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長春
【摘要】 目的 應用AH plus糊劑結合RTD纖維樁用于外傷自體牙即刻修復, 評價臨床療效。 方法 對35顆外傷牙折上前牙經(jīng)一次性根管治療后, 應用自體牙完成即刻修復, 隨訪評價, 探討臨床效果。 結果 35顆患牙完成治療后隨訪12~18個月, 成功31例, 失敗4例, 后重新修復保存患牙, 臨床成功率88.6%。結論 應用AH plus糊劑結合RTD纖維樁即刻修復外傷前牙, 不但第一時間恢復了前牙美觀和功能, 也為外傷殘根修復遠期臨床提供了科學的實踐依據(jù)。
【關鍵詞】 即刻;外傷;一次性根管治療;纖維樁
本文收集整理了2009~2011年門診收治的35顆上頜前牙外傷牙折的26例患者, 一次性根管治療并行AH plus糊劑根充完成后采用RTD根管纖維樁即刻修復的方法, 取得滿意療效, 不但第一時間恢復了前牙美觀和功能, 為即刻修復領域提供了臨床生理和心理學的相關資料, 也在外傷殘根修復遠期臨床方面具有積極地實踐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患者26例共35顆牙, 男19例26顆, 女7例9顆;其中冠折20顆, 冠根折9顆, 根折6顆(均為根上2/3根折)。年齡17~33歲, 平均24歲。術前X線牙片并結合臨床證實, 均為一處牙折線, 牙冠無碎裂, 冠折線于齦上或齦下≤2 mm, 根折線位于根上2/3, 牙周組織無明顯損傷的活髓牙, 就診時間≤10 h。見表1。
材料:Dentsply AH plus雙組份根充糊劑, MACRO-LOCK POST RTD石英纖維根管樁, SEALACORE and COMPOSITE雙重固化粘結及樁核套裝, EB樹脂, 釉質(zhì)粘結劑。
1. 2 治療方法
1. 2. 1 冠折 冠段牙體清洗消毒備用, 根段局麻下常規(guī)抽髓并消毒預備根管, 以AH-plus根充糊劑加牙膠充填, 用RTD纖維樁套裝根據(jù)根管直徑選擇P鉆預備樁道, 保留根尖≥4 mm封閉區(qū), 根管清理并酸蝕, 雙凝粘結劑及樹脂旋入根管內(nèi), 選取相匹配的纖維樁插入根管, 完全就位后光照充分使其凝固。仔細清潔牙體冠端部分髓腔, 適當修整樁道以適應根管樁的形態(tài), 試裝合適, 用EB樹脂填充冠部髓腔, 牙折斷面酸蝕清潔, 涂釉質(zhì)粘結劑, 將牙體冠端在樁釘上就位, 并嚴密對合冠端及根端, 凝固完成后降低咬合, 連接處做45°外斜面并光固化修復拋光。
1. 2. 2 冠根折 以手穩(wěn)定冠端牙體防止脫落, 常規(guī)開髓去髓, 消毒預備根管并完成根充, 順牙體長軸預備樁道, 保留根尖≥4 mm封閉區(qū), 暴露的牙折斷面連接處做45°外斜面并光固化修復拋光, 并以光固化樹脂將患牙固定于相鄰健康牙, 取合適的纖維樁蘸雙凝樹脂完全植入根管, 磨切去多余樁體, 樹脂完成充填。術后4~8周復診, 酌情清除固定樹脂。本型滲出較多, 用鹽酸腎上腺素清潔工作區(qū)。
1. 2. 3 根折 處理同冠根折, 斷面無須粘結。
2 結果
患者牙冠自然, 無主觀癥狀, 無松動, 無叩痛, 牙齦外觀及附著良好, 功能檢查良好;X線片檢查, 牙周及根尖周圍組織正常者為成功。冠部松動脫落, 或有疼痛, 且X線片檢查根尖或根折線區(qū)有陰影者為失敗。
本組35顆牙術后經(jīng)12~18個月隨訪, 成功31例, 失敗4例, 均為冠根折患牙, 其中3顆改行覆蓋修復, 1顆經(jīng)齦切后再塑樁核后全瓷冠修復, 臨床成功率88.6%。
3 討論
牙齒外傷好發(fā)于上前牙, 牙折后患者通常希望保留自己原有的牙體, 利用纖維根管樁即刻自體修復斷牙, 既可恢復自然牙形態(tài)、色澤和部分功能, 又可使患者樂于接受這種治療方法。利用纖維樁實現(xiàn)冠根連接, 最大可能的增加了斷牙兩段之間的連接強度和整個牙齒的牢固性。
