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紅倩,黃寶敏,王志濤
(1.吉林大學數(shù)量經濟研究中心暨商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2.吉林大學商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中居民消費變動趨勢與持續(xù)性
——基于供給與需求沖擊的視角
齊紅倩1,黃寶敏2,王志濤2
(1.吉林大學數(shù)量經濟研究中心暨商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2.吉林大學商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城鎮(zhèn)化進程中保持居民消費需求持續(xù)性是提高我國經濟增長質量、順利實現(xiàn)城鎮(zhèn)化建設的重要條件,中國經濟增長動力之一在于城鎮(zhèn)化進程中居民消費的持久性。利用我國1989—2013年的實際經濟數(shù)據(jù),基于5個經濟變量建立結構向量自回歸(SVAR)模型,估計出5類沖擊在不同時期對我國居民消費需求變動的影響,進一步研究我國居民消費需求的動態(tài)演進規(guī)律及其內在機理,探討城鎮(zhèn)化進程中如何從5類外部根本沖擊出發(fā)保持我國居民消費需求的持久性。實證結果表明,正向的個人對未來不確定性預期變化沖擊、貨幣沖擊和需求沖擊,最終均導致我國居民消費率得到提高,而正向的供給沖擊和價格沖擊導致我國居民消費率下降。因此,城鎮(zhèn)化進程中要充分利用積極沖擊對居民消費的正向影響,避免消極沖擊對居民消費的負向影響。
沖擊;消費需求;SVAR模型
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的快速發(fā)展,新型城鎮(zhèn)化進程面臨的關鍵問題是在不確定因素影響下,如何重新合理分配資源、平衡城鎮(zhèn)化進程中的各種經濟要素、擴大內需特別是增強居民消費需求的持久性。因此深入研究城鎮(zhèn)化進程中居民消費受到的內部和外部沖擊,以及農業(yè)轉移人口市民化過程中其消費的演變機理與過程,是保持居民持續(xù)消費的前提保證,也是現(xiàn)階段提升我國城鎮(zhèn)化發(fā)展質量、保持經濟平穩(wěn)發(fā)展、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的根本立足點。
對消費需求的研究一直是國內外學者重點研究的問題。凱恩斯的絕對收入假說、杜森貝利的相對收入假說、佛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說,以及莫迪利安的生命周期假說等都重點強調收入與居民消費的關系,這也是決定居民消費的最根本的因素;布林德(1975)用兩種經濟計量方法證明了收入再分配能夠提高消費需求[1];霍爾的隨機游走假說則把不確定條件下人們對未來的預期應用于生命周期,進行消費的跨時性研究;預防性儲蓄理論認為,風險厭惡的消費者為了應對未來不確定性導致的消費下降而進行儲蓄,不確定性越高,人們越愿意儲蓄。以上研究主要是從消費者的收入和偏好角度進行的研究。與此同時,有些學者則從消費的外部沖擊角度進行研究,但研究尚未形成一致結論。如在社會保障支出等方面,F(xiàn)eldstein(1974)[2]、Kantor 和 Fishback(1996)[3]的實證研究表明,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使居民儲蓄減少、消費增加,但 Leimer和 Lesnoy(1982)對美國社會保障與消費關系的研究結果卻得出相反的結論,認為社會保障增加了居民的儲蓄,從而減少了消費[4]。國內的研究學者也對我國居民消費需求不足的原因進行了大量理論探索與實證檢驗,萬廣華等(2001)認為對未來不確定性預期的增加抑制了我國居民消費[5];余元全等(2006)認為資產價格沖擊對居民消費具有長期影響[6]。 劉暢(2008)[7]、趙建國和李佳(2011)[8]等人認為我國社會保障與居民消費之間是正相關關系,而楊天宇和王小婷(2009)[9]、劉新等(2010)[10]則認為我國社會保障支出與居民消費之間是負相關關系;方福前(2009)[11]認為我國住房制度的貨幣化改革對居民的其他消費支出具有擠出效應。
