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內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促使很多人熱衷于追求經濟利益,而逐漸忽視了人文社會學科的存在意義及其價值,甚至出現文史哲毫無用處的說法。此錯誤觀點不僅不利于歷史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反而阻礙了其對現代經濟社會的功用。本文通過闡述史學的含義,對歷史教育在現代社會中的功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史學;歷史教育;現代經濟社會;功用
克羅齊認為:“一切歷史均為當代史”,而歷史教育的含義也應該結合現實,與時俱進。史學是歷經千年、整理而成的資料,匯集了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上千年的歷史。所謂以史為鑒,如何使前人的社會經驗被現代人吸取并加合理利用,是我們學習歷史的主要目的之一。歷史教育不僅是教會我們如何更好的生存、發(fā)展,也讓我們學會在經濟社會的影響下,更好的發(fā)揮歷史教育的功用。
一、史學的含義
歷史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其本質含義,即過去發(fā)生過的事件、活動等,二是現代人對過去事件的認識與理解。王學典在《史學引論》中將其總結為“實在的歷史”與“描述的歷史”。從廣義的角度看,歷史是世間萬物產生、發(fā)展及其滅亡的過程;從狹義的角度看,歷史則為人類自身經歷、發(fā)展的過程。歷史學作為一門學科,其研究的主要對象為狹義歷史,與人類自身發(fā)展緊密相關;而生物種類的產生、演變等廣義歷史則為古生物學家的研究對象。此外,和人類相關的藝術、知識等都有屬于自己的歷史,從這個角度來說,歷史學涵蓋了與人類相關的所有學科。歷史學作為獨立學科,其研究領域十分廣泛,涉及政治、文化、經濟、思想、風俗、軍事、地理、法律、科學技術等多個和社會生活相關的內容,因此很多史學家也可以兼任地理學家、經濟學家等,而化學史、物理史等專業(yè)特點十分明顯的學科則不是歷史學研究的領域。
歷史學和其他人文學科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歷史學是一門科學。第一,歷史學的研究對象具有客觀性、真實性,它作為真實的歷史存在,不以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第二,歷史學所承擔的任務具備科學性,它是人類實現自我認識及自我完善的客觀認識,其作為反思性科學,是探索并研究具體歷史及內在規(guī)律的科學。歷史學的現實意義在于,發(fā)現歷史真相,還原歷史事實,通過探索人類發(fā)展中的各項規(guī)律指導現實。這和史學的功用密切相關。
二、歷史教育在現代經濟社會的功用
1.歷史教育能夠讓人們以史為鑒
通過學習歷史,人們可以受到更多的教育,能夠以史為鑒。唐太宗李世民認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逼涫穼W自覺成為了貞觀之治的主要思想之一,并形成了貞觀之治的偉大成果。除此之外,《資治通鑒》作為司馬光主編的多卷編年體史書,總結了古代的政治謀略及成就、得失等,且東西方史學都比較注重歷史的垂訓作用。流傳千年而不衰的歷史典故均以客觀的歷史事件為依據,向歷代君王及百姓傾訴著人生經驗,從而為后世發(fā)展提供了借鑒。
2.歷史教育影響深遠
一個民族具備悠久的歷史,說明它具有豐厚的文化內涵,利于民族自豪感的樹立。每個人都會對自己的民族有強烈的歸屬感,這種歸屬感可以為本民族形成強大的凝聚力。人們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會得到很多啟示,學會評判歷史進程中的是非對錯,進而完善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3.歷史教育可以鍛煉人的思維方式
歷史教育是以史料為證據展開的。學習研究歷史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客觀實際進行,這在很大程度上使人們的思維更加嚴謹,做事更加細致。此外,進行歷史研究時,常會涉及心理學方法、社會學方法以及計量分析方法,這種跨學科研究方法很好的鍛煉了人們的綜合分析能力。同時,思考歷史問題時,人們還會不自覺的進行逆向思維或者聯想思維的鍛煉,比如,項羽自刎烏江后,劉邦得到了天下,假如項羽安全渡過烏江,那么歷史又會發(fā)生怎樣的轉變,諸如此類的思考,能夠完善人們的思維方式,鍛煉人們的思維能力。
4.歷史教育的學術價值較高
歷史教育在學科體系建設中具有重要價值,其學術價值比較高。歷史學的學術價值在于求真,而社會價值則在于致用,因此,歷史教育的功用在于寓致用于求真之中,通過研究歷史,再現了很多空白的史實記錄,一旦沒有這些資料,其他相關學科勢必也缺乏研究依據,進而出現研究缺陷。進行歷史教育時,通過具象過渡為抽象,在尋找規(guī)律的過程中指導其他具體學科不斷進步。因此,歷史具備整合其他學科、進行跨學科研究并共同發(fā)展的作用。
5.歷史教育能夠為社會創(chuàng)造一定的經濟效益
很多人認為,歷史教育沒有實際作用,而歷史學的發(fā)展與研究都需要國家撥款進行,無法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經濟收益,這種觀點明顯是錯誤的。在現實中,歷史與文化遺產、旅游業(yè)等是密切相關的,我國歷史悠久,文化遺產十分豐富,各類名勝古跡都是人們假期旅游的最佳去處,它們在旅游行業(yè)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此外,很多歷史文物的價值都比較高,大量民間文物的存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古玩市場、拍賣市場,并為經濟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除此之外,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很多古裝劇都廣受人們的青睞,有力的推動了我國影視行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經濟價值。
三、歷史教育的發(fā)展
現代社會經濟的功利主義十分盛行,學科是否受人們歡迎,與其創(chuàng)造的經濟價值大小具有密切關系。雖然有部分人對歷史教育充滿興趣,但更多的人卻因為就業(yè)、薪酬等多方面的因素步入其他崗位,對史學工作提不起一絲興趣。歷史教育要想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就要結合我國的民族性與時代性,通過多種途徑增進人們和歷史的關系。比如廣受歡迎的《百家講壇》節(jié)目,以觀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拉近了百姓與史學的關系,促使文化逐漸向通俗化方向發(fā)展,這不僅符合老百姓的精神需求,也利于歷史學的傳播,利于歷史教育的普及。但這種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人民的文化水平素質整體不高,對史學的追求也比較低。因此,史學發(fā)展要結合客觀實際,與時俱進。
四、結語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對世界歷史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歷史教育的功用也無法忽視,在現代社會經濟的影響下,人們更加注重經濟效益的追求,而忽視了歷史教育的作用。只有充分認識歷史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的價值,才能更好的進行歷史教育,發(fā)揮其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的功用。
參考文獻:
[1]呂改玲.中學歷史教育功用芻議[J].大江周刊:論壇.2012(06).
[2]劉雅芹.改革開放以來史學界史學功用觀之嬗變[D].山東大學:史學理論及史學史.2009.
[3]張立芹.中國高等院校歷史教育之困境及對策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yè).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