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殖崇拜乃是人類一切崇拜中最根本的崇拜,這種崇拜具有人類所有宗教意識中最深刻最使人敬畏的自然屬性。在古人看來,男女戀愛、婚配的主要目的就是傳宗接代,繁衍子孫?!对娊?jīng)》中的不少詩篇里也潛藏著生殖崇拜的密碼,其中大量出現(xiàn)的花鳥蟲魚等生物,便浸潤著先民生殖崇拜文化的汁液,殘留著生殖崇拜文化的遺痕,有著深刻豐富的象征意蘊。
關鍵詞:《詩經(jīng)》;愛情信物;生殖崇拜
一、動物與生殖崇拜
鹿與婚姻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召南·野有死麇》一詩寫男子以鹿為贈物表達自己的愛情。詩里的狩獵者引誘懷春的少女,獻上獵物,也獻上舞蹈。這種情況下跳舞應理解為向異性炫耀自己的身軀之美,顯然是一種挑逗行為。詩的最后幾句是很難說在跳舞抑或在性交,也許二者兼而有之。由贈鹿而交合,生殖的欲望隱匿其里。
另外根據(jù)《禮記·昏義》1的記載,古代男女子結婚前,要到女家納征行吉禮,以雁或,鹿皮為贊,即所謂“委禽奠雁,配以鹿皮”。這種婚俗無疑源于男根崇拜,因為雁和鹿均是男根崇拜物。鄭玄《士婚禮》注“用雁為贊者,取其順陰陽往來?!辟Z《疏》2:“夫為陽,婦為陰,令用雁者,亦取婦人從夫之義?!痹凇墩倌稀ひ坝兴厉濉分?,鹿喻男、茅喻女,“白”取其純潔之意,男子以鹿為聘禮,以白茅包之,隱喻他們?yōu)榧儩嵉膼矍榻Y合而感到吉祥幸福。對于鹿皮,《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3說杻陽之山,有一種怪獸叫鹿蜀,“佩之宜子孫”。也就是說,佩用鹿皮有利于子孫昌盛。自然,這一習俗的形成是與鹿的繁殖眾多有關的。根據(jù)殷墟發(fā)掘和卜辭記載,鹿類數(shù)量在各類動物中居于首位。這說明直至殷商時期,鹿類仍是大量存在的,而且鹿類好成群出沒,也使人產(chǎn)生繁盛之印象。
二、植物與生殖崇拜
趙國華在《生殖崇拜文化略論》4中說:“從表象來看,花瓣、葉片可狀女陰之形,從內(nèi)涵來說,植物一年一度開花結果,葉片無數(shù),具有無限的繁殖能力。所以,遠古先民將花朵盛開、枝葉茂密、果實豐盈的植物作為女陰的象征,實行崇拜,以祈求自身生殖繁盛、蕃衍不息?!惫粼凇夺屪驽芬晃闹?,以“蒂”的初字是“帝”、“帝”本是花朵全形為例,認為崇祀植物是古人生殖崇拜的一種表現(xiàn)。5《召南·摽有梅》就是描述周族先民曾以梅象征女陰而對郊野之梅實行崇拜的。在上古那個萬物有靈的時代,先民們的巫術意識很濃。他們十分崇拜植物瓜果類子實的繁盛?!跋笳髋陨称鞯闹参镏校瑯淠救~片茂密、果實豐滿,最能體現(xiàn)遠古人類祈求生殖繁盛的愿望,因而最受初民的崇拜?!被ú莨瞎笳髋陨眢w的一部分,進而象征女性,后來又進一步發(fā)展為愛情的象征物。以瓜果子實相贈,也表達了他們對婚后相親相愛,兒孫滿堂的憧憬。如《陳風·東門之枌》描寫了一個女子在大樹下翩翩起舞,男子邀請她到南邊的郊外去參加歌舞會,女子欣然接受。在歌舞會上,女子送給他一束花椒,表示男子贏得了姑娘的芳心?;ń芬驗樽讯?,就被人們借喻為婦女多子。這里,女子以花椒相贈,表達了她對婚姻生活的美好愿景。
