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寶來
這個組織領導的隊伍走出了4位開國元帥2位大將
1927年11月下旬,在中國革命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朱德在湖南汝城秘密組建了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的中共軍委,這是中共歷史上唯一在國民黨軍級編制中建立的組織。它的成立,加強了對十六軍中三支革命隊伍的領導和聯(lián)系,溝通了同湘南、粵北各縣黨組織的聯(lián)系,對保護和發(fā)展十六軍中的共產黨組織,培養(yǎng)和造就陳毅等革命家、軍事家,為策劃和發(fā)動湘南起義,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秘密組建中共第十六軍軍委
1927年南昌起義后,起義軍南下潮汕,遭到嚴重的挫折與失利,軍需無法接濟,傷病員無法治療。為了保存革命力量,11月,朱德在困境中決定與曾在云南講武堂同學時結下金蘭之交的國民黨第十六軍軍長范石生合作。11月21日,朱德來到湖南汝城同范石生部第47師師長曾曰唯談判,經(jīng)過兩天談判,雙方達成合作協(xié)議:同意朱德提出的部隊編制、組織不變,要走隨時走的原則;起義軍改用第十六軍47師140團的番號,朱德化名王楷,任47師副師長兼140團團長(不久,范石生委任朱德為第十六軍總參議);發(fā)給薪餉、彈藥和被服。談判結束后,范石生赴汝城和朱德會面,并迅速供應朱德所部一批現(xiàn)款和彈藥、冬衣、被服等物資。
隨后,毛澤東等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工農革命軍第1師第1團第3營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第47師第141團,由張子清任團長。在汝城組建的工農革命軍第2師余部2師1團,由范石生部的中共地下黨員韋昌義介紹,與朱德取得聯(lián)系,改稱為第十六軍特務營,原第1團團長何舉成任營長。
同年11月26-28日,朱德、陳毅在汝城主持召開湘南和粵北黨組織負責人聯(lián)席會議,會議決定12月中旬在湘南舉行年關暴動,要求各地分頭進行準備。為了加強黨對第十六軍第140團、141團和特務營這三支武裝力量及第十六軍原有共產黨員工作的統(tǒng)一領導,朱德和陳毅在汝城縣城秘密地成立了中共第十六軍軍委,陳毅任書記。這一組織的建立,與汝城地區(qū)工農運動的蓬勃開展、十六軍政治部的組建以及朱德的建黨思想和統(tǒng)戰(zhàn)思想都有著重要聯(lián)系。
如何在國民黨軍級編制中誕生
生機勃勃的汝城工農革命運動是中共第十六軍軍委誕生的土壤。1927年初,汝城中共組織從挫敗何晉卿等反革命武裝叛亂事件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將革命斗爭的重點轉移到武裝保衛(wèi)革命成果上來?!八囊欢狈锤锩?、馬日事變后,革命處于低潮,而汝城的工農革命運動卻獨樹一幟,高潮迭起,“被譽稱為‘新湖南和類似‘十月革命前夜的‘彼得堡”。當時,汝城黨組織和農民協(xié)會召開反帝討蔣萬人大會,成立縣農軍總部,統(tǒng)一指揮全縣武裝,開辦兵工廠,舉辦農軍干部訓練班和農軍黨校,用革命武裝打擊反革命力量。
六七月間,湘粵贛邊及廣東東江地區(qū)千余農軍轉移到汝城,汝城匯集的農軍達到5000余人,受到中共中央的關注。為加強對汝城地區(qū)革命武裝力量的領導,7月初,中共駐汝城特別工作委員會、湘南特別軍事委員會成立。7月底,中央派中央農運委書記毛澤東到湘南特委主持工作,并令集結在汝城的農軍整編組建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2師。9月,這支隊伍攻克桂東、汝城,率先成立了汝城縣蘇維埃政府,實現(xiàn)了湖南省委的計劃,對湘南地區(qū)的武裝斗爭產生了重要影響。