完善的根管治療及根尖封閉區(qū)的保留, 是治療成功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 同時也可避免根尖部分的炎性吸收。AH plus糊劑屬于雙組份環(huán)氧樹脂類根充糊劑, 物理性狀穩(wěn)定體積收縮性小, 調(diào)和后流動性好, 可以釋放低濃度甲酚醛, 抗菌性較持久, 另外, 其具有較強的粘結滲透力, 能夠嚴密封閉根尖孔及側枝等根管系統(tǒng), 大大減少了根管治療微滲漏的機會[1] , 以環(huán)氧樹脂為基質(zhì)的根充糊劑表現(xiàn)了良好的密封性和體積穩(wěn)定性, 在根尖周組織里部分以環(huán)氧樹脂為基質(zhì)的根充糊劑會被吸收, 并被結締組織包裹起來, 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這種材料對根尖周組織不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2]。
根折病例術后半年X線片復查, 根折線上可見密度增高影, 分析可能為牙骨質(zhì)沉積鈣化而成, 據(jù)此, 根折病例的牙齒為骨性愈合, 6例根折患者, 均治療成功。對于冠根折患者, 病例選擇需要注意, 需要選取牙折線有嚴格的方向性的牙周健康恒牙, 以避免由于根管樁不能充分發(fā)揮固定作用, 而致冠端松動及脫落造成失敗。馬軒祥[3]認為樁核與剩余牙體組織結合在一起的, 有較為均勻的應力分布, 修復效果優(yōu)于其他類型修復方法, 能更有效的保存殘存牙體組織。金屬樁因其易被腐蝕, 影響美觀, 不宜在冠折前牙使用, 因其彈性模量較小容易造成再根折。而玻璃纖維樁美觀, 彈性模量與牙本質(zhì)相近, 不易引起根折, 需要再次修復時易于去除, 在修復大量牙體組織缺損的無髓牙方面, 可以使基牙承受均勻的應力, 從而減少根折的風險[4]。
纖維樁多用于根管較直的前牙及前磨牙, 或者磨牙的遠中及腭根。使用中, 根管預備時避免擴大根管, 盡可能保留原根管的形狀, 最大限度保留剩余牙體組織。曾有學者認為已經(jīng)硬固的糊劑在延時樁核預備時會產(chǎn)生振動碎裂, 從而影響其封閉性, 因此, 本組所有病例均為即刻根管預備, 完成治療后粘結纖維樁。隨訪病例未見根尖周病變, 失敗病例中未見纖維樁脫落者, 失敗患者中, 2例因為再次創(chuàng)傷力導致失敗, 另2例冠根折冠部分舌側斷面位于齦下, 雖不足2 mm, 但屬于深覆合, 咬合過緊, 前伸合力過大, 而冠部分脫落所致。
綜上所述, 對冠折牙體缺損過多, 臨床評估患牙保存意義不大類型的修復治療仍應持慎重態(tài)度, 如何降低樁核對根管壁的應力, 且恢復患牙功能, 以永久保留殘根, 是保證修復長期療效的關鍵問題。近年來, 高強度的玻璃纖維應用于口腔修復領域并得以推廣, 纖維的彈性模量與牙本質(zhì)接近, 物理生物性能優(yōu)良, 且無色透明, 不需遮色處理就完全能滿足美觀的要求, 其撓曲強度高達500 MPa以上, 在根管預備時無需切削更多的根管壁組織, 從而保持較好的根管強度, 降低了根折的發(fā)生率[5]。本組觀察病例在修復后的隨訪中, 沒有發(fā)生RTD纖維樁脫落病例, 與RTD樁體螺紋設計增加了粘結面積有一定關系;另選擇AH plus糊劑而非酚類根充材料, 也避免了因樹脂粘結劑的固化不良而影響粘結強度, 因此, 恰當?shù)倪x擇病例及治療材料, 以本法處置外傷上前牙具有積極的臨床價值及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明衛(wèi),盧書源. 4 種根管充填材料微滲漏實驗研究.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0,3(1):49.
