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冉
在無錫青山一村部隊干休所,見到施光華老人的時候,他矍鑠而平靜的目光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古人稱90歲的老人為“鮐背”,意思是老人背上生斑如鮐魚之紋。施老腰不彎背不駝,步履依舊輕盈。他面帶微笑,謙遜溫和,回憶往事時,語調(diào)平緩,娓娓道來。施老的思路異常清晰,甚至連停頓都沒有,讓人難以相信他已是94歲高齡。
從上海特科到江抗三路
施光華老人的家鄉(xiāng)在浙江溫州平陽縣。平陽是革命老區(qū),上世紀30年代,粟裕曾經(jīng)率領工農(nóng)紅軍挺進師在這里開展游擊戰(zhàn)爭。小學畢業(yè)后,因為經(jīng)濟困難,家人不能繼續(xù)承擔他的讀書費用,施光華便輟學在家。因哥哥的一個同學是紅軍干部,在他的間接影響下,加之自己也結識了一些進步同學,施光華開始閱讀進步書籍。那個時候,毛澤東、魯迅、高爾基、鄒韜奮等人的作品給了他很大的思想啟迪。
1936年,魯迅逝世和西安事變給施光華帶來很大的思想觸動。第二年,家鄉(xiāng)的紅軍辦了抗日救亡學校,他和幾個要好的同學報名參加。兩個月后,1937年10月,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施老回憶說:“在我準備跟隨部隊去皖南時,發(fā)生了一件事情。我有一個鄰居叫楊進,我們自幼就相識。楊進本名林怡,他曾奉特科之命,將中央密件送給浙南紅軍。他的妹妹林心平是我的同班同學。林心平后來被日本人殺害,是有名的烈士。當時,楊進經(jīng)過學校同意,把我和一個叫朱敏中的同學從家鄉(xiāng)調(diào)往上海。之后,我們被分配下鄉(xiāng),幾十年后,我才知道,我工作的地方其實就是上海特科?!?/p>
上海特科的工作除搜集情報外,還擔負組織敵后武裝的任務,領導人是徐強、高原。施光華的直接領導是何克希。他跟著何克希到了江陰梅光迪的游擊隊,何克希一直想把這支游擊隊擴充到新四軍。王必成告訴何,這事要經(jīng)過陳毅批準。
1938年8月,忠義救國軍襲擊江陰。何克希組織部隊邊抵抗邊向西撤,在茅山地區(qū)走了兩天兩夜。到達丹陽延陵一帶時,日軍正在兵分三路掃蕩新四軍。部隊隨即投入延陵反掃蕩戰(zhàn)斗。施老這樣回憶了見到陳老總的往事:“一天晚上,我向老鄉(xiāng)借了蕎麥秸鋪在地上,剛要入睡,李一平讓我去見陳毅。我有點緊張,忙跟著他進到一家大院。見到陳毅時,他正不停地抽煙。我記得陳毅對何克希說:‘這支部隊不能叫新四軍。因為國民黨不允許我們到東邊發(fā)展,叫新四軍反而受限制。何克希說:‘那就叫江南抗日義勇軍吧!陳毅高興地說:‘那好,就叫這個名字。于是,江陰梅光迪的游擊隊被命名為江南抗日義勇軍第三路。之后,我在三路政治部任政治干事?!?/p>
與浦太福的會面與統(tǒng)戰(zhàn)
1940年初,何克希從老江抗調(diào)到新江抗(沙家浜部隊)任司令員。一天傍晚,在常熟太倉邊境,部隊離開宿營地出發(fā)前,何克希對施光華說:“你到太倉馮家橋,去找國民黨區(qū)長浦太福,做好對他的統(tǒng)戰(zhàn)團結工作?!闭f罷,給了施一支小手槍。施光華連夜跟著向?qū)В谔炝梁蟮竭_馮家橋。
浦太福雖是國民黨黨員,但很有抗日熱情,他曾親眼目睹江抗部隊不但作戰(zhàn)英勇,而且愛護百姓。出于對江抗的欽佩,他主動聯(lián)系何克希,而何克希也很重視這位統(tǒng)戰(zhàn)對象。