9月中下旬,在湘贛邊舉行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第1師嚴重受挫,由5000人銳減至1500人。毛澤東審時度勢,動員官兵放棄攻打大城市長沙的計劃,移師到湘南汝城大山區(qū)建立革命根據(jù)地。1928年4月,毛澤東帶領1師1團到汝城和資興建立了龍溪革命根據(jù)地和蘇維埃政府。
同樣,為保存革命種子,1927年11月中旬,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軍余部千里轉戰(zhàn)到汝城,得到了汝城縣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援,并與范石生建立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接著,順利召開了湘南粵北黨組織負責人聯(lián)席會議——汝城會議,部署了湘南起義。如此形勢下,中共十六軍軍委秘密誕生。
十六軍政治部是組建中共十六軍軍委的組織基礎。1926年春,范石生駐廣州代表杜韓甫與“新滇社”負責人、黃埔軍校政治教官王德三(又稱王懋庭),向時任黃埔軍官學校政治部主任、總教官、主持中共廣東區(qū)委軍委工作的周恩來、總政治部副主任孫炳文提出要求,請派得力政治骨干前來十六軍,幫助建立十六軍政治工作機構,開展政治工作。
周恩來欣然答應,馬上通過王德三,將共產黨員趙薪傳(又名趙貫一)、書義光、王振甲等十余人派入范部,建立黨組織,組成十六軍政治部。他們分別擔任秘書、科長、股長以及下屬部隊的黨代表,而十六軍政治部宣傳科中還有共產黨員趙薪傳、師茂材、吳登云、魏一吾等人。從此,雙方正式建立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些黨員分布在第十六軍45、46、47師。其中140團中有中共黨員60多名,黨員人數(shù)接近群眾的1/10;141團和特務營中各有中共黨員40余名。這樣,十六軍中中共黨員達到150多名,具有雄厚的組織基礎,成為中共第十六軍軍委的中堅力量。
朱德建黨思想與統(tǒng)戰(zhàn)思想成為中共第十六軍軍委成立的思想基礎。南昌起義失敗后,朱德與范石生談判合作,使部隊走出了困境。及時成立中共第十六軍軍委,是為了防止有的同志“掉進染缸”,讓我們的部隊始終保持工農革命軍的本色,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向國民黨官兵宣傳和灌輸共產黨的宗旨,把他們拉過來,以實現(xiàn)在雷州半島發(fā)起“第二次北伐”之目標。這是朱德關于實現(xiàn)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由共產黨軍隊延伸到到國民黨軍隊、由高層延深入到基層的建黨思想的重要體現(xiàn)。
與范石生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也是實現(xiàn)建立中共第十六軍軍委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與范石生談判合作之前,朱德提出三個條件:我們是共產黨的隊伍,黨什么時候調我們走,我們就什么時候走;給我們的物資補充,完全由我們支配;我們內部組織和訓練工作等,完全照我們的決定辦,不得干涉。這是朱德與范石生談判合作的底線。
朱德曾同范石生談過孫中山的革命理想。他說,孫中山先生以多年來從事革命的經(jīng)驗,認為只有同共產黨合作,團結各族人民,才能戰(zhàn)勝帝國主義,消滅封建制度,因而提出要聯(lián)共,要和共產黨一道,共同建立包括各革命階級在內的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朱德后來在離開范石生部時給范的一封信中說:“應該好好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革命到底?!?