[2] 邱云志,甘露,畢雪娜. 根管封閉術中封閉材料的研究進展.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 2009,7(4):248.
[3] 馬軒祥.殘冠殘根保存修復的概況與進展.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 2006, 41(6):333-335.
[4] 游歡,陳吉華,張凌,等.不同復合樹脂樁核材料與纖維樁微拉伸強度的對照研究.口腔醫(yī)學研究, 2008,24(2):201-203.
[5] Vakipart A M, Yli-urpo A, Vallittu P K. Flexural properties of glass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with multiphase biopolymer matrix. J Mater Sci Mater Med, 2004,15(1):7-11.endprint
【摘要】 目的 應用AH plus糊劑結合RTD纖維樁用于外傷自體牙即刻修復, 評價臨床療效。 方法 對35顆外傷牙折上前牙經(jīng)一次性根管治療后, 應用自體牙完成即刻修復, 隨訪評價, 探討臨床效果。 結果 35顆患牙完成治療后隨訪12~18個月, 成功31例, 失敗4例, 后重新修復保存患牙, 臨床成功率88.6%。結論 應用AH plus糊劑結合RTD纖維樁即刻修復外傷前牙, 不但第一時間恢復了前牙美觀和功能, 也為外傷殘根修復遠期臨床提供了科學的實踐依據(jù)。
【關鍵詞】 即刻;外傷;一次性根管治療;纖維樁
本文收集整理了2009~2011年門診收治的35顆上頜前牙外傷牙折的26例患者, 一次性根管治療并行AH plus糊劑根充完成后采用RTD根管纖維樁即刻修復的方法, 取得滿意療效, 不但第一時間恢復了前牙美觀和功能, 為即刻修復領域提供了臨床生理和心理學的相關資料, 也在外傷殘根修復遠期臨床方面具有積極地實踐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患者26例共35顆牙, 男19例26顆, 女7例9顆;其中冠折20顆, 冠根折9顆, 根折6顆(均為根上2/3根折)。年齡17~33歲, 平均24歲。術前X線牙片并結合臨床證實, 均為一處牙折線, 牙冠無碎裂, 冠折線于齦上或齦下≤2 mm, 根折線位于根上2/3, 牙周組織無明顯損傷的活髓牙, 就診時間≤10 h。見表1。
材料:Dentsply AH plus雙組份根充糊劑, MACRO-LOCK POST RTD石英纖維根管樁, SEALACORE and COMPOSITE雙重固化粘結及樁核套裝, EB樹脂, 釉質(zhì)粘結劑。
1. 2 治療方法
1. 2. 1 冠折 冠段牙體清洗消毒備用, 根段局麻下常規(guī)抽髓并消毒預備根管, 以AH-plus根充糊劑加牙膠充填, 用RTD纖維樁套裝根據(jù)根管直徑選擇P鉆預備樁道, 保留根尖≥4 mm封閉區(qū), 根管清理并酸蝕, 雙凝粘結劑及樹脂旋入根管內(nèi), 選取相匹配的纖維樁插入根管, 完全就位后光照充分使其凝固。仔細清潔牙體冠端部分髓腔, 適當修整樁道以適應根管樁的形態(tài), 試裝合適, 用EB樹脂填充冠部髓腔, 牙折斷面酸蝕清潔, 涂釉質(zhì)粘結劑, 將牙體冠端在樁釘上就位, 并嚴密對合冠端及根端, 凝固完成后降低咬合, 連接處做45°外斜面并光固化修復拋光。
