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人證言是我國刑事訴訟法明確規(guī)定的證據(jù)種類之一,因為本身具有較強的中立性、客觀性,在刑事訴訟中頗受重視。但在時下的司法實踐中,證人出庭作證的卻少之又少,大多以控辯雙方宣讀證人證言的形式參與法庭質證,這不僅違反了訴訟中的直接原則,也在實際中大大降低了證人證言的可信度和證明力。當前我國刑事訴訟中證人出庭作證率低下,主要是因為我國對于證人作證的立法不足、證人保護制度不完善及證人普遍擔憂遭到打擊報復,可以說刑事訴訟中證人保護機制的缺失是造成我國證人出庭難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作為法律監(jiān)督者的檢察機關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證人保護機制。
一、檢察機關建立完善證人保護機制的必要性
1.證人保護機制是保障證人出庭作證的必要手段
證人保護制度的完善可以有效地保障訴訟活動的良性運轉。證人出庭率的高低將決定對被告人追訴活動成功與否。證人由于擔心人身權利受到非法侵害而不敢出庭作證或者即使出庭作證,也不能向法庭如實陳述。這將導致對被告人追訴的證據(jù)鎖鏈無法形成,不能達到排除合理懷疑或內心確信的程度。從而影響對被告人追訴的成功。而加強對證人人身權利的保護將改變此種現(xiàn)象,從而為訴訟活動的良性運轉提供保障。
基于證人保護的重要性,及證人因為出庭作證遭受不法侵害現(xiàn)象愈發(fā)嚴重,無論英美法系國家還是大陸法系國家在立法和判例中都對證人保護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規(guī)范,形成了專門的證人保護制度。研究和借鑒這些制度對于完善我國的證人保護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2.各地檢察機關在司法實踐中的探索
各地檢察機關都積極嘗試了保護刑事證人的舉措,在保護刑事證人、促進審判公正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我國刑事證人保護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積累了實踐經(jīng)驗。
2004年11月,深圳市寶安區(qū)檢察院出臺了全國首個《自偵案件證人保護工作規(guī)定》,在借鑒國外保護證人工作的經(jīng)驗基礎上,將證人保護程序的啟動和終止、保護責任、保護內容、保護范圍和措施逐一明晰。以規(guī)定的形式對證人保護予以規(guī)范化,填補了國內證人保護方面的多項空白。2007年11月,上海市一中院啟用證人屏蔽作證系統(tǒng),通過特殊方式對關鍵證人進行保護,打消證人出庭作證顧慮。2009年3月23日,上海一中院首次啟用屏蔽技術公開開庭審案,實現(xiàn)對證人安全的有效保護。2008年11月,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廳聯(lián)合出臺了《關于重大刑事案件證人、鑒定人出庭的若干規(guī)定(試行)》,對證人出庭作證的經(jīng)濟補償、遠程視頻作證、司法機關保障證人、鑒定人及其親屬的人身安全等做出了規(guī)定。2009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印發(fā)了《人民法院第三個五年改革綱要(2009-2013)》,明確提出了建立健全證人、鑒定人出庭制度和保護制度的司法改革任務。2009年9月,北京市西城檢察院出臺《刑事案件關鍵證人出庭作證及經(jīng)濟補償工作辦法》,明確了補償?shù)臉藴省?009年12月10日,一位化名吳紅的證人收到西城檢察院100元經(jīng)濟補償款,成為第一位拿到經(jīng)濟補償?shù)淖C人。2011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法院提出“證人事前保護制度”,建立證人詢問室(密問室),通過音頻系統(tǒng)來完成證人詢問事宜,減少證人與被告人或被害人正面接觸的機會,同時將證人的有關身份情況歸在副卷中予以保密,以此打消證人的顧慮。各地推出的有關保護刑事證人的舉措,在保護刑事證人、促進審判公正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我國刑事證人保護法的制定積累了實踐經(jīng)驗。不過,這些舉措的效果還不夠理想,實踐中刑事證人出庭作證的比例依然較低。由此也可以看出,需要建立系統(tǒng)完善的證人保護機制,才可以保障刑事訴訟程序的正常運轉。
二、關于完善檢察機關證人保護機制的建議
1.確立對證人的具體保護措施
證人要求對其身份保密的應當從立案到審判結束(必要時可以向前或向后延伸)為證人保密。在庭審階段可以采取出示模糊證人面部的證言錄像、播放改變證人音頻、模糊證人面部現(xiàn)場視頻、運用證人編號或證人化名等方式,必要時借鑒德國的“將被告人排除于審判庭外”的措施。證人保護中心應當設立24小時證人保護電話。證人在遇到恐嚇、威脅、毆打等傷害時,可以求助于該專線。收到證人的求助電話,證人保護中心應立刻派人趕赴現(xiàn)場處理和調查相關情況。對于危險不大、情況輕微的移交公安機關,依據(jù)《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處理。對情況緊急、面臨重大人身威脅的,應立即采用安置臨時住所、貼身保護、遷移住所等保護措施。對于重大的涉黑涉惡案件,借鑒美國的“蒸發(fā)密令”,為證人建立新的身份證件,提供基本的生活條件,幫助其獲得工作。
2.建立專門的證人保護機構
建立證人保護專門機構,有利于防止部門間相互推諉,也有利于對證人保護進行統(tǒng)一管理、調度,增強對證人保護力度。專門證人保護機構可以集中人員、經(jīng)費、技術等優(yōu)勢有效的保護證人和協(xié)調各部門之間關系。我國應在各級檢察機關設立證人保護中心。證人保護中心在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立案時即可對證人的保護申請進行審查,對符合證人保護條件的證人提供保護。同時,證人保護中心應配備一定數(shù)量的警察專門負責證人保護工作,如短期貼身保護、秘密轉移證人等工作。另外,證人保護中心的經(jīng)費應納入單位的財政預算,由國家承擔。
3.設立證人保護的啟動程序
證人保護程序可以采用依證人及其近親屬的申請或依辦案單位職權兩種方式來啟動。證人保護中心綜合考慮證人證言的重要程度、證人可能遭遇人身危險性的大小等因素做出高、中、低三種程度的保護措施。啟動證人保護的時間,應當及時作出,期限應當至少從立案偵查到庭審結束,必要時可以向前和向后延伸。
4.提高辦案人員的整體素質和保密意識
公安、司法機關的整體素質直接影響人民群眾對法律公正的態(tài)度。只有提高公安、司法機關的整體素質和保密意識,杜絕在辦案中透露證人姓名和基本信息,杜絕判決書中出現(xiàn)證人姓名,杜絕在媒體交流時泄露證人的相關情況,才能使更多的證人愿意出來作證,才能改善證人作證的客觀環(huán)境,才能逐漸提高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對法律信仰。同時,對證人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也要規(guī)定保密義務。在證人保護措施解除之前不得對外泄漏證人的信息。只要證人保護中心工作人員有泄密行為,不論其泄密行為是否造成不利后果,都要對其嚴厲懲罰。
參考文獻:
[1]陳瓊珂.《上海率先啟用屏蔽作證系統(tǒng) 證人上庭現(xiàn)身不露臉》.《解放日報》,2009年3月25日
[2]趙麗.《淺論我國的刑事證人保護制度》.《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報)》,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