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行為方式重建對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發(fā)生暴力行為的影響

      2014-05-05 13:18:36余秋容黃雪蘭潘磅亨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4年1期
      關鍵詞:暴力行為精神疾病精神病

      余秋容 黃雪蘭 馮 燕 潘磅亨

      廣東省惠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廣東惠州 516001

      行為方式重建對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發(fā)生暴力行為的影響

      余秋容 黃雪蘭 馮 燕 潘磅亨

      廣東省惠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廣東惠州 516001

      目的 探究行為方式重建對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發(fā)生暴力行為的影響。 方法 選取本院精神科2010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8例精神疾病患者,通過分析患者暴力行為的危險因素,開展針對性護理策略,幫助其重建正常行為,記錄并比較干預前后BPRS、NOISE相關指標及暴力行為的發(fā)生率。 結果 干預后患者的BPRS、NOISE相關指標評分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干預前暴力行為發(fā)生率為71.6%,干預后暴力行為發(fā)生率為15.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行為方式重建能減輕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為的發(fā)生率,臨床效果較佳,值得推廣應用。

      精神疾??;暴力行為;因素分析;行為重建;護理

      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受到主觀精神意識支配及外界環(huán)境影響,極易出現(xiàn)沖動行為,引起自殺、自傷、傷人及毀物等不良事件[1],此類患者的精神心理狀況極為特殊,據(jù)文獻報道,約60%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既往暴力行為[2],不僅影響患者治療的依從性,也對醫(yī)務人員造成人身威脅。護士作為與患者接觸最頻繁的醫(yī)務人員,有責任和義務降低其暴力沖動,約束行為,轉變其觀念,重建正常及健康的日常行為方式[3]。行為重建的前提條件,需要深刻剖析導致暴力行為的誘發(fā)因素,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手段,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本文旨在總結行為方式重建所需的護理方法,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精神科2010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8例精神疾病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34例;年齡為35~69歲,平均(49.2±1.8)歲;精神分裂癥32例,癲癇伴精神障礙17例,情感性精神障礙39例;文盲19例,小學文化27例,初中文化34例,大學文化8例。所有患者入院當天均經2名具有副主任醫(yī)師職稱的醫(yī)務人員聯(lián)合診斷,確診為相應病種,診斷參照《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納入標準:無其他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無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癡呆;無既往暴力史;對本研究知悉并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①個體化健康教育:護士需全面評估患者的人格特征、文化層次及家庭背景,制訂個體化健康教育方案;護士需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介紹疾病發(fā)生原因、治療方法、預后轉歸及注意事項,使其形成一套正確的認知體系;為了強化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護士應鼓勵患者復述有關知識,通過循序漸進的意識主流化,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及認識到協(xié)助治療的重要性。②行為干預:護士需深入患者的內心世界,了解其暴力行為的源頭事件,才能有針對性地實行干預;護士應采取誘導式發(fā)問的方法,鼓勵患者進行情感表達,并傾訴內心不快,在此過程中,護士一方面需成為一名傾聽者,仔細聆聽其內心實況,給予情感支持及心理安慰,另一方面需全面總結其傾訴內容,初步評估不愉悅事件的源頭,從而展開個體化行為干預;護士需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如何控制自身情緒及掌握發(fā)泄憤怒手段,同時還需鼓勵其轉移攻擊行為,通過言語表達發(fā)泄不滿,并提高自身的行為負責能力,不輕易傷害自己和他人。③情緒控制:護士應指導患者進行冥想訓練、腹式呼吸訓練及全身肌肉放松訓練以舒緩沖動情感;冥想訓練指在病室中播放輕音樂,患者取平臥位,根據(jù)音樂節(jié)奏的變化調整思路,仿佛將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體會生命可貴,冥想訓練還需保證環(huán)境安靜,護士需根據(jù)音樂節(jié)律變化提供旁白,幫助患者更好地進入冥想空間;腹式呼吸訓練指患者取坐位或臥位,左手置于腹部,右手置于胸部,指導患者用力吸氣,左手體會到腹部上抬至最高處,再指導患者緩慢呼氣,右手體會到胸部上抬至最高處,吸氣與呼氣的時間比為1∶1,呼吸頻率控制為3~5次/min為宜,每次訓練時間為10 min,早晚各1次;全身肌肉放松訓練指患者取平臥位,從面部肌肉開始,依次從頸部、背部、胸部、腹部、雙上肢、雙下肢肌肉收縮舒張,每處肌肉舒縮的時間應控制在1∶1為宜,每次訓練15 min,早晚各1次。④認知干預:對于發(fā)生暴力行為的患者,護士應待其情緒恢復平靜后,詢問其暴力后的心境感受,并鼓勵其寫下自己的想法;對于存在自責心理的患者,護士應幫助其走出內心譴責,并指導其轉變心理行為,減少心理沖動。

