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莊娟
摘 要:學生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具備的。數學老師也一定要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放在應有的位置。
關鍵詞:培養(yǎng)習慣;數學學習;數學老師
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具備的,因此,數學老師一定要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放在應有的位置。在具體操作時,數學老師開學時,要認真閱讀所教的教材,看看這個學期數學教材有哪些內容可以作為培養(yǎng)小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和切入點。并且數學學科組的老師之間也可以互相交流,歸結下來,小學生的良好數學習慣要從如下三點培養(yǎng):
一、從最為傳統(tǒng)的習慣養(yǎng)成抓起
學生的教育就是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教育,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和小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培養(yǎng):(1)預習是習慣養(yǎng)成不可輕視的一環(huán)。課前預習對于學生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大有必要。作為小學生自控能力差,教師要能一步一步進行引導。(2)課堂專心聽講的習慣必須養(yǎng)成。做教師的都有這樣的體會,凡是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無一個不是上課認真聽講的學生。而這些學生往往能目不轉睛地盯著老師舉止,豎起耳朵聽著老師的每一句話,還能做到積極舉手踴躍發(fā)言,課堂學習任務在這些學生身上能得到圓滿完成。(3)習慣養(yǎng)成還要從認真的作業(yè)抓起。我們知道,作業(yè)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學生能否養(yǎng)成認真寫字寫數字,以及讀題和審題等做題習慣,對于培養(yǎng)孩子完美的人格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合作是小學生必不可少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學習需要合作。通過學習中的合作、交流和互動,必將產生創(chuàng)新的思想。為此,在教學中,數學老師既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同時更要培養(yǎng)學生合作性學習的好習慣。筆者在教學中,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堂外,總會根據學生的實際,給學生編成學習小組。實踐證明,效果比老師“告知”不知要好多少倍。當然,學生在合作交流學習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正確的表達方式,在別人表達自己見解時,還要養(yǎng)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對于自己有與別人不同的見解要有禮有節(jié)。同時,也要注意合作學習時的紀律。
三、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是時代賦予我們教師的天職
作為創(chuàng)造性的社會,對我們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僅僅靠知識的灌輸已經被歷史淘汰。學生數學學習習慣遠比知識本身重要。這就要求我們數學老師大膽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還有意義。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想問、敢問、好問、會問的習慣。教師也可對學生解答的問題多問,給學生示范、引導,讓學生效仿。在教學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數學教材“角的初步認識”時,老師可以畫一個角,刻意畫角的度數相同,但角的兩邊有的長有的短,然后情不自禁地問:“這幾個角度數一樣嗎?”進而引導學生自己畫畫、討論,學生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角的大小與角兩邊的長短沒有關系。這樣,就能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動心等良好的習慣。
參考文獻:
陳文明.淺議小學數學教學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J].教師教育,2008(7).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