朱德和范石生從長計議,討論了他們這個反蔣統(tǒng)一戰(zhàn)線今后如何共同行動的問題。他們分析了當時敵我力量的對比以及所屬部隊的實際情況,思想達成一致:“決定把部隊拖到廣東雷州半島,取得海口,以求得到國際上的援助。然后,再向桂越、滇越邊境發(fā)展,擴大革命力量?!狈妒鴮χ斓抡f過,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既然我們建立了反蔣統(tǒng)一戰(zhàn)線,我就要真誠幫助,不計得失。朱德說:“在紅軍的發(fā)展上來講,范石生是值得我們贊揚的。”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全面清黨。范石生憤然說:“中山先生制定的三大政策也不要了,還談什么國民革命?真是掛羊頭,賣狗肉!”他不僅根本不執(zhí)行清黨命令,還保護了部隊中的十幾名共產黨員,任由第十六軍中的共產黨組織向基層發(fā)展,擴大政治影響,為他與朱德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創(chuàng)造了條件。
朱德在范石生部眼皮底下的韶關仁化、曲江一帶發(fā)動董塘、西水暴動,工農革命運動開展得轟轟烈烈。在犁鋪頭練兵多日,范石生當然知道,但從未干預??梢哉f,中共第十六軍軍委的組建,也是朱德統(tǒng)戰(zhàn)思想的成功實踐。
保存火種 再舉義旗
在中國革命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中共第十六軍軍委的組建保存了極其珍貴的革命火種,保護和發(fā)展了共產黨組織,為再舉湘南義旗、實現(xiàn)朱毛會師奠定了基礎,同時培養(yǎng)與造就了一大批革命英杰,意義深遠。
保護共產黨員,積蓄和發(fā)展革命力量。朱、范合作后,朱德、陳毅在汝城縣儲能小學召開了黨的活動分子會議。朱德在會上說:“我們這樣做,是為了與范部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以此為掩護,隱蔽目標,積蓄與發(fā)展力量,而不是向國民黨反動派投降。我們的一切活動,還由我們自己來決定。因此,我們仍然應該獨立自主地進行活動,絕不能因統(tǒng)戰(zhàn)而縛住自己的手腳。”當“國民黨廣東省政府領導人發(fā)覺朱德部隱藏在范石生部,要范解除其武裝,逮捕朱德”時,“范不忘舊誼,通知朱德撤離”,“范石生部官兵三四百人脫離范部隨朱德出發(fā)”。
范石生還任由朱德參加共產黨領導的廣州起義,甚至準備和朱德公開樹起反蔣大旗。廣州起義舉行之前,中共北江特委傳來廣東省委指示,要朱德率部參加。他們途經(jīng)韶關,請范石生給廣州方面撥車皮,范石生一口答應,只是臨上火車時因得悉廣州起義失敗而中止。朱德部隊離開時,范石生又派人送來了幾萬元現(xiàn)洋和一批槍支彈藥及軍需裝備,連同過去送給朱德起義軍。張子清、伍中豪營和工農革命軍第3師第1團余部的各種裝備,可以武裝一個整師。當時,十六軍政治部科員吳登云和其他部分官兵200來人也跟著朱德一道走了。這樣,通過與范石生的合作,不僅保護了部隊中的共產黨員,還發(fā)展了一批革命力量。
溝通了同湘南、粵北各縣黨組織的聯(lián)系。中共十六軍軍委建立不久,朱德于1927年11月26-28日在汝城縣衡永會館主持召開了湘南和粵北各縣縣委書記聯(lián)席會議,討論、策劃和布置了湘南起義,在思想上、組織上和軍事上為發(fā)動起義作了必要的準備。陳毅、王爾琢、夏明震、阮嘯仙、楊子達、毛科文、何日升等參加了會議。陳毅利用汝城會議的召開,同湘南、粵北各縣黨組織負責人密切溝通,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實會議精神。
