描述性統(tǒng)計Table4 Statistic of soil available Cu, Zn among various elevations
擬合出精度較高的半方差函數(shù)模型是空間結構分析的關鍵。采用 GS+軟件計算有效態(tài) Cu、Zn半方差,并確定最佳擬合模型(表6)。有效Zn函數(shù)模型擬合度最高為0.845,有效Cu為0.770;變化全域均為150 km,說明變量具有空間相關性的區(qū)域范圍較廣。有效態(tài)Cu、Zn含量空間變異距離差異較大,分別為50、25 km;有效Cu、Zn塊金系數(shù)均大于25%且小于75%,屬于中等強度空間變異。有效Cu、Zn微量元素含量同時受土壤類型、地形、施肥、管理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而有效Zn受影響程度更強些。
表5 不同土壤類型土壤有效態(tài)Cu、Zn描述性統(tǒng)計Table5 Statistic of available Cu, Zn among various soil types
表6 土壤有效態(tài)Cu、Zn半方差函數(shù)參數(shù)Table6 The semivariogram models of available Cu, Zn and corresponding parameters
根據(jù)半方差分析結果,運用普通克里格法繪制土壤有效Cu、Zn的空間分布圖(圖2)。土壤有效Cu呈離散分布,含量大于1.8 mg/kg的斑塊占全區(qū)面積80%以上,含量較低的區(qū)域位于昭覺、越西、鹽源縣附近。土壤有效Zn含量低于1.0 mg/kg的區(qū)縣面積較大,占總面積的43.88%,有效Zn含量最高的區(qū)域位于普格縣、西昌市、會東縣。
涼攀植煙土壤有效Cu含量豐富,有效Zn適中及較缺,有效Zn缺乏的樣本比例達43.88%。有效態(tài)Cu、Zn呈現(xiàn)出明顯的區(qū)域差異性,有效Zn含量隨海拔的增加低于臨界值樣本比例逐漸增大,位于2500 m以上區(qū)域缺乏樣本比例達到最高值63.31%,這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高海拔地區(qū)人為施入微肥量相對較少,土壤有效 Zn含量偏低。不同類型土壤有效Cu、Zn含量差異顯著,變異系數(shù)較高,具有中等強度的空間相關性。其中,水稻土有效 Cu和有效 Zn平均含量相對較高,這與水稻土種植強度大,土壤呈中性以及人為施肥強度大等有關。涼攀植煙區(qū)域土壤有效Cu和有效Zn含量呈現(xiàn)的區(qū)域差異特征主要與研究區(qū)地形地貌、成土母質、氣候環(huán)境以及在植煙過程中栽培技術、耕作制度和施肥水平等因素有關。與之前相關研究比較[21-23],本研究采樣范圍廣、密度大,對全面指導煙葉種植規(guī)劃和微肥調控具有重要意義。
圖2 植煙土壤有效態(tài)Cu、Zn空間分布Fig.2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available Cu and Zn
總體來看,涼攀煙區(qū)土壤有效Cu、Zn含量空間變異較大,這不僅與當?shù)氐牡匦蔚孛蔡卣鳌⒊赏聊纲|等密切相關,同時整個區(qū)域內的煙田管理與微肥投入等人為活動對土壤有效Cu、Zn含量的空間變異也產生了較大影響。據(jù)報道,低濃度的Cu促進烤煙對Zn的吸收,但較高濃度的Cu抑制Zn的吸收[24],幼苗階段鉀的吸收也有隨Cu、Zn處理濃度增大而升高的趨勢[25],且較高濃度的Cu會抑制煙苗氮代謝[26]。在烤煙栽培過程中,在低海拔地區(qū),應適當減少微肥中銅肥的比例,適當增加鋅肥的比例;在高海拔地區(qū),應當控制微肥中Cu元素的比例,大量增加Zn元素的比例。
另外,由于銅肥殘效期長,煙葉對Cu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易造成對煙葉質量的損害。因此,在煙株育苗時應減少硫酸銅溶液噴施,大田煙葉種植期間盡量少施或不施用銅肥。煙區(qū)大部分土壤需要補充鋅肥,對生長期中表現(xiàn)明顯缺 Zn癥狀的應考慮增施 Zn肥,增施方法可以采用葉面噴施硫酸鋅水溶液。在烤煙生產中,應及時做好煙田的排水工作,調整土壤 pH,促進烤煙光合產物的合成,并調節(jié)生理代謝,培育出健壯的幼株從而提高移栽成活率,進而提高烤煙的產量和感官評吸質量。
(1)涼攀主要植煙區(qū)土壤有效Cu、Zn的平均含量分別為2.83、1.86 mg/kg,植煙土壤有效Cu含量適中及豐富比例較大,占98.28%,只有極少數(shù)土樣有效Cu含量低于缺Cu臨界值。煙區(qū)土壤有效Zn含量適中及豐富的占56.12%,43.88%的土樣有效Zn含量低于缺Zn臨界值。土壤有效Zn含量隨海拔的增加低于臨界值樣本比例逐漸增大,位于2500 m以上區(qū)域的樣本比例達到最高值63.31%;不同類型土壤有效Cu、Zn含量差異顯著,變異系數(shù)均較高。
(2)涼攀植煙土壤有效Cu和有效Zn含量的空間變異函數(shù)均為指數(shù)模型,且具有中等強度的空間相關性,空間相關距離分別為50、25 km,受結構性和隨機性因子的共同作用,其中有效態(tài) Zn主要受隨機因素的影響。從插值結果來看,有效態(tài)Cu、Zn含量總體上呈斑塊狀分布,但兩者高值區(qū)、低值區(qū)的分布范圍有所差異。土壤有效Cu和有效Zn含量在涼攀各區(qū)縣空間分布上呈一定的區(qū)域性,越西、有效Cu含量偏低,昭覺、會理縣有效Zn含量低于臨界值的比例較高,應及時補充Zn肥。
[1]王新中,劉國順,楊程,等.小尺度下煙田土壤有效態(tài)微量元素空間分布格局研究[J].中國煙草科學,2011,32(1):12-16.