城鎮(zhèn)化與居民消費的研究也得到了學者的廣泛關注。齊紅倩,劉力(2000)[12]較早提出城市化是解決我國居民消費需求不足的關鍵;Henderson(2005)[13]從勞動、資本等要素集聚的角度研究了農業(yè)向工業(yè)轉變過程中對消費的影響,結果表明要素集聚對消費產生了積極影響。隨著我國新型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如何解決城鎮(zhèn)化進程中的消費持續(xù)性問題更加突出和顯要。周笑非(2012)[14]認為城鎮(zhèn)化是提高我國居民消費需求的重要機遇;付波航,方齊云,宋德勇(2013)[15]從城鎮(zhèn)化導致的人口結構視角研究了城鎮(zhèn)化進程中的消費問題,認為人口年齡結構是城鎮(zhèn)化進程中提高消費的障礙;潘明清,高文亮(2014)[16]從城鎮(zhèn)化引起的集聚效應和外部成本效應兩個方面研究了城鎮(zhèn)化進程中的消費問題,他們認為由集聚效應導致的勞動分工促進了消費,而其外部成本則阻礙了居民消費。相關學者對城鎮(zhèn)化和居民消費的研究,主要從城鎮(zhèn)化本身出發(fā),研究城鎮(zhèn)化引起的一系列經濟要素的變動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缺少對居民消費需求變動的外部沖擊要素變動及其關聯(lián)性的研究。為了研究城鎮(zhèn)化進程中影響居民消費需求波動的外部沖擊因素,從根本上把握保持城鎮(zhèn)化進程中居民消費需求持久性根源,本文在現(xiàn)有理論和實證研究基礎上,基于宏觀指標和微觀指標,綜合城鎮(zhèn)化進程中的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社會保障支出水平、人均居民收入增長率和居民消費率五個經濟變量,建立結構向量自回歸(SVAR)模型,對影響我國居民消費需求的因素進行結構性分解,并定量分析供給沖擊、需求沖擊、貨幣沖擊、價格沖擊和居民對未來不確定性預期變化的沖擊對居民消費需求變動的影響。
1.各類沖擊界定
(1)供給沖擊。供給沖擊的發(fā)生將會引起生產能力、生產成本的變化,從而引起生產曲線發(fā)生移動。如自然災害、石油危機等都將引起價格上升,從而形成正向的供給沖擊。
(2)需求沖擊。需求沖擊是指引起居民對商品和勞務需求的因素,如降低個人所得稅、提高政府補助等都將增加居民的消費能力,從而形成正向的需求沖擊。
(3)貨幣沖擊。貨幣沖擊是指由于政府的貨幣政策變化而引起經濟變量發(fā)生變化的因素,當貨幣政策導致貨幣供應量增加時將會產生正向的貨幣沖擊。
(4)價格沖擊。價格沖擊是指引起價格變化的因素,如成本上升、農產品收購價格的提價政策等都將導致價格上升,從而形成正向的價格沖擊。
(5)個人對未來不確定性預期變化的沖擊。個人對未來不確定性預期變化的沖擊是指個人在面對不確定性的未來時,經常根據(jù)目前變化的經濟狀況對未來做出響應預期,從而引起個人行為的變化。個體作為經濟社會中的活動主體,其個人行為的微觀變化必將產生一系列的宏觀后果。
2.沖擊關聯(lián)性
供給沖擊與需求沖擊是經濟體中兩類最基本的沖擊,供需沖擊的變化勢必引起其他沖擊響應的變化,而價格沖擊的變化是供給沖擊與需求沖擊變化的最直接后果。貨幣沖擊通過增減貨幣供給影響通貨膨脹水平,從而也會對價格沖擊產生影響。同時,供給沖擊、需求沖擊、貨幣沖擊和價格沖擊作為對宏觀經濟狀況的反映,勢必影響個人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預期。因此,以上五類沖擊相互影響,相輔相成,形成了一個統(tǒng)一體。
3.城鎮(zhèn)化與經濟沖擊波動
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農村市場逐步被打開,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流轉進一步加快,以及農村居民身份、觀念的變化等新的問題將會出現(xiàn),從而對各類經濟沖擊波動產生影響,從而使居民消費發(fā)生變動。一方面,逐步被打開的農村市場必將對我國的供給沖擊與需求沖擊產生深遠影響,而供需沖擊的變化勢必會對我國的價格沖擊即物價水平產生影響;另一方面,隨著農村居民身份的變化以及城鎮(zhèn)規(guī)模的擴大,城鄉(xiāng)居民個人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預期將會發(fā)生新的變化,從而影響其消費行為。因此,從五類外部影響沖擊出發(fā),研究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中居民消費持續(xù)性對于提高我國經濟增長質量、順利實現(xiàn)城鎮(zhèn)化建設具有現(xiàn)實意義。
