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述軍
據(jù)說董二老爺什么都懂,是這一帶最有見識的人,所以人們干脆叫他懂二老爺。誰有不懂的事,只要問一問懂二老爺,懂二老爺都能給出答案。到底這個懂二老爺有多少學問呢?我們聽聽下面的故事吧。
西山腳下住著戶姓王的人家,家里有夫婦二人和一個二十來歲的兒子。王家的日子過得也算艱難,就靠在山坡上開墾了幾塊薄田度日。這方圓幾百里的山谷,只長松樹和柏樹,沒有一棵水果樹。有人說是氣候不行,也有人說是水土不行,反正就是沒有。生活貧苦的人們一輩子沒出過大山,一輩子也吃不上一口水果,甚至連見都沒見過。王家三口就是這樣的人。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這年臘月,王家老漢突然病倒,咳嗽不止,喘不過氣來,后來咳了血,眼看就不行了。王家兒子特別孝順,見父親不久于人世,忙跪在床頭問父親想吃點什么。王老漢雙眼無神,嘴唇干裂,想了半天才說,就想吃口梨兒。因為前兩天來過大夫,說梨兒這東西能潤肺止咳。
梨兒啥樣沒見過,想必藥鋪里有賣的,要不大夫怎么知道呢?既然父親想吃,做兒子的就要想方設法弄到,不能讓父親臨終留下遺憾。于是王家兒子告訴父親耐心等待,自己把家里的大子兒全揣上,騎了毛驢直奔這方圓百里內(nèi)最熱鬧的小鎮(zhèn)而去。
路上的辛苦不提,等來到小鎮(zhèn),把兩家藥鋪都問過,居然都沒有“梨兒”這味藥。王家兒子又想,也許這東西不是什么藥,是別的,就沿街一一尋找,四處打聽。街上除了有幾個賣白菜的,賣蘿卜的,賣土豆的,哪有賣梨兒的呢?你想,在那個年代,那個季節(jié),那個地方,想買幾個梨談何容易。轉(zhuǎn)悠了半天,一個賣梨兒的也沒有,可急壞了王家兒子。老父親已經(jīng)奄奄一息,這又過了半天,還不知道狀況如何呢,又買不到梨兒,怎么辦呢?
正當他急得團團轉(zhuǎn)之時,忽聽身后有人喊:“梨兒!梨兒!”王家兒子又驚又喜,這才叫工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有賣梨兒的出現(xiàn)了。他忙轉(zhuǎn)身一看,見一個衣著講究的闊家少爺拉著一只毛茸茸的小家伙。其實那是只小獅子狗,可王家兒子不認識,沒見過呀,只覺得小家伙很可愛。就聽闊家少爺對那個小家伙喊:“梨兒,快點!”
原來這就是梨兒。他忙把闊家少爺攔住,指著毛茸茸的小東西問:“它就是梨兒?”闊家少爺打量打量王家兒子,覺得很好笑?!皩Π?,它就叫梨兒。怎么啦?”“你把它賣給我吧!”人家闊家少爺肯定不肯賣。王家兒子撲通一下給闊家少爺跪下,把闊家少爺嚇了一跳。見街上有人下跪,看熱鬧的人馬上圍了一圈。王家兒子給闊家少爺磕了個頭,然后把自己的父親臨終前想吃口梨兒的事情說給他聽??礋狒[的人都同情弱者,一聽王家兒子也是個大孝子,就都勸闊家少爺把梨兒賣給他,也算行善積德。在大伙的撮合下,闊家少爺還真答應把梨兒賣給了王家兒子,而且少要了他幾個錢。
王家兒子這個喜出望外勁兒就別提了,把梨兒寶貝似的抱在懷里,騎上毛驢,一路小跑趕回了家。一進門就喊:“父親,梨兒來了!”老父親此時已經(jīng)奄奄一息,一聽說梨兒買回來了,立刻來了精神,坐了起來。兒子把梨兒往炕上一撒,梨兒在炕上又跳又跑又叫。
“這梨兒真歡實。”父親的眼睛也亮了起來,可怎么吃呢?一家人發(fā)愁了,這東西從沒吃過,是吃皮,還是吃瓤?平日里只知道玉米、谷子、白薯怎么吃,梨兒這東西真不知道怎么辦。聽說王家買來了梨兒,左鄰右舍都來瞧個新鮮,把屋子擠得滿滿的。王老漢趕忙吩咐兒子:“快去,騎毛驢去后山,把懂二老爺接來,問問他便知?!?/p>
兒子不敢怠慢,騎了毛驢而去。一個時辰后,把懂二老爺接到了自己家中。懂二老爺七十多歲,胡子老長,喜歡手捋胡子,以此顯示自己見多識廣。
見懂二老爺?shù)絹恚娙嗣ψ尦鑫恢?,必恭必敬地請懂二老爺往前站。王家兒子把梨兒抱到他面前。懂二老爺仔細端詳了半天,然后手捋胡須道:“哎呀,這不是梨兒,是桃兒哇?!?/p>
眾人都傻了,鬧了半天買來的不是梨兒。王家兒子不相信,闊家少爺明明管它叫梨兒,怎么會是桃兒呢?忙問懂二老爺究竟。懂二老爺瞇起眼道:“這梨兒應該是光溜溜的,沒毛;只有桃兒才渾身長毛?!?/p>
原來如此。眾人對懂二老爺?shù)膶W問佩服得五體投地。再看王家老漢,一聽說買來的是桃兒不是梨兒,當即腿一蹬,咽氣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