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本是學生學習知識、學會做人處世、快樂、成長的人間天堂,但過量的學習任務、迂腐過時的教育理念和傳統(tǒng)守舊的教學方法卻把人間天堂淪陷為人間地獄。教師應遵從學生的本性,給學生思想自由,言論自由,行動自由,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樂趣。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發(fā)展的快樂天堂。
一、多種教法,感受樂趣。
教育家贊可夫認為:“教學中一旦觸及學習的情感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由此可見,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是緊密相連的。在語文教學中,新的內(nèi)容、新的方式,都會引起學生濃厚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科學地獨處理教材,善于發(fā)現(xiàn)突破口,找準聚集點,捕捉契機,靈活地變換角度,使學生自主積極學習的同時,進入一個豁然開朗、其樂融融的世界。常用的教學激趣法有:故事激趣,如《女媧補天》《驚弓之鳥》等;游戲激趣,如《一次成功的實驗》;操作激趣,如《動手做做看》等。
配音導情和配景導也是很好的激趣教法。如,在講讀課文中,學生對所學課文有所、熟悉后,安排他們聽國家級著名播音員朗讀的課文錄音,感受語言藝術的聲韻美、節(jié)奏美,在熏陶中感受朗讀的快樂,從而自學積極模仿播音員的讀法,讀出感情來。教《荷花》一課。我讓學生邊欣賞貝多芬的鋼琴曲《致愛麗斯》,邊聽朗讀描寫《荷花》的內(nèi)容。樂曲的第一、二章柔情細膩,正好吻合文中:“荷花已經(jīng)開了不少了……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薄拔液鋈挥X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正是第三樂章所要表現(xiàn)的浪漫與遐想。學生欣賞樂曲后,對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心領神會。他們朗讀這一課時,我給他們也配上音樂,借著音樂渲染的氛圍,學生讀的音調(diào)時而輕,時而重;語速時而慢,時而快;語氣時而興奮,時而激昂,感情十分投入,簡直陶醉其中了。
采用電視錄像,具體再現(xiàn)文中描寫的情景,能夠更好地激起學生的情感波濤,更加容易讀出真情實感來。指導朗讀《黃繼光》的第三部分,我通過播放錄像,讓學生充分感受時間緊迫,英雄的頑強無畏,產(chǎn)生對英雄的崇敬之情后再來練習朗讀,效果更佳。
總之,教者可根據(jù)不同的課文選擇各種教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又從自主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二、討論探究,體驗樂趣。
在每節(jié)課教學知識的重點或難點之處,開展討論(同桌討論、小組討論、全班討論),讓每一個人都充分參與、積極發(fā)表見解,直至達成共識。教師要參與到討論之中,掌握學生思維的動態(tài),監(jiān)控教學過程。對學生的作業(yè),開展自評、互評,鼓勵學生勇敢發(fā)言,積極爭議。使學生始終保持著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和努力探索、獲得成功的強烈愿望。啟迪學生對問題總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決的態(tài)度和意愿,形成創(chuàng)新的氛圍,并從獲得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如教《爸爸和書》,學完“我”和“爸爸”寧愿走路,卻把省下的車票錢來買書后,我便設問:“假如你在書店也看到了一本你最喜愛看的書,而買了這本書,你卻沒錢坐車了,此時路途又遠,你會怎么做?,學生情緒馬上高漲起來,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最后得出三種結果:1、買書,學習作者的精神;2、不買書,步行遙遠的路體力支持不住;3、既買書又可以坐車,因為買書后可以到電話亭拔打110,讓警察叔叔送回家或買書后走到汽車站,跟大人上車,讓售票員以為是大人的孩子就不用買票。此時,我又組織全班討論,發(fā)表個人見解,到底哪一個結果更實際,培養(yǎng)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從中體驗到獲得的快樂。
三、辯論探究、體驗樂趣。
在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我們還必須引導學生在理解中不要人云亦云,應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并敢于大膽表達出來。
如《落花生》一課,有這樣的一句話:“它(落花生)不像蘋果、桃子、石榴,把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它卻把果實埋在地下……”課文是把落花生與蘋果、桃子、石榴作了比較,從而贊揚了落花生的品質(zhì)??捎械膶W生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蘋果、桃子、石榴的品質(zhì)比落花生更好。因為它們既好吃又便宜,既美又敢于表現(xiàn)自己……我覺得他們說得也非常有道理,于是,趁機創(chuàng)設了一場“落花生派”對“蘋果、桃子、石榴派”的辯論賽。辯論賽中,他們思路敏捷,口齒伶俐,辯得面紅耳赤。不僅達到了自身知識增長的目的,而且培養(yǎng)了他們思維的批判性和獨創(chuàng)性。
四、自主發(fā)展,創(chuàng)造樂趣。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指導學生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如各種課文畫、課文歌、課文小報、課文朗誦、課文舞蹈、課文劇等系列自主發(fā)展,創(chuàng)造樂的實踐活動。活動的廣泛開展,有力地改變傳統(tǒng)注入式的教學方法,積極地培養(yǎng)學生動腦理解,設計的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增長解決問題的才干。
如編排課文舞,學生首先要對課文的內(nèi)容有較深刻的理解,課文角色準確的把握,然后考慮從哪一個角度,用什么方式,先配什么音樂,編排哪種舞姿。這一過程確實是一項綜合創(chuàng)造性很強的活動。如學生學完《群鳥學藝》一課后,學生萌發(fā)了要把這篇課文編成舞劇。于是,他們積極背誦,積極搜集與課文相配的樂曲,展開豐富的想象自編自導……。
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生自主發(fā)展,并從中體驗到創(chuàng)新成功的快樂。
總之,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育人為本,樹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參與教學及教師主導教學。指導學生學習的教學觀;樹立“活動的觀點,堅持教學中”“教”的活動服務于“學”的活動,以活動性探究性教學為主,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自主發(fā)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與知識經(jīng)濟相適應的新一代。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融入語文課堂,使語文課堂成為他們快樂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