經濟運行中的市場機制通過價格機制平衡供求關系,以實現(xiàn)資源的有效配置。首先,居民的最終消費受供給沖擊與需求沖擊共同影響,特別是在新型城鎮(zhèn)化進程中,農村市場被逐步打開,需求與供給沖擊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將更加突出。供給與需求沖擊影響產品或勞務的價格以及居民收入并調節(jié)市場的供給與需求,首先,當供給沖擊導致企業(yè)生產成本上升時,產品或服務價格上升,將導致消費者需求減少。其次,價格沖擊也是導致居民消費需求變化的重要因素,特別是資產價格沖擊;貨幣沖擊通過影響利率、投資、國民收入等因素來達到影響居民消費的目的。再次,居民消費需求最終決定于個體行為的消費選擇,即個人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預期亦會對居民消費需求產生影響,個人對未來不確定性預期的變化將導致居民消費需求發(fā)生變化(Neng Wang(2009))[17]。隨著城鎮(zhèn)化的進一步發(fā)展,特別是農村居民對未來的不確定預期將會有很大變化,從而必將引起其消費行為的變化。在此基礎上,我們對上述沖擊涉及的經濟變量進行分析。
1.居民收入水平
消費需求本身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具有消費欲望,二是具有消費能力,只有這兩方面同時具備才能形成消費需求。凱恩斯的絕對收入假說強調當期收入是當期消費的決定性因素,這里強調的是一種消費能力,收入高低作為衡量消費能力強弱的一個重要標志,不僅表現(xiàn)為實際持有的貨幣數(shù)量,更應表現(xiàn)為實際購買力。實際購買力可用公式表示為:
式(1)中M為個人實際取得的貨幣數(shù)量,P為物價水平。個人的實際貨幣收入取決于個人能力大小、企業(yè)的薪酬制度和國家稅收制度等因素,因此,個人貨幣收入數(shù)量受個人能力變化及國家政策沖擊的影響。
2.通貨膨脹
物價水平的變動則表現(xiàn)為價格沖擊,價格沖擊是通貨膨脹的一種標志,強勁的價格沖擊將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壓力,價格沖擊將對消費者的消費能力產生重要影響,必然影響居民消費需求。通貨膨脹是影響居民消費的重要因素,居民和經濟單位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供給沖擊通過通貨膨脹對個人消費產生影響。
3.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也是影響居民消費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經濟的快速增長能夠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減少失業(yè),較快的經濟增長能夠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社會的整體消費水平會提高;另一方面,經濟的快速增長也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投資環(huán)境,投資和消費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是相互矛盾的,過高的投資即意味著過低的消費,因此,對于居民消費需求來說,適度的經濟增長率是必要的。
4.社會保障支出
