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士光 李向陽* 丁友宏 閆 坤 胡彭濤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二醫(yī)院,江蘇 淮安 223000)
消化道腫瘤術后發(fā)熱的原因分析及處理
嚴士光 李向陽* 丁友宏 閆 坤 胡彭濤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二醫(yī)院,江蘇 淮安 223000)
目的消化道腫瘤術后發(fā)熱原因分析及處理。方法對65例消化道腫瘤手術術后發(fā)熱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結果術后1~3 d首次發(fā)熱59例,術后1周發(fā)熱6例。結論術后發(fā)熱與吸收熱、呼吸道感染、胸/腹腔積液、切口感染、吻合口漏等多因素有關。
消化道腫瘤;術后發(fā)熱;原因分析
消化道腫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是目前我國病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1]。有研究顯示[2],農村地區(qū)病死率第一、二位惡性腫瘤是胃癌、食管癌。目前,手術是消化道腫瘤的唯一根治手段,而發(fā)熱則是術后最常見的癥狀。故本文對此時間段的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原因及診療對策。
1.1 臨床資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6例消化道腫瘤手術患者,其中術后一周出現(xiàn)發(fā)熱的有65例。男性41例,女性24例,年齡41~70歲,其中食管癌32例,胃癌23例,結直腸癌10例,所有患者均行吻合術。按短期發(fā)熱與中期發(fā)熱分為兩組。
1.2 方法
對65例消化道腫瘤手術術后發(fā)熱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術后1~3 d發(fā)熱首次發(fā)熱(定義為短期發(fā)熱)59例;術后1周發(fā)熱(定義為中期發(fā)熱)6例。術后發(fā)熱時間對比情況具體見表1。
表1 術后短期與中期發(fā)熱對比情況
消化道手術本身與食管、胃腸等空腔臟器直接接觸,潛在的腔隙較多,手術的種類復雜,發(fā)熱原因較多。出現(xiàn)發(fā)熱時,除常規(guī)處置外,還用一些需注意的要點,就本文討論的病例而言論述如下。
3.1 吸收熱
由表1可以看出,吸收熱示術后1~3 d內發(fā)熱的主要原因。多數(shù)患者在無菌術后均會出現(xiàn)幾天短暫的發(fā)熱,一般不超過39 ℃[3]。原因是術中的手術區(qū)創(chuàng)傷引起的機體防御性全身炎性反應,并無細菌參與。通暢3~4 d后逐步下降至正常。若術后患者無發(fā)熱,并不表示患者狀況好,而是一種體質虛弱的表現(xiàn)。處理上給予一般退熱處理,多數(shù)體溫可降至正常。
3.2 呼吸道感染
是食管癌做常見的并發(fā)癥[4]。消化道腫瘤多行全麻手術,術中插管引起的呼吸道損傷、手術切口疼痛都是引起術后患者不愿主動咳嗽排痰的主要原因[5]。若患者手術時身體過度暴露、術中沖洗過多或水溫過低、麻醉蘇醒過程中吸痰不充分、術后病房保暖不充分,尤其在冬季,極易誘發(fā)呼吸道感染。除發(fā)熱外,上呼吸道感染時,患者會出現(xiàn)流涕、咳嗽咳痰等伴隨癥狀;肺炎時,聽診可及啰音,胸片可予診斷。有導尿史的患者,注意排除泌尿系感染。處理上給予肺炎敏感抗生素抗感染,囑患者加強咳嗽、促進排痰。
3.3 胸/腹腔積液
術后反應性滲液、局部引流不暢、腫瘤消耗及進食困難帶來的低蛋白血癥均是術后胸/腹腔積液的形成原因[6]。積液較少時,及時加強營養(yǎng)輸入(白蛋白、血漿)后,積液可自行吸收,體溫多可降至正常。積液較多時,予以穿刺抽液,營養(yǎng)輸入的加強也是必不可少的處置。
3.4 引流不暢
胸/腹腔引流管、深靜脈穿刺管都需直接置入患者體內一段時間。壓迫、扭曲、脫落、移位都可能引起管道的引流不暢。如突然出現(xiàn)胸/腹引流量減少或消失、深靜脈置管輸液流速減慢或停止,而體溫反而逐漸升高,應考慮該情況。處理上應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胸腹腔引流管需注意監(jiān)測引流量,檢驗引流管通暢度及活動度。深靜脈置管時應注意無菌操作,預防醫(yī)源性感染。一旦出現(xiàn)引流不暢,可用生理鹽水沖管,解除阻塞,體溫多能恢復正常。
3.5 切口感染
消化道手術,尤其是結直腸手術,手術部位本身帶菌量較高,如果術前腸道準備不充分,術后極易誘發(fā)切口感染。合理運用敏感抗生素,感染較輕時,局部切口會出現(xiàn)發(fā)紅,換藥后應加用酒精紗條濕敷;感染較重時,切口可能會有膿性分泌物,處理方法詳見吻合口漏的處理辦法。
