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娜
如今的孩子個個“人小鬼大”,時常有著出其不意的想法和做法。面對孩子的“小詭計”,有的家長蒙在鼓里“上了當”,還有的雖然從心里識破,卻一笑而過,甚至為孩子的“小機靈”暗暗得意。殊不知,孩子的“小聰明”是要不得的,如果不及時應對,錯過最佳教育時機,就會得不償失,不妨慧眼識別,巧妙應對。
見風使舵“說巧話”
5歲的美美是個人見人愛的小姑娘,說話口齒伶俐。一個周末,媽媽決定帶美美去繪本館看書,小丫頭爽快地答應了,還口口聲聲地說“最喜歡讀繪本,上面的故事可有趣了。”就在這時,鄰居王阿姨打來電話,邀請美美母女一同去海洋館,沒等媽媽發(fā)表意見,美美立刻變了卦,堅決要去海洋館,還聲稱“王阿姨才是最受孩子喜歡的媽媽,而自己的媽媽除了讓學習就是讓學習?!弊詈?,美美媽只好妥協(xié),原定的讀書計劃便泡湯了。
智慧出招:孩子為了達到自己的意愿,“見什么人說什么話”時,家長不能一味地聽信孩子的“好話”,而要有理有據(jù)地幫助孩子分析辨別,從而做出理智正確的決定。美美媽一方面可以告知美美讀繪本的好處,一方面可以答應美美“下周再去海洋館”,這樣既讓孩子懂得做事情要遵守約定,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表里如一的誠信意識。
火上澆油“算后賬”
周末,明明的爸爸和媽媽因為家庭瑣事產(chǎn)生了爭執(zhí),媽媽委屈地哭訴著,絮叨著明明爸爸的“罪狀”。以往遇到爸爸媽媽拌嘴的時候,懂事的明明總是做個“和事佬”,直到把爸爸媽媽逗樂為止??蛇@次,明明一腔怒氣地站在媽媽一邊,聲討“爸爸就是個可惡的大壞蛋”。一經(jīng)詢問,原來明明的爸爸昨天沒收了明明的“游戲機”,為這事明明也“趁機報復”呢!
智慧出招:面對孩子的“火上加油”,父母千萬不可“情緒用事”,反而要明確地表明自己的立場—— 就事論事。針對不同時間發(fā)生的不同事件,要逐一理清事情的來龍去脈,果斷地判斷當事人的對錯,不能意氣用事,混為一談。尤其是明明這種典型的“積仇”心理,更需要父母耐心地疏導,讓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不能把怨氣隨意地灑向父母,否則就會留下心靈的陰影。
故意破壞“滿需求”
娟娟是個狂熱的“芭比娃娃迷”,喜歡各種各樣的漂亮娃娃。最近,媽媽剛給娟娟買了一個新款娃娃,可沒過兩天,娟娟就拿著壞了的娃娃向媽媽討要新的。娟娟媽媽仔細一看,發(fā)現(xiàn)娃娃的破痕處明顯是人為的,經(jīng)過詢問,果然是娟娟用剪刀故意剪壞的。原因就是娟娟又看到了商店里最新潮的娃娃,所以就想著“弄壞舊的,才能買來新的。”
智慧出招:類似娟娟這樣的“小伎倆”在孩子中間十分常見。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亮出“火眼金睛”仔細識別,不能姑息遷就孩子的任意破壞行為。首先,要讓孩子意識到搞破壞的嚴重后果,每件物品都是獨一無二的,一經(jīng)損壞,將無法復原;其次,要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買單”,不妨親子一同動手進行修補;最后,還要告訴孩子正確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切不可用這樣的不良行為達到“以舊換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