施光華在太倉工作了約兩個月,和浦太福一起物色骨干,籌組青抗會、婦抗會、農(nóng)抗會。1940年6月,何克希率新江抗二支隊三個主力連,到太倉打擊敵偽。施老說:“有一次,敵偽設伏截擊我軍。何克希問我有什么辦法把部隊帶出去,這時,浦太福自告奮勇地說:‘我熟悉,我?guī)?。在浦太福的帶領下,部隊沿小河邊隱蔽繞過敵人的伏擊圈,安全返回了常熟中心區(qū)。后來,何司令員在排以上干部會上表揚了太倉的工作同志,其實這主要是浦太福發(fā)揮了作用?!?/p>
之后施光華奉命回部隊,在教導大隊任指導員、副教導員。浦太福后來被譚震林司令員調(diào)到身邊當偵察參謀。譚震林晚年時還深情地問起他。施老說:“新中國成立后,浦太福成了太倉縣人民政府的第一任縣長,他不擺架子,平易近人,老百姓稱他為‘赤腳縣長。他病逝后,許多老百姓從幾十里外自發(fā)前去悼念送別?!?/p>
感受譚震林的儒將之風
這一年,江南抗日救國軍東路指揮部(新江抗)成立,譚震林化名林俊,任司令員兼政委。譚震林倡導學習,勤于思考并勇于進取,許多事情施光華記憶猶新。當時,部隊從皖南軍部行軍到茅山,路上走了18天,每晚到達宿營地時,譚震林就組織干部學習討論,共計學了16次。他出過題目后,大家分組討論,學習黨中央毛澤東的指示和到江南如何完成新任務等問題。譚震林每到一地,總要想方設法搜集國民黨方面的情況和報紙,從中分析局勢,他還常利用戰(zhàn)斗間隙,向干部作報告。施老回憶道:“他所作的報告都是親自起草的,有時候甚至在香煙紙殼上列上幾條。我們一邊聽報告,一邊記錄,覺得他的報告很有條理,給人啟發(fā)很大。部隊之后從江南向蘇中轉(zhuǎn)移,我在五十四團三營任教導員。吳永湘團長對我說,他學習的習慣和方法是從譚師長那里學來的。”
戰(zhàn)斗歲月是艱難困苦的,那時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睡的沒腳床,喝的青菜湯,生的革命蟲,長的癩疥瘡?!痹谒逘I地,大家向老鄉(xiāng)借來稻草,鋪在地上,和衣而臥。開飯時,湯里沒有油水,連鹽也很稀少,只有青菜葉子浮在鍋里。因為條件太苦,每個人身上都長了虱子、疥瘡,連司令員、政委也不例外。但大家毫不抱怨,更沒有喪失對未來的信心。施老深情地說:“比起那些犧牲的同志,我們吃的這些苦頭又算得了什么呢?新中國的成立是太多仁人志士的流血犧牲換來的,回憶起戰(zhàn)斗往事和那些犧牲的戰(zhàn)友們,我不禁感慨萬千?!?/p>
我的中國夢
離休之后,施老在南京政治學院做過顧問,也編輯整理過一些黨史文獻和相關教材。施老是重情義的人,他時常去蘇州、上海、常熟、吳江、昆山、嘉興、太倉等地開會,他說,這是看望戰(zhàn)友的好機會。在眾多地方干休所中,施老選擇了無錫干休所。那里背靠青山,環(huán)境優(yōu)雅,空氣清新。在無錫,施老參與創(chuàng)辦了濱湖區(qū)老年大學與無錫新四軍研究會。施老喜歡江陰,他常在徐霞客故居里駐足停留,也會在江抗二路司令員吳焜犧牲的地方回憶往事,感慨今昔。endprint
年逾九旬的施老心中有著這樣一個夢想:努力開發(fā)、保護潛在文化資源,尤其是紅色的、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比如梅村和宜興的善卷洞、張公洞。
