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艾司西酞普蘭治理老年性抑郁癥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選取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老年性抑郁癥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患者50例,給予藥物艾司西酞普蘭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50例,給予藥物帕羅西汀進行治療。用藥后,通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與副反應量表對患者的康復情況及藥物副作用進行分析,對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老年性抑郁癥的療效與安全性進行判定。結果兩組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復,相比之下,實驗組患者的康復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經(jīng)統(tǒng)計,實驗組患者中治愈20例,顯著進步10例,進步18例,無效2例,有效率為96%;對照組患者中治愈13例,顯著進步10例,進步20例,無效7例,有效率為86%,且藥物副作用明顯小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結果具有統(tǒng)計意義(P<0.05)。結論艾司西酞普蘭在治療老年性抑郁癥發(fā)面效果顯著,副作用小,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關鍵詞:艾司西酞普蘭;老年抑郁癥;療效;安全性
老年性抑郁癥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危害性大。其早期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行動遲緩、情緒壓抑、孤僻少語等,嚴重時甚至出現(xiàn)自殺現(xiàn)象,對老年患者的身心、生活質量都造成嚴重影響[1]。該疾病早期不易被察覺,且老年患者對抑郁癥的觀念較少,因此常延誤治療時期,加重病情。此外,老年患者用藥還需經(jīng)過多重考慮,由于老年人代謝功能逐漸減退,因此,選擇高效、安全性高的藥物是治療老年性抑郁癥的關鍵,我院對患者使用藥物艾司西酞普蘭進行治療,具體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老年性抑郁癥患者100例作為此次調查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患者50例,男患27例,女患23例,年齡為64~72歲,平均年齡為(67.9±4.4)歲,病程為2~12個月,平均病程為(5.9±3.4)個月;對照組患者50例,男患者29例,女患者21例,年齡為66~75歲,平均年齡為(69.2±3.2)歲,病程為4~14個月,平均病程為(7.3±2.5)個月。經(jīng)診斷,此100例患者均符合我國第3版心理診斷及障礙分類標準---抑郁發(fā)作標準 ,且患者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的 17項抑郁診斷標準(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RSD,17)評分均≥17分。同時還對患者得心 、肝 、腎功能其他精神類的疾病進行檢查與排除。
1.2方法所有參與調查的患者需在2w前停止服用所有抗抑郁藥物,避免對調查結果產(chǎn)生干擾。
實驗組患者給予藥物艾司西酞普蘭進行治療,藥物服用的具體方法為:艾司西酞普蘭片,前3d 5mg/d,3d后藥量加至1倍,10mg/d,且根據(jù)患者病情嚴重度對藥量進行增減,但藥物最高劑量不得超過20mg/d,平均劑量為(12.5±2.7)mg/d。
對照組患者給予藥物帕羅西汀進行治療,具體方法為:帕羅西汀片,前3d 10mg/d,3d后要量增至20mg/d,并根據(jù)患者病情嚴重度對藥量進行增減,但藥物最高劑量不得超過40mg/d,平均劑量為(22.4±1.7)mg/d。
患者用藥期間需遵循醫(yī)囑,做到按時按量用藥,不得擅自更改藥物劑型,同時需根據(jù)自身病情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在治療期1、2、4、6w由醫(yī)護人員對患者的病情恢復情況進行檢查,同時對患者用藥時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進行及時記錄,記錄時需核對患者的姓名與病癥,對出現(xiàn)強烈不適感的患者需立即停藥,及時診斷。其家屬應盡量陪伴患者,與其進行溝通交流,安排患者生活的相關事宜,減少此類因素對患者疾病的影響,同時患者需減少心理負擔,對該疾病有正確的認知,不能一味的精神緊張焦慮,加重病情。
1.3診斷標準此次以漢密爾頓抑郁量表[2]的減分率作為診斷標準:①治愈:減分率 ≥75%;②顯著進步:減分率在50%~75%;③減分率在25%~50%;④無效:減分率<25%。減分率=(治療前總分-治療后總分)/治療前總分×100%。有效率(%)=(治愈例數(shù)+顯著進步例數(shù)+進步例數(shù))/組別總人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處理此次采用SPSS16.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采用t檢驗,P<0.05時視差異顯著,結果具有統(tǒng)計意義。