1. 2. 2 冠根折 以手穩(wěn)定冠端牙體防止脫落, 常規(guī)開髓去髓, 消毒預備根管并完成根充, 順牙體長軸預備樁道, 保留根尖≥4 mm封閉區(qū), 暴露的牙折斷面連接處做45°外斜面并光固化修復拋光, 并以光固化樹脂將患牙固定于相鄰健康牙, 取合適的纖維樁蘸雙凝樹脂完全植入根管, 磨切去多余樁體, 樹脂完成充填。術后4~8周復診, 酌情清除固定樹脂。本型滲出較多, 用鹽酸腎上腺素清潔工作區(qū)。
1. 2. 3 根折 處理同冠根折, 斷面無須粘結。
2 結果
患者牙冠自然, 無主觀癥狀, 無松動, 無叩痛, 牙齦外觀及附著良好, 功能檢查良好;X線片檢查, 牙周及根尖周圍組織正常者為成功。冠部松動脫落, 或有疼痛, 且X線片檢查根尖或根折線區(qū)有陰影者為失敗。
本組35顆牙術后經(jīng)12~18個月隨訪, 成功31例, 失敗4例, 均為冠根折患牙, 其中3顆改行覆蓋修復, 1顆經(jīng)齦切后再塑樁核后全瓷冠修復, 臨床成功率88.6%。
3 討論
牙齒外傷好發(fā)于上前牙, 牙折后患者通常希望保留自己原有的牙體, 利用纖維根管樁即刻自體修復斷牙, 既可恢復自然牙形態(tài)、色澤和部分功能, 又可使患者樂于接受這種治療方法。利用纖維樁實現(xiàn)冠根連接, 最大可能的增加了斷牙兩段之間的連接強度和整個牙齒的牢固性。
完善的根管治療及根尖封閉區(qū)的保留, 是治療成功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 同時也可避免根尖部分的炎性吸收。AH plus糊劑屬于雙組份環(huán)氧樹脂類根充糊劑, 物理性狀穩(wěn)定體積收縮性小, 調(diào)和后流動性好, 可以釋放低濃度甲酚醛, 抗菌性較持久, 另外, 其具有較強的粘結滲透力, 能夠嚴密封閉根尖孔及側枝等根管系統(tǒng), 大大減少了根管治療微滲漏的機會[1] , 以環(huán)氧樹脂為基質(zhì)的根充糊劑表現(xiàn)了良好的密封性和體積穩(wěn)定性, 在根尖周組織里部分以環(huán)氧樹脂為基質(zhì)的根充糊劑會被吸收, 并被結締組織包裹起來, 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這種材料對根尖周組織不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2]。
根折病例術后半年X線片復查, 根折線上可見密度增高影, 分析可能為牙骨質(zhì)沉積鈣化而成, 據(jù)此, 根折病例的牙齒為骨性愈合, 6例根折患者, 均治療成功。對于冠根折患者, 病例選擇需要注意, 需要選取牙折線有嚴格的方向性的牙周健康恒牙, 以避免由于根管樁不能充分發(fā)揮固定作用, 而致冠端松動及脫落造成失敗。馬軒祥[3]認為樁核與剩余牙體組織結合在一起的, 有較為均勻的應力分布, 修復效果優(yōu)于其他類型修復方法, 能更有效的保存殘存牙體組織。金屬樁因其易被腐蝕, 影響美觀, 不宜在冠折前牙使用, 因其彈性模量較小容易造成再根折。而玻璃纖維樁美觀, 彈性模量與牙本質(zhì)相近, 不易引起根折, 需要再次修復時易于去除, 在修復大量牙體組織缺損的無髓牙方面, 可以使基牙承受均勻的應力, 從而減少根折的風險[4]。
纖維樁多用于根管較直的前牙及前磨牙, 或者磨牙的遠中及腭根。使用中, 根管預備時避免擴大根管, 盡可能保留原根管的形狀, 最大限度保留剩余牙體組織。曾有學者認為已經(jīng)硬固的糊劑在延時樁核預備時會產(chǎn)生振動碎裂, 從而影響其封閉性, 因此, 本組所有病例均為即刻根管預備, 完成治療后粘結纖維樁。隨訪病例未見根尖周病變, 失敗病例中未見纖維樁脫落者, 失敗患者中, 2例因為再次創(chuàng)傷力導致失敗, 另2例冠根折冠部分舌側斷面位于齦下, 雖不足2 mm, 但屬于深覆合, 咬合過緊, 前伸合力過大, 而冠部分脫落所致。