Feldstein(1974)[2]指出社會保障具有“資產替代效應”和“退休效應”,資產替代效應能夠減少個人當前的儲蓄,增加消費,而退休效應則會增加個人當前儲蓄,減少消費。社會保障作為影響居民消費的重要因素得到了國內研究者的論證,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也得到了不斷的完善。社會保障形成了政府承擔的社會救濟、優(yōu)撫安置等支出和個人、企業(yè)、政府三方共同承擔的社會保險基金支出。
5.居民消費
對居民消費需求的研究是一種個體行為的研究,對個體行為的研究離不開對心理預期的研究。每個人都認為個人的收入是由所有人共同的增長要素和一種特殊的沖擊過程所決定[18][19]。Zeldes(1989)[20]強調流動性約束會降低個人的消費,流動性約束的存在使得個人把儲蓄當作防范未來收入下降的保險。當收入增長未知時,人們會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進行學習預期,并且這種學習預期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從而導致個人消費和資產分配之間的變化,即個人具有學習—預防性儲蓄需求。對未來不確定性預期的好壞直接影響投資,投資的增減將會對經濟社會的一系列現(xiàn)象產生影響,如收入、產出、就業(yè)、消費等。所以,對未來不確定性預期變化的沖擊也是影響消費的重要因素。
針對以上對相關經濟變量的分析,我們對應選擇居民人均收入增長率、通貨膨脹、經濟增長率(GDP增長率)、社會保障支出水平、居民消費率五個具體變量指標作為研究變量,并選取1989年至2013年的最新時間序列數(shù)據(jù)建立結構向量自回歸模型(SVAR)。將影響我國居民消費需求變動的沖擊劃分為五種:供給沖擊、需求沖擊、價格沖擊、貨幣沖擊和個人對未來不確定性預期變化的沖擊。通過建立SVAR模型對影響我國居民消費需求的因素進行結構分解,定量分析這五種沖擊對我國居民消費需求變動的影響。
本文利用Blanchard和Quah(1989)提出的一種基于經濟理論的長期約束的結構化VAR的方法,把結構性新息看作是外生變量,而將其他變量都看作是內生變量,對影響我國居民消費需求的因素進行結構分解。
正向供給沖擊將會導致商品或勞務的生產成本增加(例如自然災害、石油價格上升等),在絕對收入水平不變的情況下,商品價格的上升意味著相對收入的減少,按照凱恩斯的絕對收入假說,當期實際收入的減少將會降低個人消費。圖1a顯示居民消費率對供給沖擊的響應函數(shù),可以看出正向的供給沖擊當期使居民消費率降到最低,正向供給沖擊對居民消費率的負向影響一直持續(xù)到第3期,但這種負向影響的程度是逐漸減弱的。從第3期以后到第5期居民消費率反而上升,在第4期居民消費率上升的程度最大,與蛛網(wǎng)模型思想一致,當出現(xiàn)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或者其他原因導致產品價格上升時,居民消費率會降低,然而生產者在利潤的驅使下,會因為看到產品價格上升而在以后期間加大產品生產,產品的過多供應會降低產品價格,使居民消費率增加。正向的供給沖擊使居民消費率在前3期不斷降低,而在第3至5期出現(xiàn)上升趨勢,并在5期以后其影響逐漸消失,符合收斂型蛛網(wǎng)模型。居民消費率對供給沖擊的累積響應函數(shù)顯示正向的供給沖擊降低了居民的消費率,居民消費率最終停留在了一個新的較低水平上。根據(jù)脈沖響應函數(shù)狀態(tài),我們也同步得到了累積脈沖響應函數(shù)圖形,限于篇幅,本文將累積脈沖響應圖略去。
圖1b為居民消費率對需求沖擊的響應函數(shù),圖1a和圖1b比較可以看出,居民消費率對供給沖擊和需求沖擊的響應函數(shù)是呈相反趨勢的。從圖1b可以看出一個標準差的正向需求沖擊使居民消費率在當期達到最大,并從第2期開始向負影響過度,且在第3期出現(xiàn)最大的負影響,這是因為正向的需求沖擊,如減稅、政府支出和對外出口的增加直接會增加消費需求,同時還將會刺激經濟發(fā)展,增加就業(yè),提高居民收入,從而整個社會的居民消費率會進一步增加,隨著居民消費需求的不斷增加,一旦消費需求超出整個經濟的生產能力,導致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居民的實際購買力就會降低,消費需求反而會減少。需求沖擊的影響從第4期以后又出現(xiàn)上升趨勢,并從第8期開始減弱并逐漸消失,正向需求沖擊對居民消費率的累積影響使居民消費率穩(wěn)定在一個更高的水平上。
