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早期應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體抑制劑(替羅非班)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診介入術后即刻冠脈血流及早期心功能的影響。方法入選93例急性STEMI擬行急診介入治療的患者,在給予負荷劑量的阿司匹林(300mg)和氯吡格雷(600mg)后,于冠狀動脈造影前給予替羅非班治療(根據(jù)體重給予負荷量10ug/kg靜脈推注3min后,繼之以0.15ug·kg-1·min-1靜脈維持泵入36h,48例)與未給予替羅非班組(45例),觀察PCI術后即刻TIMI血流、第7d、30d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與舒張末徑(LVEDD),評價對冠脈血流的影響及心功能的影響。結果給予替羅非班組PCI術后即刻TIMI血流Ⅲ級者44例,2例存在冠脈痙攣TIMI血流Ⅱ級,予以硝酸甘油、異搏定后緩解TIMI血流Ⅲ級,2例TIMI血流Ⅱ級。未給予組TIMI血流Ⅲ級者39例,TIMI血流Ⅱ級6例,予以硝酸甘油、異搏定后緩解TIMI血流Ⅲ者2例,無改善者4例。對兩組進行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相比較:7d給予替羅非班組0.50±5.4,對照組0.47±4.7,P﹤0.05,對兩組進行舒張末徑比較:給予替羅非班組54.8±4.5mm,對照組50.4±4.2mm,P﹤0.05,有統(tǒng)計學差異。30d給予替羅非班組: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0.55±3.4,對照組50.8±3.2,P﹤0.05,兩組進行舒張末徑比較,給予替羅非班組56.8±3.5mm, 對照組51.4±4.0mm,P﹤0.05,有統(tǒng)計學差異。結論對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患者,早期應用替羅非班可更好的改善冠脈血流,改善左心功能,改善預后。
關鍵詞:心肌梗死;血小板抑制劑;血管成形術、左心功能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從2010年1月~2012年4月符合急診PCI適應癥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3例,入選標準:年齡36~88歲、胸痛發(fā)作時間≤12h、胸痛持續(xù)時間>30min、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心電圖可見至少相鄰兩個導聯(lián)ST段抬高,胸導≥0.2mv、肢導≥0.1mv、心功能Killp,s分級Ⅰ~Ⅱ級,術前簽署介入治療知情同意書,常規(guī)化驗:血常規(guī)、凝血像、血清全項、HIV、TPPA,腎功能、離子、心肌酶、肌鈣蛋白等。排除標準:①近1年內的消化道出血病史、腦出血病史。以及近期半年內手術病史。②血小板計數(shù)≤150×109、≥450×109者。③嚴重高血壓病史:收縮壓≥200mmHg、舒張壓≥120mmHg。④懷疑主動脈夾層者。⑤既往有慢性肝、腎疾病者。⑥既往心梗病史PCI未成功者。
1.2分組及治療方法隨數(shù)字隨機分組所有患者,術前均予以阿司匹林0.3嚼服、波立維600mg口服,術前采用血常規(guī)、凝血像、腎功能、心肌酶、離子等檢測。給予替羅非班(武漢遠大制藥集團有限公司,批號:090601)組(48例):術前根據(jù)體重給予負荷量10ug/kg靜脈推注3min后,繼之以0.15ug·kg-1·min-1靜脈持續(xù)泵入36h。術中均使用普通肝素按70u/kg,術后第2d、第4d監(jiān)測血小板計數(shù),均常規(guī)口服阿司匹林0.3/d,1月后0.1/d,術后第2d口服波立維75mg/d,至少1年。
1.3觀察指標
1.3.1觀測開通病變血管遠端血流三個心動周期血流充盈至血管末端視為TIMI血流Ⅲ級,末端充盈不足為Ⅱ級,血管末端無血流或血管隱約可見為Ⅰ級,無血流為0級。給予替羅非班組:PCI術后即刻血流Ⅲ級者44例,血流Ⅱ級者4例,予以硝酸甘油、異搏定應用后血流達Ⅲ級者2例,仍為血流Ⅱ級者2例。對照組:PCI術后即刻血流Ⅲ級者39例,血流Ⅱ級者6例,予以硝酸甘油、異搏定應用后血流改善達Ⅲ級者2例,最終血流Ⅱ級者4例。
1.3.2術后第7d、30d心臟扇掃檢測,觀測左心功能(EF值)及舒張期末徑,術后7d:給予替羅非班組EF值:0.50±5.4,舒張期末徑54.8±4.5mm,對照組:EF值:0.47±4.7;舒張期末徑:50.4±4.2mm ;術后第30d,給予組,EF值:0.55±3.4;舒張期末徑56.8±3.5mm,對照組,EF值:0.50±3.2;舒張期末徑:51.4±4.0mm.
