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利
【親子生活安全】
當城市還沒有蘇醒的時候,火車站已經(jīng)忙碌了起來;而當城市回歸寂靜的時候,很多列車依然在路上飛馳。
還記得我們兒時坐過的綠皮火車嗎?如今,它們越來越少了,并且早被高鐵遠遠地甩在后面。00后乃至10后的孩子們非常幸運地趕上了這個飛速變化和運轉(zhuǎn)的時代,他們失去了什么,還需要補些什么課呢?
如今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jīng)跟著爸爸媽媽坐火車、輪船甚至飛機,外出見世面了。尤其對于像子彈頭列車這樣的交通工具,孩子們有著天然的喜歡。動車、高鐵可以快速、安全地把我們送到目的地,孩子們在列車上行、走、坐相對比較自由,不過真正知道怎么坐車,在列車上安然度過幾個小時的孩子并不多。
乘車的禮儀和安全,需要爸爸媽媽在生活中教孩子們——
場景一:為什么要安檢?
機場、汽車站、火車站,包括地鐵車站等都設有安檢?!斑@個鐵家伙是什么?”“為什么行李一定要從安檢儀器里過一下?”相信很多小朋友都問過爸爸媽媽類似的問題。
在人流密集的場所,安全檢查是必要的,易燃易爆的物品對于行駛中的列車,是一個極大的安全隱患,旅客配合安檢也是利于自身的好事一件。
小游戲:“我是安檢員”
準備:
1.取一個大大的廢紙箱,鏤空,形成一個帶“通道”的安檢儀。
2.另外準備一個空背包,或者兒童行李箱。
3.一根熒光棒,當手持式安檢棒使用。
玩法:
1. 孩子手持“安檢棒”,站在“安檢儀”旁邊。
2. 媽媽推著行李箱過安檢,在“安檢員”面前舉起雙臂。
3. “安檢員”用“安檢棒”上下掃一掃媽媽的全身。
4. 發(fā)出“嗶嗶嗶”的聲音(媽媽嘴巴里發(fā)出來的喲),原來是手機放在衣服口袋里了。
5. 取出手機,放在小籃子里,媽媽再一次過安檢,沒有異常,順利過關。
接下來,換孩子做乘客,體驗整個安檢的過程,聽到“嗶嗶嗶”的聲音,是不是有點小緊張呢?沒關系,多操練幾遍就適應了。
安全小鏈接LINKS:嚴禁帶上火車的物品
為保證運輸和旅客的安全,國家規(guī)定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等危險品嚴禁攜帶上車,比如:雷管、炸藥、鞭炮、汽油、煤油、電石、液化氣體、毒品等。此外,國家限制運輸物品、妨礙公共衛(wèi)生的物品、動物以及可能會損壞或污染車輛的物品也不能帶上列車,比如:雞、鴨、鵝、狗、豬、猴、貓、蛇等。
場景二:車上悶的時候怎么辦?
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坐火車,是不是希望孩子們都像小紳士、小淑女那樣溫文爾雅、乖巧又伶俐呢?事實上,孩子外出旅行時大都不會是小紳士、小淑女,他們經(jīng)常會變身“小魔鬼”,讓你為之毛躁、抓狂,有怒還不敢發(fā)。這是因為冰雪聰明的孩子們知道,在公共場合任性一下的話,爸媽大多會選擇妥協(xié)。很多媽媽就曾經(jīng)遇到孩子在車上大鬧,有座位不坐非要跑來跑去,怎么哄都哄不住。遇到類似的情況,爸爸媽媽怎么辦好呢?