圖1 居民消費率對供給沖擊、需求沖擊的響應函數(shù)
圖2a為居民消費率對貨幣沖擊的響應函數(shù),一個標準差的正向貨幣沖擊在當前即對居民消費率產生一個負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持續(xù)一個周期左右,繼而在第2至第5期對居民消費率產生了正的影響,并在第3期達到最大,貨幣沖擊的影響在第8期以后逐漸變弱消失。這種脈沖響應路徑主要是因為貨幣政策具有外部時滯效應,貨幣供應量的增加首先對物價產生影響,其對國民收入的變動存在外部時滯效應,一般認為會在18個月后產生全部效應。當貨幣供應量增加時,物價上漲,但是由于貨幣供給增加對國民收入的影響存在外部時滯效應,居民短期內感受到的是物價的上漲,還沒有感受到收入的增加,所以居民消費率將會減少。一個周期以后,貨幣政策對國民收入的外部時滯效應開始發(fā)揮作用,國民收入增加,消費增加,同時由于“貨幣幻覺”的存在也會增加居民消費,盡管正向的貨幣沖擊會導致價格水平的上升,但是貨幣沖擊對我國價格上升的貢獻率不大,貨幣沖擊只能解釋我國9%左右的農產品價格波動[22]。居民消費率對貨幣沖擊的累積響應函數(shù)顯示,貨幣沖擊對居民消費率的影響在第8期以后逐漸消失,正向的貨幣沖擊使居民消費率穩(wěn)定在一個更高的水平。
圖2b為居民消費率對價格沖擊的響應函數(shù),可以看出價格沖擊對居民消費率產生了顯著的負向影響,一個正向的價格沖擊在當期即對居民消費率產生了最大的負向影響,價格沖擊對居民消費率的影響在第3期以后逐漸消失。這意味著居民消費對價格變動反應敏感,隨著產品價格的上升,消費下降,居民消費率對價格沖擊的累積響應函數(shù)顯示,正向的價格沖擊使長期居民消費率穩(wěn)定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
圖2 居民消費率對貨幣沖擊、價格沖擊的響應函數(shù)
圖3為居民消費率對個人對未來不確定性預期變化沖擊的響應函數(shù),可以看出,個人對未來不確定性預期變化沖擊對居民消費率的影響呈現(xiàn)出顯著的積極影響,人們對未來不確定性預期是對未來前景的一種估計,這種積極影響反映出我國居民對未來有積極的預期,呈樂觀態(tài)度。據(jù)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73%的農村消費者對未來收入預期比較樂觀,65%、75%、68%和68%的一、二、三和四線城市的消費者對未來收入預期樂觀。消費者都會帶著對將來收入增長的一個預期進入勞動力市場,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條件的改變,消費者這種預期會不斷的改變,從而影響消費——儲蓄和投資組合[23][24][25],我國消費者對未來不確定性預期一直保存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也從側面說明了我國經濟在樣本年間發(fā)展比較平穩(wěn),未出現(xiàn)較大的不穩(wěn)定現(xiàn)象,同時也反映了我國經濟增長模式未出現(xiàn)較大轉變。居民消費率對個人對未來不確定性預期變化沖擊的累積響應函數(shù)顯示,個人對未來不確定性預期變化的沖擊使居民消費率上升到了一個新的穩(wěn)定的水平上。
圖3 居民消費率對個人對未來不確定性預期變化沖擊的響應函數(shù)
圖4為對居民消費率的預測誤差方差分解,結果表明,短期內需求沖擊和貨幣沖擊對居民消費率變動的貢獻很不穩(wěn)定。但是從長期來看,各個沖擊對居民消費率變動的貢獻率穩(wěn)定在固定水平,供給沖擊對居民消費率變動的貢獻率最大,穩(wěn)定在42%的水平上,其次是個人對未來不確定預期變化沖擊對居民消費率變動的貢獻率,為27%,說明個人對未來不確定性預期變化的沖擊是影響我國居民消費率變動的重要因素。需求沖擊和貨幣沖擊對居民消費率變動的貢獻率分別為14%、15%左右,價格沖擊對居民消費率變動的貢獻率最小,為1.5%左右,表明價格水平變化對我國居民消費影響不大。
圖4 居民消費率的預測誤差方差分解