      1.3 觀察指標

      ①患者干預前及干預后第4周末接受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測評,BPRS是一個評定精神病癥狀嚴重程度的量表,共18項,按5類因子進行記分,即0~4分,總分為0~72分,總分反映疾病的嚴重性,總分越高,病情越重。②患者干預前及干預后第4周末接受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nurses′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測評,NOSIE主要用于住院的成年精神病患者,本量表為頻度量表,按照具體現(xiàn)象或癥狀的出現(xiàn)頻度,分為0~4分:0分為無,1分為有時是或有時有,2分為較常發(fā)生,3分為經常發(fā)生,4分為幾乎總是如此。③記錄患者干預后暴力行為發(fā)生的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BPRS相關指標的比較

      患者干預后BPRS相關指標評分均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干預前后BPRS相關指標的比較(分,±s)

      表1 干預前后BPRS相關指標的比較(分,±s)

      觀察指標 干預前(n=88) 干預后(n=88) t值 P值身體健康焦慮焦慮障礙概念紊亂罪惡觀念緊張裝相作態(tài)夸大心境抑郁敵對性猜疑幻覺動作遲緩不合作思維內容情感平淡興奮定向障礙1.85±0.31 4.72±1.10 4.75±0.93 3.02±0.78 2.67±0.74 3.14±0.94 3.15±0.78 3.24±0.89 3.12±1.01 2.78±0.85 4.79±1.24 3.75±0.98 1.81±0.52 4.72±1.34 4.75±1.14 3.14±0.86 2.72±0.71 1.20±0.32 1.07±0.21 2.05±0.62 1.83±0.51 1.05±0.02 1.58±0.42 2.04±0.62 2.07±0.04 1.25±0.34 1.04±0.03 1.00±0.24 1.36±0.37 1.36±0.31 1.26±0.24 1.36±0.34 1.42±0.47 1.28±0.33 1.27±0.37 1.06±0.22 5.364 4.124 7.345 8.342 6.324 7.748 6.354 5.502 6.364 7.321 4.324 5.285 6.367 7.387 8.325 10.321 9.354 8.34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干預前后NOISE相關指標的比較

      患者干預后NOISE相關指標激惹、精神表現(xiàn)、遲緩及抑郁評分均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干預前后NOISE相關指標的比較(分,±s)

      表2 干預前后NOISE相關指標的比較(分,±s)

      時間 n 激惹 精神表現(xiàn) 遲緩 抑郁干預前干預后88 88 t值 P值36.41±2.05 7.64±1.12 5.254 <0.05 25.76±3.01 5.32±1.03 6.321 <0.05 24.15±1.56 9.72±2.71 7.125 <0.05 15.05±1.32 3.04±0.24 6.353 <0.05

      2.3 干預前后暴力行為發(fā)生率的比較

      患者干預前發(fā)生暴力行為63例,暴力行為發(fā)生率為71.6%(63/88);干預后發(fā)生暴力行為14例,暴力行為發(fā)生率為15.9%(14/8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精神疾病患者發(fā)生暴力行為的概率極高,不僅危害其自身的健康狀況,也對周圍的醫(yī)患人群造成傷害[4]。暴力行為是精神科引起醫(yī)患糾紛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此類特殊人群出現(xiàn)暴力行為的危險因素及相應護理策略,在臨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暴力行為雖然具有突發(fā)性、沖動性,但通過系統(tǒng)化調研,能整合出暴力行為的共性特點,為護理干預提供預見性導向[5]。

      暴力行為的誘發(fā)因素如下。①環(huán)境突變:精神病患者自制能力極差,一旦入院面對陌生環(huán)境,原來的生活習慣被打亂,接受強制治療,會使其產生緊張、恐懼及被害心理,因此,患者出于自衛(wèi)考慮,會在醫(yī)務人員毫無防備下展開暴力行為;②自由活動受限:患者入院后,常會被限制自由,由于突然失去與家屬的聯(lián)系,會使其出現(xiàn)絕望感與無助感,從而出現(xiàn)因內心不安導致暴力行為的發(fā)生;③異常精神活動支配:多數(shù)精神病患者存在幻聽、幻視及興奮性精神活動[6],這些意識活動會誘發(fā)人格障礙,使其控制能力下降,產生突發(fā)性暴力行為。