綜上所述, 對冠折牙體缺損過多, 臨床評估患牙保存意義不大類型的修復治療仍應持慎重態(tài)度, 如何降低樁核對根管壁的應力, 且恢復患牙功能, 以永久保留殘根, 是保證修復長期療效的關鍵問題。近年來, 高強度的玻璃纖維應用于口腔修復領域并得以推廣, 纖維的彈性模量與牙本質(zhì)接近, 物理生物性能優(yōu)良, 且無色透明, 不需遮色處理就完全能滿足美觀的要求, 其撓曲強度高達500 MPa以上, 在根管預備時無需切削更多的根管壁組織, 從而保持較好的根管強度, 降低了根折的發(fā)生率[5]。本組觀察病例在修復后的隨訪中, 沒有發(fā)生RTD纖維樁脫落病例, 與RTD樁體螺紋設計增加了粘結面積有一定關系;另選擇AH plus糊劑而非酚類根充材料, 也避免了因樹脂粘結劑的固化不良而影響粘結強度, 因此, 恰當?shù)倪x擇病例及治療材料, 以本法處置外傷上前牙具有積極的臨床價值及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明衛(wèi),盧書源. 4 種根管充填材料微滲漏實驗研究.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0,3(1):49.
[2] 邱云志,甘露,畢雪娜. 根管封閉術中封閉材料的研究進展.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 2009,7(4):248.
[3] 馬軒祥.殘冠殘根保存修復的概況與進展.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 2006, 41(6):333-335.
[4] 游歡,陳吉華,張凌,等.不同復合樹脂樁核材料與纖維樁微拉伸強度的對照研究.口腔醫(yī)學研究, 2008,24(2):201-203.
[5] Vakipart A M, Yli-urpo A, Vallittu P K. Flexural properties of glass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with multiphase biopolymer matrix. J Mater Sci Mater Med, 2004,15(1):7-11.endprint
【摘要】 目的 應用AH plus糊劑結合RTD纖維樁用于外傷自體牙即刻修復, 評價臨床療效。 方法 對35顆外傷牙折上前牙經(jīng)一次性根管治療后, 應用自體牙完成即刻修復, 隨訪評價, 探討臨床效果。 結果 35顆患牙完成治療后隨訪12~18個月, 成功31例, 失敗4例, 后重新修復保存患牙, 臨床成功率88.6%。結論 應用AH plus糊劑結合RTD纖維樁即刻修復外傷前牙, 不但第一時間恢復了前牙美觀和功能, 也為外傷殘根修復遠期臨床提供了科學的實踐依據(jù)。
【關鍵詞】 即刻;外傷;一次性根管治療;纖維樁
本文收集整理了2009~2011年門診收治的35顆上頜前牙外傷牙折的26例患者, 一次性根管治療并行AH plus糊劑根充完成后采用RTD根管纖維樁即刻修復的方法, 取得滿意療效, 不但第一時間恢復了前牙美觀和功能, 為即刻修復領域提供了臨床生理和心理學的相關資料, 也在外傷殘根修復遠期臨床方面具有積極地實踐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患者26例共35顆牙, 男19例26顆, 女7例9顆;其中冠折20顆, 冠根折9顆, 根折6顆(均為根上2/3根折)。年齡17~33歲, 平均24歲。術前X線牙片并結合臨床證實, 均為一處牙折線, 牙冠無碎裂, 冠折線于齦上或齦下≤2 mm, 根折線位于根上2/3, 牙周組織無明顯損傷的活髓牙, 就診時間≤10 h。見表1。