本文基于1989—2013年的時間序列數(shù)據(jù),應用SVAR模型對影響我國居民消費需求的因素進行結構分解,估計了市場層面的供給沖擊、需求沖擊和價格沖擊,政策層面的貨幣沖擊以及個體層面的個人對未來不確定性預期變化的沖擊對我國居民消費需求變動的影響,結果顯示,供給沖擊和個人對未來不確定預期變化沖擊是影響我國居民消費需求變動的主要因素,其對消費需求變動的貢獻率分別為42%和27%左右。正向的供給沖擊導致長期居民消費率穩(wěn)定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而正向的對未來預期沖擊使長期居民消費率穩(wěn)定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說明我國經濟發(fā)展快速,居民對未來的經濟前景預期樂觀。價格沖擊對我國居民消費需求變動的貢獻率最小,說明我國消費者對價格因素反映不敏感,其消費水平較少受到價格變化的影響。需求沖擊和貨幣沖擊也是導致我國居民消費率變動的重要因素。故城鎮(zhèn)化進程中要充分利用積極沖擊對居民消費的正向影響,避免消極沖擊對居民消費的負向影響。
我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突出表現(xiàn)為微觀經濟由量的擴張轉變?yōu)橘|的提高,尤其對于處在消費終端的居民來說,面對復雜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將產生消費信心、消費能力、消費偏好等諸多方面的變化。導致居民消費需求變動的原因既有市場層面、政策層面的,又有個人的心理預期方面的。在城鎮(zhèn)化進程中,把握居民消費需求變動的深層次原因,從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的居民消費到城鎮(zhèn)化進程中調整時期的居民消費,如何在經濟政策上保持連貫性、穩(wěn)定性,居民消費能否從經濟快速增長的消費模式轉變?yōu)槌掷m(xù)的、合理的消費模式,是保持經濟體系基本動能和城鎮(zhèn)化順利實施的必要條件。
基于以上的實證研究結果,從宏觀和微觀層面的外部沖擊因素出發(fā),本文提出保持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中居民消費需求持久性的相關政策建議。
1.需求沖擊下的居民消費保障。需求沖擊是影響我國居民消費的積極影響因素,對居民消費波動的貢獻達到14%,是影響我國居民消費波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城鎮(zhèn)化進程中要充分發(fā)揮需求沖擊對居民消費的積極影響。一方面,要解決城鎮(zhèn)化進程中被納入城鎮(zhèn)人口居民的就業(yè)問題,并保障其收入水平??梢詫@部分人口進行技能培訓,并鼓勵其自行創(chuàng)業(yè),政府要給予必要的資助和扶持,只有保障了其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使其產生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要改善消費環(huán)境、鼓勵新的消費方式。改善消費環(huán)境,維護好消費者權益能直接刺激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動機,消費方式的創(chuàng)新能培養(yǎng)消費者新的消費習慣,創(chuàng)造新的消費熱點,如利用現(xiàn)代信息化模式的團購、信用卡、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微信消費等。
2.貨幣沖擊與貨幣政策變化。由于貨幣沖擊對我國居民消費需求變動的貢獻較大,且推動了我國居民消費的提高,所以政策制定者在利用貨幣政策調控物價、利率等因素時,要考慮其對消費需求的影響。相關學者認為,為了保障城鎮(zhèn)化的順利進行,我國今后的貨幣政策目標、工具將會進行相應調整。因此,將消費需求作為制定貨幣政策時的重要考慮因素,對于保持城鎮(zhèn)化進程中居民消費需求的持久性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擴張的貨幣政策會使居民出現(xiàn)“貨幣幻覺”,從而極大的促進居民消費的提高,而當實施緊縮貨幣政策時要更加的慎重,嚴防緊縮貨幣政策對居民消費產生不利影響。