2結果
2.1治療前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的評分比較我院對患者用藥后1、2、4、6w的恢復情況進行記錄與對比,以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指標進行參考,見表1。
由表1可知,兩組患者病情均有好轉趨勢,但相對而言,實驗組患者的恢復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尤其在治療前期,實驗組患者用藥后顯效更快,療效更顯著。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結果具有統(tǒng)計意義(P<0.05)。并對兩組患者的治愈情況進行比較,以漢密爾頓抑郁量表的減分率作為指標,經(jīng)統(tǒng)計后,見表2。
由表2可知,實驗組患者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在治愈例數(shù)方面差距較大,可對藥物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老年性抑郁癥的效果進行肯定,且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結果具有統(tǒng)計意義(P<0.05)。
2.2藥物不良反應對比除藥物療效外,還需對藥物的不良反應進行對比,我院根據(jù)副反應量表對其進行評定,見表3。
由表3可知,實驗組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出現(xiàn)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結果具有統(tǒng)計意義(P<0.05)。
通過3個表可知,藥物艾司西酞普蘭具有療效高、副作用小等特點,符合老年患者用藥特點,值得在臨床廣泛推廣,幫助更年患者受益。
3討論
老年性抑郁癥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應引起社會人士的廣泛關注。老年人身體虛弱,各項身理機能水平下降,通常情況下各患者家屬只對其顯著的身體疾病較為重視,而忽視老年人的心理及精神狀況。老年性抑郁癥是精神與心理雙重失調所引起的一類精神科疾病,其前期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患者性格逐漸孤僻、沉默少語、行動遲緩、記憶力下降等,由于此類臨床表現(xiàn)不易引起廣泛患者的注意,因此常造成患者病情延誤,耽誤最佳治療時期。同時老年人各項身體機能衰弱,體內代謝水平明顯下降,無法快速有效的分解藥物毒性,因此,應當把\"高療效 低毒副\"作為老年人用藥的首要標準[3]。我院對患者推薦使用藥物艾司西酞普蘭進行治療,該藥是一類新型的治療老年性抑郁癥的制劑,由以上調查結果可知,該藥具有起效快、副作用低等特點,相比于同類抗抑郁藥物帕羅西汀具有明顯優(yōu)勢,符合老年患者的用藥標準。該藥可有效幫助患者緩解老年性抑郁癥的各種臨床癥狀,且可針對性的加強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5-HT能的作用,有效抑制5-HT的再攝取,而對多巴胺等無明顯影響。且服藥簡單,用藥次數(shù)較少,方便老年患者記憶。除藥物治療外,家屬還需多關注老年患者各種精神狀態(tài),對出現(xiàn)類似狀況的患者應及時送診,以免延誤治療時間,加重病情。家屬還應多陪伴老年患者,與其進行溝通交流,尊重老年患者的生活習慣,提醒患者每日按時按量用藥,對病情嚴重有自殺傾向的患者需由專人看護,避免惡性結果發(fā)生。
總而言之,艾司西酞普蘭對治療老年性抑郁癥效果顯著、起效快、副作用少,有效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維持正常生活能力,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除此以外,我院呼吁應廣泛關注老年患者的精神與心理健康,對老年人的精神方面制定相關統(tǒng)一的檢查規(guī)定,同時患者家屬應給予患者理解與尊重,做到多關心、多陪伴,幫助其更好的恢復。
參考文獻:
[1]谷巖,姜濤,郭建兵,等.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老年性抑郁癥對照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0,24(6):445-449.
[2]許志平,唐立巖,宋志文,等.抑郁癥患者艾司西酞普蘭治療后醒覺唾液皮質醇水平的變化[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26(12):938-940.
[3]劉琦,張鴻燕,蔡焯基,等.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驚恐障礙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9,23(5):320-326.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