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心目中,最具有權(quán)威的可以說是他們的老師,尤其是那些低年級的學生。而班主任這個角色和學生的接觸、交流最最頻繁,因而自然而然的就成了權(quán)威的核心。小學生的這種特殊的情感為我們的教育工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然而,倘若班主任不能正確行使教師的權(quán)利和義務,不善于處理師生間的情感交往,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也會逐漸模糊以至消散無蹤。那么,如何在孩子們心中樹立班主任完美的形象呢?
一、嚴慈有度"公正寬容
古語云:嚴師出高徒。怎樣才是真正的\"嚴\"呢?有個學生因為過于貪玩,把第二天要交的作業(yè)給忘記做了,結(jié)果班主任用嚴厲不可抗違的語氣要求他把剛剛學過的新詞新字,每個抄一百次,當天就得交給他檢查,而昨天的作業(yè)還得補做。如此“嚴師”,未必能培養(yǎng)出“高徒”。
小學生的自制力一般都比較差,有時難免會違反了教師的要求。如果教師濫用手中的權(quán)力,隨意地對孩子進行處分、留堂,甚至體罰,把這些稱為\"嚴格要求\",這樣的教學效果怎樣?假設(shè)你是受罰者,被強加懲罰,想想你對行罰者的態(tài)度怎樣就清楚了。
嚴不等于罰,罰不等于教;嚴不在管、卡、壓,而在于公正地合理地要求。教育學告訴我們:小學生具有發(fā)展的主動性,教育的可塑性,又正是處在認知、情感、動作技能(如聽、讀、寫、算)發(fā)展的關(guān)鍵時期。由此,我們提倡多鼓勵,少挑剔,多一份希望,少一份嘆息。
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天真坦蕩的孩子不會以成人的什么“觀”、什么“法”來衡量世界,而是用情感、直覺來體味真、善、美,去選擇其可親近的人。所以,嚴慈有度、公正寬容,是讓孩子接受你、歡迎你的首要品質(zhì)。
二、童心永在"熱情不減
童心是小學教師所特具的一種性格特征。教師為了深入了解兒童,教育兒童,他就必須從生活到思想各方面和兒童完全打成一片。什么是童心?從教育角度看,童心實質(zhì)上是對孩子心理世界的移情性理解,包括對兒童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兒童的內(nèi)心情緒體驗和兒童的行為方式等等的理解。在理解后才能產(chǎn)生共鳴,實行教育。
許多孩子都是調(diào)皮搗蛋,好玩喜惡作劇,對于一些屢教不改的兒童,有的班主任認為是兒童的品質(zhì)問題。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階段兒童的道德認識水平較低,支配和控制行為的意志力較差,道德行為習慣在四年級以后才逐步形成。他們的頑皮搗蛋是好奇心和表現(xiàn)欲推動的結(jié)果。沒有好奇心就沒有探索,沒有探索也就沒有創(chuàng)造。理解到這一點,我們就不會生氣了。
無數(shù)實踐證明,凡是具有一顆童心的教師,由于他最能理解、體察孩子的心,因此,他最能贏得孩子們的心。如有一位剛剛畢業(yè)的師范生分配到一所鄉(xiāng)村小學,在她當班主任的第一天就經(jīng)受了孩子們的考驗。
上課了,這位新老師走進教室,突然發(fā)現(xiàn)一只碩大的老鼠趴在地上,嚇得她急忙倒退,此時孩子們正偷偷地發(fā)笑。其實,這些孩子是想試一試這位城里來的女班主任的膽量。新老師定了定神,看出那只碩鼠原來是只死鼠。心想:孩子們用死鼠來嚇唬我,我決不能示弱。于是,她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找來鐵鉗把老鼠拖出門外。
孩子們目睹了新老師從容的表現(xiàn),都嘰嘰喳喳地議論開了。有個孩子就問她:“老師,你不怕老鼠嗎?”她說:“既怕又不怕,說怕,是因為老鼠會傳染鼠疫,對人體很危險。但是,面對危險我們可以退縮嗎?我們應該像賴寧一樣,面對危險仍然勇敢直前,不是嗎?老鼠的繁殖速度很快,它的門齒非常的發(fā)達是終生都在生長的,因此它常要借建筑物或一些東西來磨短。它還危害農(nóng)作物,盜吃糧食,傳染病毒。你們說,老鼠可惡不可惡?”孩子們聽老師這樣一說,都認識到老鼠的危害性,齊聲說:“可惡!”
老師趁此機會馬上做了動員:“以后,大家要是再發(fā)現(xiàn)老鼠,一定要消滅它。要是每天我來上課,你們都能消滅一只老鼠來給我看就好了?!眲傉f完,孩子們都哈哈地笑了起來。新老師不但沒有大動干戈興師問罪,以至影響上課,還給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科普知識課。這樣的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能不高大嗎?
所以,班主任保持像兒童那樣的一顆天真無邪的純潔的童心,既能透徹地了解和掌握兒童的心理特點,又以成人的理智去引導學生,就能產(chǎn)生出極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這是樹立班主任形象的一個關(guān)鍵。
三、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某班的衛(wèi)生狀況一直很差,不管班主任怎么講道理,教室里還是經(jīng)常廢紙滿地。經(jīng)過一番思考,班主任改變了做法。這一天,班主任來上課,教室里仍然跟平時一樣到處是廢紙。班主任這一次沒有說什么,他默默彎下腰把一張張廢紙撿了起來。
這一下,同學們都不由自主地跟著班主任把地上的廢紙撿了起來。以后,班主任一發(fā)現(xiàn)地上有廢紙,就要去撿,但都讓同學搶先撿起來了。從此,這個班每天的衛(wèi)生評比都擠身榜頭,受到全校師生的好評。
這個例子告訴了我們:身教重于言教;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樣子。小學生的模仿性極強,班主任的言表風度都會在潛移默化中成為孩子們最真實直觀的教材。有人形容老師每天都在幾十臺高頻攝像機、幾十面鏡子面前做人。
可見,班主任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多么重要。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把他的班主任借水的事情寫在了日記里。他敘過他的班主任,帶了一個不幸掉進泥塘的學生,找人家借水來洗掉學生身上的污泥,結(jié)果好幾戶人家都因怕臟而把班主任拒之門外。最后班主任把自己的外衣給學生換了,帶學生到自己家把臟衣服洗干凈,才送學生回家。
如此看來,小學班主任的完美形象,來自他的內(nèi)在美與外在美的結(jié)合,對學生高度負責和對自己嚴格要求的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