3.個人對未來不確定預期變化沖擊與社會保障。由于個人對未來不確定性預期變化的沖擊是影響我國居民消費需求的重要因素,所以使消費者對未來有著比較樂觀的預期至關重要。因此,在城鎮(zhèn)化進程中要以提高城鎮(zhèn)化質量為核心,而不僅僅是人口身份的變動,要使居民個體特別是農村居民個體切實感受到城鎮(zhèn)化帶給他們的福利。政府部門應建立健全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對我國的醫(yī)療、住房、教育體制進行改革,減輕居民的生存壓力。特別是要做好被納入城鎮(zhèn)人口的農村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讓他們看到的不僅是身份的變化,更是切實的自身利益。同時要發(fā)揮好政府的宏觀調控對市場經濟的干預作用,維持我國經濟的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使個體消費者對未來充滿較好的預期,從而更大程度上刺激他們的消費欲望,大幅度的提高消費空間,保持城鎮(zhèn)化進程中居民消費的持久性。
4.供給、價格沖擊與企業(yè)創(chuàng)新。供給沖擊對我國居民消費需求產生了重大的不利影響,因此,在城鎮(zhèn)化進程中要減弱供給沖擊對居民消費的消極影響,提高居民的實際購買力。城鎮(zhèn)化的健康順利推進離不開企業(yè)的支持,對國家城鎮(zhèn)化發(fā)展給予貢獻的企業(yè),國家可以通過對該類生產企業(yè)放寬政府補助標準,減免稅收,鼓勵企業(yè)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提高勞動生產率,對企業(yè)的研發(fā)支出給予財政補貼等政策降低企業(yè)生產成本。同時,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特別是要提高非城鎮(zhèn)人口的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階層的比例。而目前價格沖擊不是影響我國居民消費需求變動的重要因素,表明我國居民消費具有很強的“棘輪效應”特性,價格的上升并不足以改變其現(xiàn)有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習慣。因此,價格因素不是刺激消費的重要考慮因素。
[1]Blinder A S.A Model of Inherited Wealt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y,1975.7:946-970.
[2]Feldstein M.Social Security,Induced Retierment,and Aggregate Capital Accumul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4.82:905-926.
[3]Kantor S E,F(xiàn)ishback P V.Precautionary Saving,Insurance and the Origins of Workers’Compensation[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6.104:419-442.
[4]Leimer D,Lesnoy S.Social Security and Private Saving:New Time Series Evide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2.90:606-629.
[5]萬廣華,張茵,牛建高.流動性約束、不確定性與中國居民消費[J].經濟研究,2001,(11):35-44.
[6]余元全.資產價格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研究—基于股票和房價的實證分析[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7]劉暢.社會保障水平對居民消費影響的實證分析[J].消費經濟,2008,(3):75-77.
[8]趙建國,李佳.基于改進消費者最優(yōu)理論模型的社會保障支出與居民消費關系的實證研究[J].財政研究,2011,(1):68-71.