梅村是吳文化發(fā)祥地,本身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還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新四軍在蘇南東路活動的重要基點。在這塊紅色熱土上,曾有鄧本殷、尤國楨等幾支游擊隊,有陳枕白和梅村小學聯(lián)絡站。這里是新四軍老江抗東進的第一個基點,也是譚震林和新江抗部隊活動的主要陣地之一,成立過蘇南東路特委,創(chuàng)辦過《江南》雜志、《大眾報》,孕育了為保護群眾而慘遭日偽殺害的烈士華阿金。提起梅村,施老說:“這種彌足珍貴的紅色資源永遠不應被淡忘,我們應倍加重視,應該保護好散落在各處的革命遺跡,籌建梅村革命紀念館,征集文物史料,并豎立新四軍東進與當?shù)匚溲b會師的紀念碑石。梅村的紅色底蘊不亞于沙家浜,也完全可以創(chuàng)建沙家浜式的紅色旅游景區(qū)?!?/p>
10年前,施老在閱讀《善卷洞詩文選粹》《宜興縣志》等材料時,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故事:當?shù)孛績δ蠌姷葰v經(jīng)10年、耗資8萬將善卷洞和張公洞整治竣工,于1936年開放并供人游覽。新四軍行軍至此處時,蘇浙軍區(qū)政治部曾于1945年9月24日發(fā)布過一道一式五份的《通告》,由儲南強的女兒儲煙水張貼在善卷洞前后洞及祝陵村茶店里。《通告》中說:“……我軍所至,紀律嚴明,對該洞之名勝古跡皆須維護與尊重。……對儲南強老先生其家屬財產(chǎn)等,亦應根據(jù)我黨民主政府之法令政策,予以產(chǎn)權財權之保證,特此通告。主任鐘期光?!?/p>
施老曾寫過《讀新四軍保護宜興兩洞通告》,文章里提到:“我軍是文明之師,十分注意保護人民的利益,重視保護文化古跡,《通告》是我黨我軍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生動教材,也是重要文物和旅游文化資源?!笔├显ㄗh在后洞豎立一塊新四軍保護兩洞的《通告》,最好能建護碑亭,使新四軍軍民魚水情同已有的梁祝愛情、徐霞客母子親情共同構成一道更富教育意義的風景線,更好地發(fā)揮善卷洞、張公洞的旅游觀光、德育基地作用。
追憶江抗
女兒施立群這樣回憶了施老的90大壽:“那天,父親顧不得汗衫短褲的一身短打,躍進了我的相機畫面。他和拄著拐杖的母親并肩而站,攢足了全身氣力,共同完成了《黃橋燒餅歌》的演唱,歌聲遒勁激昂,在我們的心頭回蕩并久久難忘?!?/p>
施老對部隊的愛是真摯而熱烈的。施老說:“江抗是我的老部隊,我想把我聽到讀到、親身經(jīng)歷的、尤其是一些別人不太知曉而我清楚的細節(jié)寫成一個個小故事,讓大家去了解?!背鲇谶@樣的情感,施老在年逾九旬時完成了《江抗!江抗!》一書,共計17篇,4萬字。他喜歡敘述部隊的戰(zhàn)斗經(jīng)過和戰(zhàn)友的故事,對自己的經(jīng)歷,往往一筆帶過,毫無夸飾。
施老生在三伏天,他一生的經(jīng)歷亦如同似火的驕陽。如今,施老依舊志在千里。2013年6月,施老在一次大學生座談會上作了《千磨萬擊見精神》的講演。施老說:“精神既是一種思想、理想、意志,又是一種神態(tài)、氣質(zhì)、生命力。要有一顆愛國心,有一盞路燈,有一股精氣神。崇高的理想,偉大的精神,支撐著我們不斷前進?!?/p>
施老特別喜歡民族英雄林則徐《觀操守》中的一段名言:“觀操守在利害時,觀精力在饑疲時,觀存養(yǎng)在紛華時,觀氣度在喜怒時,觀鎮(zhèn)定在震驚時?!蹦偷米〖拍?,抗得住誘惑,經(jīng)得住艱辛挫折,守得住心境。這也是施老實踐了一生的座右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