隨后,中共湘南特委書記陳佑魁、郴州特委書記夏明震、宜章縣農民協(xié)會委員長楊子達、汝城縣委書記何日升以及粵北、仁化、始興、樂昌等縣同志紛紛傳達汝城會議精神,積極部署和組織武裝力量,準備年關暴動。
正如朱德所說:“把干部弄成教導隊,組織了黨的支部,建立了連的指導員、政治部、支部書記……好好地搞起來,人手整齊,整有一千多人,編為兩個團,一個團是王爾琢,一個團是伍中豪?!薄斑@樣,把湘南的黨恢復了,而且開了黨的大會(即汝城會議),準備了以后的湘南暴動。”“井岡山上,已由毛澤東同志在那兒建立了根據(jù)地,現(xiàn)在也下來人。把桂東、汝城兩縣又搞下來。這樣完成了整個湘南七八個大縣。這兒的農民很好,組成了很大的湘南蘇維埃,主席是陳毅同志。”
加強了對十六軍中三支革命隊伍的領導和聯(lián)系。通過朱、范合作,在十六軍里就有朱德、毛澤東、周恩來領導(組建)的三支革命隊伍即第140團、141團和特務營。三支革命隊伍為加強聯(lián)系,互派中共黨員加強聯(lián)絡。朱德、陳毅派中共黨員騰代順、蔣國杰等到特務營任副連長和排長,派鄧毅剛打入汝城胡鳳璋部,鄧毅剛利用鄉(xiāng)土親朋關系,廣泛接觸汝城籍的官兵,獲取敵人大量情報,為起義軍智取宜章、坪石作出貢獻。何舉成則派歐陽焜、朱忠良到140團做文書和軍需工作;同時派何日升經(jīng)常來往于兩支部隊之間;特務營利用防守十六軍軍火倉庫之便,暗中向140、141團和仁化農軍輸送武器彈藥。這樣,三支革命隊伍之間的聯(lián)系進一步加強了。
發(fā)動仁化暴動,掀起粵北農民運動風暴。12月10日,朱德部和何舉成部從汝城到達仁化董塘,乘夜出擊,發(fā)動暴動,逮捕了土豪劣紳33人。11日,召開公審公判大會,對譚學云等24名罪大惡極者判處死刑,當即執(zhí)行,極大地鼓舞了群眾的斗志。從此,掀起了粵北農民土地革命運動風暴。之后,何舉成派人與廣東北江特委接上了頭,協(xié)助其在仁化董塘、石塘一帶繼續(xù)發(fā)動農民暴動,組建和擴大革命武裝,斗爭土豪劣紳,成立蘇維埃政權。
1928年1月6日,在朱德的主持下,仁化農民自衛(wèi)軍組建為“工農革命軍獨立第四團”。同時,朱德部、特務營還留下滕鐵生等8名共產黨員,協(xié)助和指導仁化縣委開展革命斗爭,并送給獨立第四團一批武器彈藥。新組建的獨立第四團在革命群眾的配合下,打擊土豪劣紳,搜查逮捕了反革命分子,沒收槍支、財物、糧食,狠狠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2月4日,仁化縣委將獨立第四團改編為“廣東工農革命軍北路第八獨立團”,滕代順任團長,軍事人員多來自二師。2月9日,獨八團還擊了仁化縣清黨委員會組織的對第五區(qū)農會的反攻,取得勝利。10日,仁化縣革命委員會成立。仁化縣爆發(fā)的農民武裝暴動,震撼南粵,成為粵北農民暴動的中心,被稱為“第二個海陸豐”。
劉學民在其《論朱德和湘南起義》一文中認為:“朱德部隊于1928年1月12日發(fā)動湘南起義。起義軍利用范石生按兵不動的有利條件,一舉打垮了湖南軍閥許克祥的五個團,俘敵千余并獲大批戰(zhàn)利品,建立了宜章、郴縣等六個縣的蘇維埃政府,武裝力量發(fā)展到1萬多人,組建了3個農軍師和2個獨立團,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革命風暴還遍及20幾個縣,約有100萬人以上參加了起義,開辟了大好的革命局面。湘南起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三大起義失敗之后不久取得勝利的規(guī)模最大的起義,其意義可與三大起義相提并論?!?