材料:Dentsply AH plus雙組份根充糊劑, MACRO-LOCK POST RTD石英纖維根管樁, SEALACORE and COMPOSITE雙重固化粘結及樁核套裝, EB樹脂, 釉質(zhì)粘結劑。
1. 2 治療方法
1. 2. 1 冠折 冠段牙體清洗消毒備用, 根段局麻下常規(guī)抽髓并消毒預備根管, 以AH-plus根充糊劑加牙膠充填, 用RTD纖維樁套裝根據(jù)根管直徑選擇P鉆預備樁道, 保留根尖≥4 mm封閉區(qū), 根管清理并酸蝕, 雙凝粘結劑及樹脂旋入根管內(nèi), 選取相匹配的纖維樁插入根管, 完全就位后光照充分使其凝固。仔細清潔牙體冠端部分髓腔, 適當修整樁道以適應根管樁的形態(tài), 試裝合適, 用EB樹脂填充冠部髓腔, 牙折斷面酸蝕清潔, 涂釉質(zhì)粘結劑, 將牙體冠端在樁釘上就位, 并嚴密對合冠端及根端, 凝固完成后降低咬合, 連接處做45°外斜面并光固化修復拋光。
1. 2. 2 冠根折 以手穩(wěn)定冠端牙體防止脫落, 常規(guī)開髓去髓, 消毒預備根管并完成根充, 順牙體長軸預備樁道, 保留根尖≥4 mm封閉區(qū), 暴露的牙折斷面連接處做45°外斜面并光固化修復拋光, 并以光固化樹脂將患牙固定于相鄰健康牙, 取合適的纖維樁蘸雙凝樹脂完全植入根管, 磨切去多余樁體, 樹脂完成充填。術后4~8周復診, 酌情清除固定樹脂。本型滲出較多, 用鹽酸腎上腺素清潔工作區(qū)。
1. 2. 3 根折 處理同冠根折, 斷面無須粘結。
2 結果
患者牙冠自然, 無主觀癥狀, 無松動, 無叩痛, 牙齦外觀及附著良好, 功能檢查良好;X線片檢查, 牙周及根尖周圍組織正常者為成功。冠部松動脫落, 或有疼痛, 且X線片檢查根尖或根折線區(qū)有陰影者為失敗。
本組35顆牙術后經(jīng)12~18個月隨訪, 成功31例, 失敗4例, 均為冠根折患牙, 其中3顆改行覆蓋修復, 1顆經(jīng)齦切后再塑樁核后全瓷冠修復, 臨床成功率88.6%。
3 討論
牙齒外傷好發(fā)于上前牙, 牙折后患者通常希望保留自己原有的牙體, 利用纖維根管樁即刻自體修復斷牙, 既可恢復自然牙形態(tài)、色澤和部分功能, 又可使患者樂于接受這種治療方法。利用纖維樁實現(xiàn)冠根連接, 最大可能的增加了斷牙兩段之間的連接強度和整個牙齒的牢固性。
完善的根管治療及根尖封閉區(qū)的保留, 是治療成功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 同時也可避免根尖部分的炎性吸收。AH plus糊劑屬于雙組份環(huán)氧樹脂類根充糊劑, 物理性狀穩(wěn)定體積收縮性小, 調(diào)和后流動性好, 可以釋放低濃度甲酚醛, 抗菌性較持久, 另外, 其具有較強的粘結滲透力, 能夠嚴密封閉根尖孔及側枝等根管系統(tǒng), 大大減少了根管治療微滲漏的機會[1] , 以環(huán)氧樹脂為基質(zhì)的根充糊劑表現(xiàn)了良好的密封性和體積穩(wěn)定性, 在根尖周組織里部分以環(huán)氧樹脂為基質(zhì)的根充糊劑會被吸收, 并被結締組織包裹起來, 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這種材料對根尖周組織不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2]。
