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學生若對某門課程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產(chǎn)生一種專心學習的“內(nèi)驅力”,就會進入一種主動探究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計算機網(wǎng)絡是一個開放式的知識寶庫,蘊藏著取之不盡的豐富資源,再加上多媒體設施進入課堂,充分發(fā)揮了聲、光、圖、色、影的綜合效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更為直觀形象的學習情境,大大激發(fā)了他們的求知興趣。下面僅就利用計算機網(wǎng)絡及多媒體設施輔助初中語文教學,談談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使語文課情趣橫生
過去的語文教學方式一般是:讓學生感受“文本”想象——分析歸納——表述(口頭、書面)""""——鞏固練習。遇到那些具體介紹某一事物的文章時,這種學法就顯得很單調(diào)、枯燥,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也相當被動?,F(xiàn)在有了計算機網(wǎng)絡及多媒體設施,情勢發(fā)生了很大改變。如我們在學習法布爾的《綠色蟈蟈》一課時,課前,先告知學生:讓我們一同去尋找蟈蟈,看誰找到的那只最漂亮。于是孩子們就千方百計地去尋找,去研究。實際上,授課前我們就已經(jīng)共同走近“文本”探究“文本”了。而在過去,這一過程只是在課堂教學中才得以實現(xiàn)。
我確實花了不少時間去網(wǎng)上尋找蟈蟈,終于在辛苦得來的大量圖片中篩選出一只渾身翠綠,有著鼓溜溜大眼睛的帥氣蟈蟈,還有一只玲瓏剔透,造型生動的“冰糖蟈蟈”。當制成的課件一展示出來,就贏得了孩子們的一片喝彩聲。他們戲稱“大眼睛”的為“蟈蟈王”。一看就喜歡上了,自然探究起來也格外來勁。他們除了仔細觀察蟈蟈的外貌外,還十分認真地研究了它的生活習性、嗜好以及科學工作者們對它的評價等,小圖片帶來了大收獲。學習方式也由原來靜止的、被動的轉變?yōu)閯討B(tài)的、主動參與式的。同樣在學習《看云識天氣》一文時,我們也分別去網(wǎng)上尋找課文中提到的各種云層的圖片,一邊細致觀察揣摩天象,一邊了解它與氣候之間的聯(lián)系;學習古文《山市》,我們尋來了海市蜃樓在城市、在沙漠、在海上形成的照片,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開始研究它的形成,體會作者的豐富想象,生動描述;學習《化石吟》我們找到十分珍貴的恐龍化石,遠古時期的魚化石等圖片,這些生動、逼真的東西,調(diào)動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喚醒了他們探索的欲望,使許多課文的學習成為一個頗有意思的探究過程。
二、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
多媒體設施介入課堂,也加快了課堂教學的進程,在各單元知識點強化練習或總復習時運用課件輔助教學,使課堂教學節(jié)奏緊湊,教學效率提高,為四十五分鐘“擴容”。課文中一些比較復雜的說明、描寫部分,過去要費許多口舌也不一定說清楚,現(xiàn)在卻變得好理解多了。如《斑羚飛渡》一課中最激動人心的場景——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體為小斑羚做“踏板”,這是以犧牲生命為代價的飛渡,是課文中最關鍵的情節(jié)。在組織學生閱讀的基礎上,我們又從網(wǎng)上下載了用Flash制做的課件,動畫式展示了斑羚飛渡這悲壯一幕。小斑羚順利飛渡之時,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連續(xù)不斷的成功飛渡伴隨著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聲,令孩子們惋惜不已,他們的心靈為老斑羚們無私的犧牲精神所震撼。這種驚心動魄的效果是單純用口頭語言描述所無法得到的。
三、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在激發(fā)情感方面,多媒體教學設施也發(fā)揮其獨特的優(yōu)勢。如學習《黃河頌》。課前,孩子們搜集了許多有關黃河的知識、圖片、詩歌、傳說、諺語等,課堂上學生眼望著洶涌澎湃的黃河,伴隨著雄壯昂揚的旋律,高聲誦讀。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語文課堂教學的無窮魅力,是計算機網(wǎng)絡及多媒體教學設施給語文課插上了“翅膀”,帶著眾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帶著學子們一顆顆求知的心,一起飛翔。
四、張揚學生的個性
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創(chuàng)造一種適合學生成長的教育,是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全面健康的發(fā)展。然而,學生的差異是普遍存在的。他們各自的學習起點、反應速度、記憶品質、學習方式以及對新事物的認知、領悟能力都存在很大差異,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很難顧及到這種差異,因而也就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用計算機網(wǎng)絡輔助教學卻能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使學生實現(xiàn)個性化的學習。如我們利用計算機網(wǎng)絡的雙向性,了解學生的心理及現(xiàn)狀,便于有針對性地啟發(fā)學生,由于沒有面對面的顧慮、拘束,學生多數(shù)能放開膽子說出心里話,教師可適時點撥、鼓勵、解答問題。
利用計算機網(wǎng)絡的互動性,我還鼓勵學生按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學習內(nèi)容或學習方式。如通過網(wǎng)上信箱檢查學生的作業(yè),幫助愛好寫作的學生批改作文;同愛做課件的學生交流資料、圖片等,使他們打心眼兒里喜歡學習語文。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環(huán)境下,一些學生不再把學習看成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饒有興致的事,故而樂此不疲,他們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釋放與展示。
時代不同了,教師不能再做凄苦的蠟燭,“蠟炬成灰淚始干”,要做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角色。教師的形象可以理解為是一部可以升級的“電腦”,隨著時代的需要不斷“充電”,不斷擴大“內(nèi)存”,不斷地“更新?lián)Q代”。教師的工作已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移動”或“復制”,而是“點燃”,是用智慧去點燃孩子們的興趣,點燃他們對知識的渴望,使其熊熊燃燒,照亮他們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