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萍
新課標在第一學習階段的目標中對識字有這樣一個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新教材在編排上也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生理心理特點,體現(xiàn)多認少寫的原則,把認字和學習漢語拼音,學習兒歌韻文以及學生生活緊密相連,其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但是,在具體實施中我們許多老師都反映,學生識字難度大,教學生認字累。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人教版低年級教材識字量與以往相比大大增加,但課時又非常緊,如何提高學生的識字成效,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識字?如何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識字呢?在識字教學中,我做了一些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一、激發(fā)興趣,自主識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是學好知識的關(guān)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yīng)在生活體驗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興趣”這個老師的帶領(lǐng)下,自覺主動地走上學習語文的康莊大道。而識字本身是枯燥的,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比較消極和被動。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束縛思維的發(fā)展。因此,教師一定要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diào)動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fā)學生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一年級的學生都喜歡游戲,可以引導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識字。例如,“摘桃子”:出示一幅畫著桃樹的畫,樹上掛著寫有生字的桃子,學生制作果籃(果籃里裝著拼音卡片),拿出一張,正確拼讀,摘下對應(yīng)的桃子(生字),并組成詞語。可采用小組競賽的形式,看哪組摘得桃子多。又如,猜字謎:教師根據(jù)字形特點創(chuàng)編謎面,學生猜謎底,學生猜謎的過程實際上是識記字形的過程,這種識記不同于機械識記,是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記憶,印象深刻。教師逐漸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觀察字謎,展開聯(lián)想,學生和同學合作或者獨自創(chuàng)編字謎,讓大家來猜,看到同學猜出或者猜不出自己的字謎都會開心地大笑,因為他感受到了一種成功的喜悅。
另外還有編兒歌,編故事,送生字回家,給生字找朋友、變部首小魔術(shù)等等。
二、教給方法,自主識字
新教材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生活體驗,這就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個性差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皩W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yī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為此,教師要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只要掌握了方法,學生的自主學習就成為可能。
漢字本身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識字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學中,教師授之以“漁”,抓住漢字音、形、義的聯(lián)系,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及規(guī)律,使學生具有分析字形、自主識字的能力。
例如,識字第2課《口 耳 目》這一課全是象形字,引導學生觀察字和圖片,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這些字和圖很相像。學生不僅很容易記住,以后遇到這類字也會用象形的規(guī)律來學。
又如,識字第4課《操場上》有很多形聲字,球、拍、跑、響、課等,告訴學生聲旁表音、形旁表義的特點,學生很容易就能記住許多字,逐漸就能根據(jù)形旁去推測字義。
另外,還有會意法、聯(lián)想法、比較法等等,結(jié)合課文,教師自然滲透這些方法,學生通過自主識字逐漸領(lǐng)悟,教師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大膽地運用這些方法學習,學生識字的能力在實踐中逐步提高,興趣也越來越濃,感受到了創(chuàng)造的快樂。
三、引向生活,自主識字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yīng)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言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新教材在識字方面采取了種種方法鼓勵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主動識字,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時時處處用語文、學語文的意識。因此當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樂于識字后,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shè)一個生字環(huán)境。把教室的物品都貼上生字標簽,如:教室、門、窗、講臺、課桌、黑板、椅子、投影儀、屏幕等。讓學生看到什么就能認識表示該物品的字。同時還可讓學生每人做一個精致的名字卡,把自己的名字寫在卡上,然后粘貼在課桌角上。這樣學生既能盡快熟悉全班同學的姓名,又在生活中時時接觸生字,擴大了識字量,提高了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促進了學生主動地學習發(fā)展。
兒童在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漢字,處處需要認字,這種認字的文化環(huán)境就是很好的課程資源,是兒童認字的課本。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平時生活中不斷地看,不斷地問,使之在不知不覺間將陌生的字符變得熟悉,進而成為自己認識的字。此外,還可以充分利用校園文化資源引導學生識字。如辦公室、功能室等的牌匾,校園內(nèi)的告示牌、宣傳欄、教室外墻上的名人名言等,帶領(lǐng)學生一邊參觀校園一邊識字。如此開放的識字時間和空間,突破課堂的束縛,鼓勵孩子在家庭中、在游玩中、在日常各種各樣的活動中開動小腦筋識字,將識字融入孩子的生活中去,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們自然興趣大增,紛紛以多識字為榮。
(作者單位 青海油田昆侖石油中學)
編輯 喬建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