《詩經(jīng)》所述不少植物乃是生殖崇拜的象征物,它們或為木本植物,如桑(《鄘風·桑中》)、梅(《召南·摽有梅》)、花椒(《唐風·椒聊》)、棗(《邶風·凱風》)、木瓜木桃木李(《衛(wèi)風·木瓜》),或為草本植物,如芍藥(《鄭風·溱洧》)、芣苢(《周南·芣苢》)、蘩(《召南·采蘩》)、蘋(《召南·采蘋》)。有些象征女陰的植物后來變成了“吉祥物”,如從桃發(fā)展出的“桃符”。有的仍與促進生殖相關,如在花椒就與求子意識有關,漢代用椒房來稱皇后所住之宮室,即取其多子吉祥之意。這里要補充述說的是,花卉之所以用以象征比喻女性,是因為花朵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女陰是女人的生殖器官,前者成了后者的象征,二者恰到好處地對應了起來,反映出遠古人類對植物形態(tài)的觀察之細密。
三、高禖傳統(tǒng)與生殖崇拜
上古時期,正是在“生殖崇拜”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形成了"“仲春之月會男女”的風俗。周代“仲春祭高禖”乞子和“仲春會男女”婚配風俗,《禮記》和《周禮》有記載,《詩經(jīng)》婚戀詩中也有反映?!吨芏Y·地官·媒氏》載:“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無夫家者而會之?!薄皶信笔亲屵€未成家的青年男女自由相會、婚配。場合往往選擇在水濱澤泮,諸如楚國的云夢澤、漢水之濱,衛(wèi)地的桑間濮上、淇水岸邊。聞一多先生的《神話與詩》認為:“古代各民族所祭的高禖全是各民族的先妣?!?青年男女祭高禖的目的往往是為了求佳偶婚配,之后演變?yōu)榘戊?、游樂、戀愛等活動?/p>
漫漫寒冬終于熬過,大地回暖,萬物復蘇,一片綠色,春意盎然。這不僅給青年男女戶外的交往活動提供了可能,還直接刺激影響男女情欲的發(fā)生,使“春”逐漸成為男女情欲的借代。陽春三月,萬物勃發(fā),青年男女在河邊歡會,互贈信物,以成百年之好,而河水就是這愛情婚姻的見證?!多嶏L·溱洧》就表現(xiàn)了這一風俗,詩歌描寫了從溱、洧之濱踏青歸來的青年男女們,有的身佩蘭草,有的手捧芍藥,撒一路芬芳,播一春詩意。人們經(jīng)過一個冬天嚴寒的困擾,冰雪的封鎖,從蟄伏般的生活狀態(tài)中蘇醒過來,到野外,到水濱,去歡迎春天的光臨。詩歌記錄下他們的呢喃私語,俏皮調(diào)笑,而他們手中的芍藥和蘭草,便成為了愛的信物,情的象征。
參考文獻:
[1]陳子展."詩經(jīng)直解[M]."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
[2]趙國華."生殖崇拜文化略論[J]."中國社會科學,"1988,"1:"131-156.
[3]趙國華."生殖崇拜文化略論[J]."中國社會科學,"1988,"1:"131-156.
1夏垚瑤,浙江師范大學初陽學院,思想政治專業(yè)。
2佚名."禮記:"昏義[J]."1987.
3鄭玄,"賈公彥."十三經(jīng)注疏[J]."周禮注疏,"1980.
4山海經(jīng)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5趙國華."生殖崇拜文化略論[J]."中國社會科學,"1988,"1:"131-156.
6郭沫若."釋祖妣[J]."第一卷"[z]."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
7聞一多."神話與詩[J]."聞一多全集(一)."三聯(lián)書店出版,"1982,"1:"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