根折病例術后半年X線片復查, 根折線上可見密度增高影, 分析可能為牙骨質(zhì)沉積鈣化而成, 據(jù)此, 根折病例的牙齒為骨性愈合, 6例根折患者, 均治療成功。對于冠根折患者, 病例選擇需要注意, 需要選取牙折線有嚴格的方向性的牙周健康恒牙, 以避免由于根管樁不能充分發(fā)揮固定作用, 而致冠端松動及脫落造成失敗。馬軒祥[3]認為樁核與剩余牙體組織結合在一起的, 有較為均勻的應力分布, 修復效果優(yōu)于其他類型修復方法, 能更有效的保存殘存牙體組織。金屬樁因其易被腐蝕, 影響美觀, 不宜在冠折前牙使用, 因其彈性模量較小容易造成再根折。而玻璃纖維樁美觀, 彈性模量與牙本質(zhì)相近, 不易引起根折, 需要再次修復時易于去除, 在修復大量牙體組織缺損的無髓牙方面, 可以使基牙承受均勻的應力, 從而減少根折的風險[4]。
纖維樁多用于根管較直的前牙及前磨牙, 或者磨牙的遠中及腭根。使用中, 根管預備時避免擴大根管, 盡可能保留原根管的形狀, 最大限度保留剩余牙體組織。曾有學者認為已經(jīng)硬固的糊劑在延時樁核預備時會產(chǎn)生振動碎裂, 從而影響其封閉性, 因此, 本組所有病例均為即刻根管預備, 完成治療后粘結纖維樁。隨訪病例未見根尖周病變, 失敗病例中未見纖維樁脫落者, 失敗患者中, 2例因為再次創(chuàng)傷力導致失敗, 另2例冠根折冠部分舌側斷面位于齦下, 雖不足2 mm, 但屬于深覆合, 咬合過緊, 前伸合力過大, 而冠部分脫落所致。
綜上所述, 對冠折牙體缺損過多, 臨床評估患牙保存意義不大類型的修復治療仍應持慎重態(tài)度, 如何降低樁核對根管壁的應力, 且恢復患牙功能, 以永久保留殘根, 是保證修復長期療效的關鍵問題。近年來, 高強度的玻璃纖維應用于口腔修復領域并得以推廣, 纖維的彈性模量與牙本質(zhì)接近, 物理生物性能優(yōu)良, 且無色透明, 不需遮色處理就完全能滿足美觀的要求, 其撓曲強度高達500 MPa以上, 在根管預備時無需切削更多的根管壁組織, 從而保持較好的根管強度, 降低了根折的發(fā)生率[5]。本組觀察病例在修復后的隨訪中, 沒有發(fā)生RTD纖維樁脫落病例, 與RTD樁體螺紋設計增加了粘結面積有一定關系;另選擇AH plus糊劑而非酚類根充材料, 也避免了因樹脂粘結劑的固化不良而影響粘結強度, 因此, 恰當?shù)倪x擇病例及治療材料, 以本法處置外傷上前牙具有積極的臨床價值及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明衛(wèi),盧書源. 4 種根管充填材料微滲漏實驗研究.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0,3(1):49.
[2] 邱云志,甘露,畢雪娜. 根管封閉術中封閉材料的研究進展.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 2009,7(4):248.
[3] 馬軒祥.殘冠殘根保存修復的概況與進展.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 2006, 41(6):333-335.
[4] 游歡,陳吉華,張凌,等.不同復合樹脂樁核材料與纖維樁微拉伸強度的對照研究.口腔醫(yī)學研究, 2008,24(2):201-203.
[5] Vakipart A M, Yli-urpo A, Vallittu P K. Flexural properties of glass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with multiphase biopolymer matrix. J Mater Sci Mater Med, 2004,15(1):7-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