發(fā)起湘贛邊武裝暴動,策應湘南起義,為實現(xiàn)朱毛會師打下基礎。141團從韶關返回汝城、桂東,然后上井岡山,加強了朱德和毛澤東兩支隊伍的聯(lián)絡,為朱毛會師打下了基礎。
1927年12月,何舉成、李濤派共產黨員郭佑林、黃奇志回桂東組織年關暴動,策應湘南起義。他們立即與汝桂邊赤衛(wèi)隊劉雄、賴鑒冰取得聯(lián)系,組成暴動主力,于1928年1月20日成功發(fā)動了沙田年關暴動。3月底,劉雄、賴鑒冰得知毛澤東率部到桂東、汝城策應湘南起義部隊上井岡山的消息后,立即率汝桂邊赤衛(wèi)隊日夜兼程前往迎接,并做好保衛(wèi)、后勤、宣傳等工作。
1959年11月19日,曾任中共湘粵贛邊特區(qū)區(qū)委書記的賴紹堯回憶:“汝城的工農革命軍也隨十六軍到廣東韶關,改為特務營。蔣介石講范石生處有暴徒,于是部隊黨委派我和葉紹球(崇義縣人)回來成立中共湘粵贛
邊區(qū)特委,要我任書記,葉任組織部長。我們回來后,在汝城縣熱水黃家洞成立了中共湘粵贛邊區(qū)特委。當時決定崇義方面的負責人是葉紹球,湖南方面是我。其任務有:1、建立恢復開展黨的組織;2、擴大武裝;3、組織雄厚力量向湘粵贛擴進;4、與井岡山取得聯(lián)系。1929年春夏,成立了猶崇縣委,書記是何翊奎,副書記是我。1930年,猶崇縣委領導發(fā)動了清湖暴動,成立了上猶縣蘇維埃政府?!睆拇?,上(猶)崇(義)蘇區(qū)成為中央蘇區(qū)的一部分。
培養(yǎng)造就了陳毅等一大批革命家、軍事家。陳毅作為十六軍軍委書記,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戰(zhàn)爭年代出生入死,使他斗爭經(jīng)驗不斷豐富,指揮才能不斷提高。他擔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黨代表后,協(xié)助朱德連續(xù)取得了智取宜章城,坪石大捷,占領郴州、耒陽、永興等重大勝利,湘南起義的烈火燃遍湘南大地。
郴縣發(fā)生“反白”事件(1928年2月在湘南起義面臨著敵人大舉進攻之際,中共湘南特委制定了“左”傾盲動主義的“焦土戰(zhàn)略”,即以焚毀民房、堅壁清野來退敵。此舉不僅激起民憤,還給土豪劣紳以可乘之機,制造了死傷900余人的反革命暴亂事件——編者注)后,縣委書記夏明震犧牲,工農革命軍第1師黨委和湘南特委決定派陳毅接任縣委書記。陳毅臨危赴任,排除“左”的干擾,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使郴縣在“反白事件”后很快開創(chuàng)了新的局面。陳毅在郴縣接到朱德關于向井岡山轉移的通知后,力排湘南特委書記“守土有責”極“左”思想的巨大阻力,立即組織和率領湘南特委、宜章農三師、郴縣農七師、湘南各縣委機關、農軍共4000多人,同何長工、袁文才、王佐率領的工農革命軍1師2團這兩支部隊,與朱德率領的主力部隊會合,最后在龍岡實現(xiàn)了朱毛勝利會師。
十六軍的共產黨員中朱德、陳毅、林彪、羅榮桓、粟裕、譚政等成為中國當代軍事家,其中,朱德、陳毅、林彪(曾隨朱德參加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后在第十六軍第47師第140團任連長)、羅榮桓(曾隨毛澤東參加秋收起義,后在第十六軍第47師第141團,具體職務不詳)為元帥;粟裕、譚政為大將;周士弟、李濤、朱良才等為上將,還有其他開國將領20余人。而王爾琢、張子清、伍中豪、阮嘯仙、夏明震、鄧毅剛、何日升、楊至成等第十六軍共產黨人,為人民軍隊的發(fā)展壯大、億萬群眾的翻身解放,獻出了寶貴生命,立下了不朽功勛。
(本文作者系湖南郴州汝城縣史志辦副主任。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責任編輯:吳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