[2]化黨領,曹榮,鄭文冉,等.武隆縣植煙土壤有效態(tài)微量元素狀況分析[J].中國煙草科學,2013,34(3):26-30.
[3]劉國順,臘貴曉,李祖良,等.畢節(jié)地區(qū)植煙土壤有效態(tài)微量元素含量評價[J].中國煙草科學,2012,33(3):23-27.
[4]羅華元,吳濤,常壽榮,等.紅云集團原料基地植煙土壤中量和微量元素狀況研究[J].中國煙草科學,2009,30(6):30-33.
[5]曹志洪.優(yōu)質烤煙生產的土壤與施肥[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6]龐夙,陶曉秋,黃玫,等.四川省植煙區(qū)土壤肥力評價[J].中國煙草科學,2013,34(1):40-44.
[7]邱開陽,謝應忠,許冬梅,等.毛烏素沙地南緣沙漠化臨界區(qū)域土壤養(yǎng)分的空間異質性[J].生態(tài)學報,2010,30(22):6052-6062.
[8]霍沁建,李家俊,梁永江,等.貴州遵義植煙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狀況及分析[J].中國煙草科學,2009,30(4):37-42.
[9]秦建成,羅云云,魏朝富,等.基于ArcGIS的彭水縣煙區(qū)土壤有效態(tài)微量元素豐缺評價[J].土壤學報,2006,43(6):892-896.
[10]黎根,吳風光,汪健,等.植煙土壤有效態(tài)微量元素分析評價及對策[J].中國煙草科學,2011,32(增刊):87-92.
[11]邢小軍,吳曉彥.四川涼山州植煙土壤養(yǎng)分豐缺芻議[J].中國煙草科學,2007,28(2):49-51.
[12]信俊峰,胡建新,閆芳芳.攀枝花煙區(qū)烤煙年份間化學品質穩(wěn)定性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38(27):15081-15083.
[13]鮑士旦.土壤農化分析[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0.
[14]畢如田,李華.不同地形部位耕地微量元素空間變異性研究——以永濟市為例[J].土壤,2005,37(3):290-294.
[15]廖琴,南忠仁,王勝利,等.干旱區(qū)綠洲農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態(tài)含量空間分布特征[J].環(huán)境科學研究,2011,24(3):273-281.
[16]秦鐘立,秦松,劉洪斌,等.貴州省植煙區(qū)土壤pH值和養(yǎng)分空間變異特征的研究[J].土壤通報,2007,38(6):1046-1051.
[17]趙書軍,梅東海,陳國華,等.鄂西南植煙土壤微量元素分布及演變特點[J].土壤,2005,37(6):674-678.
[18]李明德,肖漢乾,余崇祥,等.湖南煙區(qū)土壤中、微量元素狀況及施肥效應研究[J].中國煙草科學,2005,26(1):25-27.
[19]李軍營,方敦煌,宋春滿,等.烤煙品種間煙葉化學成分含量對海拔高度的響應[J].中國煙草科學,2012,33(2):17-23.
[20]李軍,梁洪波,宛祥,等.煙田土壤養(yǎng)分狀況及其與成土母質的關系研究[J].中國煙草科學,2013,34(3):21-25.
[21]龐夙,李廷軒,王永東,等.縣域農田土壤銅、鋅、鉻含量空間變異特征及其影響因子分析[J].中國農業(yè)科學,2010,43(4):737-743.
[22]劉挺,何昆,萬輝,等.四川涼山煙區(qū)土壤肥力綜合評價[J].江蘇農業(yè)學報,2011,23(6):101-104.
[23]羅華元,吳濤,常壽榮,等.紅云集團原料基地植煙土壤中量和微量元素狀況研究[J].中國煙草科學,2009,30(6):30-33.
[24]徐照麗,吳玉萍,楊宇虹,等.烤煙中 Cu、Zn、Mn交互作用研究[J].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6,25(5):1162-1166.
[25]盧志紅,李立新,朱美英,等.Cu、Zn 對烤煙幼苗吸收K、Ca、Fe 的影響[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04,26(5):744-748.
[26]張艷英,周楠,劉鵬,等.銅脅迫對煙草幼苗氮代謝的影響[J].生態(tài)學報,2009,29(12):6779-6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