[9]楊天宇,王小婷.社會保障對居民個人儲蓄的影響:理論和實證研究綜述[J].當代經濟管理,2009,(2):73-78.
[10]劉新,劉偉,胡寶娣.社會保障支出、不確定性與居民消費效應[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4):49-55.
[11]方福前.中國居民消費需求不足原因研究—基于中國城鄉(xiāng)分省數(shù)據(jù)[J].中國社會科學,2009,(2):68-82.
[12]齊紅倩,劉力.城市化:解決我國有效需求不足的關鍵[J].管理世界,2000,(2):10-15.
[13]Henderson,J.,Grow th of China’s medium-size cities[D].Brookings Wharton Papers On Urban A ffairs,Vol.33,No.3,2005.
[14]周笑非.城市化擴大消費的機制與路徑研究[J].消費經濟,2012,(2):32-35.
[15]付波航,方齊云,宋德勇.城鎮(zhèn)化、人口年齡結構與居民消費——基于省際動態(tài)面板的實證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3,(11):108—114.
[16]潘明清,高文亮.我國城鎮(zhèn)化對居民消費影響效應的檢驗與分析[J].宏觀經濟研究,2014,(1):118-125.
[17]Neng Wang.Optimal Consumption and Asset Allocation with Unknown Income Grow th[M].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9.524-534.
[18]Macurdy T E.The Use of Time Series Processes to Model the Error Structure of Earnings in a Longitudinal Data Analysis[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82,18: 83–114.
[19]Abowd J,Card D A.On the Covariance Strcuture of Earnings and Hours Changes.Econometrica,1989,59:411-445.
[20]Zeldes P.Consumptin and Liquidity Constraint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9,97:305-346.
[21]沃爾特·恩德斯.應用計量經濟學—時間序列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87-291.
[22]馬龍,劉瀾飚.貨幣供給沖擊是影響我國農產品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嗎[J].經濟學態(tài),2010,(9):15-20.
[23]Baker M.Growth-Rate Heterogeneity and the Covariance Structure of Life-cycle Earnings[J].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1997,(15):338–375.
[24]Guvenen F.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Labor Income Processes.Working paper[R].University of Minnesota.2007.
[25]Huggett M,Ventura G,Yaron A.Sources of Life-cycle Inequality.Working Paper[R].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2007.
Changes in Consumer Trends and Persistence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Urbaniz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 ly and Demand Shock
QIHong-qian1,HUANG Bao-min2,WANG Zhi-tao2
(1.Business School of Jilin University and the Research Center of Quantitative Economics,Changchun,Jilin 130012;2.Business School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12)
The persistence of consumer demand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is important for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and it is the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China’s economic growth.In this paper,using data from 1989 to 2013,we establish 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 (SVAR)model on the basis of five economic variables,and we use thismodel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five types of shock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changing consumer demands.We further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five types of shocks on the persistence of consumer demand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shocks related to the positive individual expectations of future uncertainties,monetary conditions and demand fluctuations have increased China’s consumption rate,but the positive shocks related to supply fluctuations and consumer goods prices have decreased China’s consumption rate.Therefore,we suggest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positive impacts and to avoid the negative impact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shock; consumer demands; SVARmodel
F 063
A
1000-260X(2014)06-0116-08
2014-09-16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于生產要素集聚與農民福利動態(tài)均衡的新型城鎮(zhèn)化發(fā)展質量研究”(14BJL063);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調整型經濟增長對我國居民可持續(xù)性消費影響的實證研究”(13JJD790011);吉林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資助項目“我國影子銀行系統(tǒng)風險對房地產市場發(fā)展的影響研究”(2014078)
齊紅倩,吉林大學教授,從事宏微觀經濟計量分析研究;黃寶敏,吉林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從事消費理論研究;王志濤,吉林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從事發(fā)展經濟學研究。
【責任編輯: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