1.3.3對使用替羅非班組術后每天監(jiān)測血小板計數(shù),無明顯降低<150*109者,均未退出研究。
1.4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11.5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見表1,表2。
二組在一般情況比較結果:患者在性別、年齡、合并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吸煙、梗死部位、發(fā)病時間到導管室球囊擴張時間無明顯差異,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
給予替羅非班組PCI術后第2d、第30d與未使用組相比較左室收縮功能及左室舒張內徑均P均<0.05,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均有顯著差異。使用替羅非班組對于心肌梗死PCI后心功能改善明顯好于對照組。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病機制為冠狀動脈內膜斑塊不穩(wěn)定性造成破裂,斑塊破裂激發(fā)血小板活性,黏附、聚集形成血栓造成血管狹窄或閉塞所致。在閉所致,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中,抑制血小板的活性,阻止其聚集的發(fā)生是介入治療中需注重的關需注重的關鍵性問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體拮抗劑是可抑制纖維蛋白原與血小板膜板膜表面Ⅱb/Ⅲa受體結合,使血小板GPⅡb/Ⅲa受體被阻斷,不能與纖維蛋白結合,阻礙血小板相互結合并聚集,阻斷血小板最后共同通路,抑制多種途徑所誘導的血小板聚集[1],是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藥物。
大量的臨床隨機試驗證實,與安慰劑相比,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可以顯著降低PCI相關缺血并發(fā)癥[2]。替羅非班是人工合成小分子GPI,是非肽類酪氨酸衍生物,含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這兩種氨基酸序列與纖維旦白原,vWF結合糖蛋白Ⅱb/Ⅲa受體的位點類似,能高度特異地結合糖蛋白Ⅱb/Ⅲa受體。由于分子量更小,結合率更高,較其他Ⅱb/Ⅲa受體拮抗劑相比(阿昔單抗)有更高的結合率。以往已有多項研究證實在急診PCI治療中使用GPI可減少術后患者死亡、再發(fā)心肌梗死或新發(fā)心力衰竭的聯(lián)合事件發(fā)生率。
本研究通過對93例患者隨機分組、進行即刻血管(靶血管)TIMI血流分級以及第7、30d左室射學分數(shù)及左室舒張末徑的研究亦得出
使用替羅非班組患者近期受益明顯高于非使用組。得益于患者梗死靶血管的早期開通,得益于心肌早期有效再灌注, 抑制了微血栓的形成, 心肌受益于血管有效的微血管再灌注, 減少了無復流的發(fā)生。有學者指出,患者對于目前替羅非班不同劑量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療已有多項研究,但不同患者對其反應仍有差異。我們觀察:使用替羅非班組達到TIMI血流Ⅲ級者明顯增多, 與未用組有明顯差異型。血小版Ⅱb/Ⅲa受體拮抗劑反應的差異可能與患者的臨床癥狀,血小板數(shù)量、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受體密度及基因有關[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活性均處于較高水平,早期使用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能在口服波立維及阿司匹林的基礎上加大抑制血小板活性,以期減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我們通過對93例患者的隨機分組對比分析結果:目前使用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有益于PCI患者近期預后,長期預后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現(xiàn)已有多項研究顯示冠脈內注射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或靜脈大劑量GP使用Ⅱb/Ⅲa受體拮抗劑優(yōu)于常規(guī)劑量,對血小板聚集力更強,但亦同時加大出血的風險達4%。
參考文獻:
[1]FrojmoricM, labartheB, legrandC.Inhibitionandreversalofplateletagg-regationbyalphallbbeta3antagonistsdepends ontheanticoagulantandflowconditions: differentialeffectsofabciximabandand lamifibam [JJ,Br]Heametol,2005,131 .(3):348.
[2]周鵬, 顏紅兵.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體抑制劑臨床應用進展[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274-277.
[3]TheEPICInvestigation. UseofamonoclonalantibodychieatedagainstTheplateletglycoprotein Ⅱb/Ⅲa receptor in high-risk coronary angioplasty. N Eng J Med,1994,330:956-961.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