3.6 吻合口漏
是消化道腫瘤術后極為嚴重的并發(fā)癥,與吻合張力、局部血供、營養(yǎng)情況、是否合并感染有關,消化道腫瘤術后1周是吻合口瘺高發(fā)時期[7]。一旦出現(xiàn)吻合口瘺,可先經驗性的給予抗生素全身應用,同時取漏出液體或膿液送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實驗,根據(jù)結果再調整選擇有效抗生素。取半臥位,減少反流及吻合口張力。及時敞開切口,加強換藥,于體外給予引流管或碘伏紗條引流吻合口內的漏出液。全身營養(yǎng)支持要充分,可適當給予退熱及鎮(zhèn)靜處理。4例吻合口漏患者均于1個月左右痊愈。
可以看出,消化道腫瘤手術的完成并不代表手術的成功,術后并發(fā)癥眾多,僅僅發(fā)熱一項就可有多種原因。其他未在診治中出現(xiàn)的發(fā)熱原因不予贅述。對于消化道腫瘤術后發(fā)熱,臨床醫(yī)師需注意觀察病情發(fā)展、加強監(jiān)護、重視營養(yǎng)、合理應用抗生素、嚴格遵循進食原則,積極的防治術后發(fā)熱,最大限度提高手術質量。
參考文獻
[1] 曾紅梅,陳萬青.1989-2008年中國惡性腫瘤病死率趨勢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2012,7(34):525-531.
[2] 周正華,郭忠,阮浩然.手術后發(fā)熱的原因分析及處理(附228例報告)[J].四川醫(yī)學,2009,30(4):538-539.
[3] Verslype C,Van Cutsem E,Dicato M,et al.The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urrent expert opinion and recommendations derived from the 10th World Congress o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Barcelona,2008 [J].Ann Oncol,2009,20(Suppl 7):vii1-vii6.
[4] Jiang ZM,Wilmore DW,Wang XR,et al.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intravenous soybean oil alone versus soybean oil plus fish oil emulsion after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surgery [J].Brit J Surg,2010, 97(6):804-809.
[5] Lange MM,Van Hilten JA,van de Watering LMG,et al.Leucocyte depletion of perioperative blood transfusion does not affect longterm survival and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J].Brit J Surg,2009,96(7):734-740.
[6] Demetri GD,Reichardt P,Kang YK,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gorafenib for advanced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 after failure of imatinib and sunitinib (GRID): an international,multicentre,randomised,placebo-controlled,phase 3 trial [J].Lancet, 2013,381(9863):295-302.
[7] Grothey A,Cutsem EV,Sobrero A,et al.Regorafenib monotherapy for previously treated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CORRECT): an international,multicentre,randomised,placebo-controlled,phase 3 trial [J].Lancet,2013,381(9863):303-312.
R735
B
1671-8194(2014)23-0160-02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