      臨床上應采取如下應對方法:①盡可能地根據(jù)患者日常生活習慣擺放物品,提高其心理舒適度及滿足感;②在醫(yī)務人員監(jiān)管下,適當?shù)亟o予患者活動空間,合理安排家屬探視時間,提高其安全感;③護士應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掌握異常精神活動出現(xiàn)的前兆,及時匯報醫(yī)生給予干預。

      本文通過行為重建的護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患者暴力行為的發(fā)生率,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后患者的BPRS、NOISE評分及暴力行為發(fā)生率均低于干預前。個體化健康教育可使患者整體把握自身疾病,形成系統(tǒng)的認知體系,明白配合治療的重要性,樹立護患信任,并為以后護理干預打下堅實的基礎。行為干預主要通過心理交流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明確其負性情緒及暴力行為的溯源事件,并制訂個體化行為干預。護士應規(guī)正患者的行為特征,指導其控制情緒,轉移暴力行為,可通過言語發(fā)泄內心憤恨,以提高患者的行為責任感[7]。另外,由于精神病患者的情緒通常較為暴躁,如何控制并調整好情緒顯得極為重要。腹式呼吸訓練可提高患者的氣體交換效率,減輕其肌肉張力,從而達到身心放松的效果。冥想可指導患者回歸內心深處,以提高心理舒適度。全身肌肉放松訓練可促進人體兒茶酚胺的合成及釋放,從而出現(xiàn)愉悅感或欣快感,以緩解沖動行為[8]。

      綜上所述,對于精神病患者,在了解暴力因素的基礎上,實施行為方式重建,可減輕其暴力行為,有效保證醫(yī)患安全,值得臨床推廣。

      [1]劉勉,吳洪軍.178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為分析及護理措施[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2,21(21):2679-2680.

      [2]武慶玲,石磊,張紅霞.對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攻擊行為的護理對策[J].天津護理,2009,17(1):29-30.

      [3]蘆振云,關文華.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為分析及護理[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9,15(3):287-288.

      [4]潘淑芳.精神分裂癥患者攻擊行為的原因及護理[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9,30(20):115-116.

      [5]王文君.關于精神分裂癥患者暴力攻擊行為的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8):215-216.

      [6]郭春紅,楊金滿.精神障礙患者暴力行為調查分析與護理[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0,17(3):97-99.

      [7]朱曙玲.精神分裂癥病人暴力行為的臨床特點分析與護理對策[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18(8):86-88.

      [8]徐蕾.精神分裂癥患者暴力行為的護理研究進展[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34):4247-4248.

      Influence of behavior reconstruction on in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of violence

      YU Qiu-rong HUANG Xue-lan Feng Yan PAN Bang-heng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Huizhou 516001,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behavior reconstruction on in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of violence.Methods88 psychiatric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of psychiatric department from August 2010 to December 2012 were selected.The risk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violence were analyzed,targeted strategies were carried out,normal behavior was rebuilt.BPRS,NOISE-related indicators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violenc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ResultsBPRS,NOISE-related indicators of the patients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lower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The incidence rate of violence after intervention was 71.6%,the incidence rate of violence before intervention was 15.9%,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Behavior reconstruc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violence reconstruction of in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of violence.It has better clinical effect.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Mental illness;Violence behavior;Factor analysis;Behavior reconstruction;Nursing

      R749.3

      A

      1674-4721(2014)01(a)-0040-03

      2013-09-09本文編輯:李亞聰)

      猜你喜歡
      暴力行為精神疾病精神病
      輕型精神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完形填空專練(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導致的代謝紊亂
      精神病
      “無形”的病痛——關懷精神疾病人群
      當代陜西(2020年17期)2020-10-28 08:18:08
      都有精神病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28
      3 當我們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媒介分析:動畫暴力對兒童的影響
      戲劇之家(2016年6期)2016-04-16 13:01:01
      第一次遭遇家暴該怎么處理?
      婦女生活(2015年6期)2015-07-13 06:17:20
      試論人類精神疾病觀的發(fā)展與演變
      新津县| 铜川市| 滕州市| 西昌市| 黑龙江省| 松潘县| 嫩江县| 桐梓县| 杭锦旗| 咸宁市| 郯城县| 炉霍县| 略阳县| 朝阳县| 昌邑市| 长沙县| 古浪县| 龙里县| 宜州市| 巩留县| 科尔| 班玛县| 阿克陶县| 博湖县| 固原市| 山阳县| 隆化县| 化隆| 巩留县| 原阳县| 于都县| 临海市| 乌兰察布市| 绥棱县| 新兴县| 通榆县| 鲁甸县| 新蔡县| 友谊县| 陇南市| 武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