給爸爸媽媽們的建議:
1.以身作則,安全第一
列車上大家都有自己的座位,乘客在旅途中遵守秩序不爭不搶,注意保持車廂內(nèi)的整潔、安靜,不影響其他人,是最起碼的要求。爸爸媽媽們是怎么做的,孩子也照樣學樣。所以,看到孩子任意行事不顧自身和他人安全的時候,請反觀一下自己的言行舉止,是不是有欠妥的地方。
2.學會安靜自處
在公共場合不吵不鬧,有的孩子很容易就能做到,有的孩子則不能。不被外界的環(huán)境所干擾,安靜地與自己相處,是需要學習的,尤其是很難得與爸爸媽媽一起出門的孩子,看什么都新鮮,這就需要爸媽給予恰當?shù)囊龑Я耍嫯?、看圖畫書、做安靜的小游戲,都是不錯的選擇。
3.不用電子產(chǎn)品哄孩子
孩子喜歡拿爸媽的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來玩,爸媽覺得這玩意能讓孩子安靜,那就玩唄。事實上,電子產(chǎn)品會造成孩子身體上的不適,眼睛會脹、頭會暈,一旦身體不舒服又說不清具體哪里不爽,孩子一定會鬧,而且鬧得更厲害。所以呢,在此建議爸爸媽媽——
◆以紙質(zhì)書代替電子書。
◆以安靜的桌面游戲代替吵鬧的電子游戲。
◆和孩子做相對安靜的互動,不逗引孩子。
安全小貼士Tips:
差不多每節(jié)車廂都有洗手間、開水房,這里也是車廂里站客較多的位置。孩子們在車廂內(nèi)走動時,經(jīng)過茶水間要放慢速度,尤其要小心不要碰到那些手持杯子、碗的旅客,那里面很可能是一杯熱茶、一碗剛泡上開水的方便面。
場景三:當意外的事情發(fā)生時……
今年3月的昆明火車站事件,還有2011年7月的溫州動車追尾事故,這些都曾轟動一時,不過,行駛中的交通工具發(fā)生意外的情況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作為地球人,我們自然不能因噎廢食,因為安全起見就不再坐車了。換個角度看,所謂“可怕的事情”也是很好的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契機,爸爸媽媽不妨好好利用,告訴孩子正確應對的辦法——
策略一:遠離危險與爭斗
愛看熱鬧是人的天性,但帶著孩子的人不太會這么做,車站和列車上人多擁擠,難免會因為碰擦引起誤會或沖突,雙方“開戰(zhàn)”拳腳無眼,常會傷及近旁的無辜者,故而采取“遠離”策略是比較聰明的。
當在外面看到有人爭得面紅耳赤,一臉怒氣要沖天的樣子,媽媽要記得告訴孩子——
◆“人在情緒失控的時候會變得很可怕?!?/p>
◆“離可怕的人可怕的事遠一些?!?/p>
◆“看到別人吵架、打架,我們勸不了,我們可以離開,快速離開,打110,警察叔叔會來處理這事兒?!?/p>
◆“會逃跑的不是懦夫,是智者?!?/p>
見義勇為精神可嘉,見義智為更值得褒獎。
策略二:不慌不亂,自我放松
當行駛中的列車遇到事故緊急停車(類似上海地鐵10號線發(fā)生過的那樣),車上亂作一團,我們是應該跟著大家心急如焚呢,還是安然接納當時所發(fā)生的一切?
“可怕的事情”發(fā)生時,人處于驚慌焦慮之中,呼吸是紊亂的,心是撲騰撲騰定不下來的。車廂密閉著出不去,空氣好悶,貌似還有人情緒失控了,我們該怎么做呢?
Lets瑜伽吧!
瑜伽的練習平時就可以多做做,到派上用場的時候便能信手拈來。習慣了快餐和快速變化生活的我們,也實在需要在瑜伽中慢下來。
練習方法:
1.爸爸或媽媽與孩子面對面坐著,雙腿交疊成簡易坐。
2.雙手手掌平放在膝蓋上,也可以讓孩子的小手平放在爸爸或媽媽的手掌心上。
3.輕輕閉上眼睛。眼睛是我們接收外界刺激最多最強烈的感官,現(xiàn)在讓我們把眼睛閉上,向內(nèi)看,看到自己,我們的心慢慢被打開,接納身邊所發(fā)生的事情。
4.用鼻子吸氣,再用鼻子呼氣,心慢慢平靜下來,讓“可怕的事情”過去。
5.5分鐘后慢慢睜開眼睛。自然呼吸,再活動一下四肢。
小提醒:
親子瑜伽也可以選擇站立姿勢,空間小的話,甚至可以距離更近一點,媽媽嘗試抱著孩子練習都可以。
當孩子學會“處變不驚”,不是因為他習慣了麻木了,而是他知道如何去調(diào)節(jié)和順服。當我們無法改變世界的時候,可以先從自己的改變開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