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后進生是一個客觀存在,可以說在每一所學校都占有一定比例。這對于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實施素質教育,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人才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研究和轉化后進生是學校教育中一項十分重要的課題。本文小學語文后進生轉化策略作了研究分析,希望為教學工作提供借鑒。
一、后進生的概念
盡管后進生的研究日趨廣泛和深入,但對后進生的概念尚未做出明確的定論。在國外,各國都有不同的界定。
在美國,后進生常被稱為學習無能學生。美國的心理學界對學習無能學生作了這樣的定義:如果一個個體沒有被剝奪具應有的教育,在智力上也沒有缺陷,同時其本人在神經功能上也沒有表現(xiàn)出明顯的失調,而在學習上有困難,這個個體就被認為是學習無能。如果個體在言語表達或理解上有困難,也不能閱讀或完成由學校制定的標準范圍以內的文字運算,他同樣可被認為是學習無能。
在英國,后進生則被認為是學習困難學生,指與其同齡的大部分學生相比,這些學生在學習上有明顯的困難,需要特殊教育措施予以補償。
在俄羅斯,差生則被稱為學業(yè)不良學生。他們的定義更加具體,認為差生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沒有掌握最低水平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所需的基本技能;第二,缺乏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或技能的積極性;第三,對困難持消極態(tài)度,回避在活動或學習中所碰到的困難;第四,不想評價自己的成果;第五,沒有掌握教學體系中的各種概念。
在國內,后進生一般指學業(yè)成績不好或思想品德不良或兩者兼而有之的學生。然而,由于不同地區(qū)文化發(fā)展的不平衡以及教育水平的高低不一,還由于重點學校與一般學校、城市學校與農村學校辦學條件相差懸殊,因而“所謂學業(yè)成績不好或思想品德不良”的標準又有雙重性。從其相對性而言,任何地區(qū)的任何學校的任何班級都有后進生的存在。而從其絕對性來講,只有那些在思想品德和學習方面都達不到根據(jù)培養(yǎng)目標對該生年級段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的學生,才是后進生。用這個標準去衡量,有的學校有的班級可能就不存在真正的后進生了。
比較國內外對后進生的界定,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國外的界定主要根據(jù)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學習狀況而定,不包括對學生品德的界定,而國內的界"定則包含了認知水平、學業(yè)狀況和品德狀況。
二、小學語文后進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小學語文后進生的成因有其復雜的主客觀原因,是家庭、社會、學校以及學生本人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
(一)客觀原因
1.從家庭方面來講,父母文化程度低,教育方法不當,期望值過高,家庭有缺陷等都會對孩子的學習造成不良影響。有些孩子是獨生子女,家長過分溺愛,形成養(yǎng)尊處優(yōu),橫行霸道,學習不用功的壞習慣;有些父母忙于工作,對孩子不管不問,缺乏管束,還老是發(fā)出“恨鐵不成鋼”的感嘆,加重了孩子的自卑心理,使孩子對學習失去信心;還有些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忽視了孩子的心理需要,更有甚者一旦孩子達不到他的期望,就采取簡單的打罵方式,加重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對學習失去興趣,長此以往學習成績逐漸下降,淪為后進生。
2.從學校教育方面來講,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根深蒂固,陳舊呆板的教學及管理辦法,教師對待后進生的不良態(tài)度以及同齡人的漠視等都加速了后進生的產生。例如,現(xiàn)在語文教學方式仍然是傳統(tǒng)的“傳遞——接受式”,沒有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學方法呆板,教學形式單一,不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就產生了大量后進生。
(二)主觀原因
1.學習目的性不強
很多學生對學習沒有明確的目的,只是認為到了一定的年齡,父母要他們來上學。到了學校,學習也不認真,認為和同齡人在一起玩是最開心的事情,就一味貪玩,導致基礎差;有的認為讀書無用,上課不專心聽講,學習不認真,不求進取;有的自認升學無望,自甘落后,不求上進。
2.不健康的心理影響
一個學生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響到其學習的態(tài)度和學習成績的提高。后進生由于“后進”,在優(yōu)秀生光環(huán)的照耀下,更加顯得暗淡。得不到尊重理解,自身價值得不到體現(xiàn),于是在心理上就會覺得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導致他們自暴自棄,產生一種強烈的自卑感。
三、小學語文后進生轉化策略
后進生作為班級中不容忽視的一部分,在提倡教學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今天,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不僅是全面提高素質教育的要求,也關系到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
(一)善于挖掘閃光點,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苯處熅蛻撚谜\摯的心去喚醒學生,鼓勵學生,激發(fā)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自信心,使學生愿意學習,樂于學習。學習動機旨在說明人是為了什么原因而學習,為了什么原因而努力學習和愿意為學習付出多少努力,也就是說學習動機可以使我們認識一個學生為什么想要學,喜歡學習什么,努力學習要達到什么等等。如果一個學生的成就動機能被激發(fā)出來,他就會主動地努力學習,不斷取得進步。
(二)以誠相待,用師愛感化學生的自卑心
后進生雖然在班級中人數(shù)不多,但如果個個聽之任之,有些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會一落千丈。
(三)樹立榜樣,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
榜樣適合學生模仿心理需要,而且作為教育的手段,它也符合學生認識特點。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后進生變先進的人和事,作為后進生的學習榜樣,就更有說服力,更能觸動他們的心靈。
總之,后進生的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一定要注意對癥下藥。無數(shù)的案例證明,后進生并不是“朽木不可雕”,只要我們教育工作者獻出愛心、誠心、細心和熱心,每一位學生都能成長為社會的有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