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鑒于語文的重要性,針對現(xiàn)今的小學語文課堂效益提升存在的問題,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論述,將對如何提升小學課堂效益提出一些建設性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效益
課堂的效率的含義并不是指一堂課講完了,而是指學生在有限的一堂課中得到了發(fā)展。針對以上的現(xiàn)狀,根據(jù)多年的實踐經(jīng)驗,遵循新課標的要求,筆者對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課堂效率做出了如下分析:
一、明確語文教育的真正含義
語文教育不僅僅提供一種交際工具,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在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思想品格和道德修養(yǎng)。語文是一種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明確語文教育的真正含義,可以幫助教育工作者,明確自己的教育目標。比如在講白居易的《草》時,或者在講《亡羊補牢》這個寓言故事的時候就不是僅僅讓學生死記硬背課文,背寫生字,二是要進一步啟發(fā)學生,通過靈活多變的教育方法,使學生感悟古人的智慧,領悟其中的精神,從而進一步的指導自己的人生,這是語文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二、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節(jié)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它是指一節(jié)課內所要預期完成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三維目標。小學生的語文教育要有的放矢,筆者在這里主要提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小學生要有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師的每一節(jié)教學目標應該具化,并且應該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當前的能力水品,做到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tǒng)一。教學目標的制定盡量考慮到不同層次水品的每一位學生。比如針對低年級學生,可以設定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小組競賽或游戲的方式來學習本節(jié)課的生字詞,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多媒體,讓學生直觀的感受本節(jié)課內容,如在講《春天》的時候,可以放一些關于春天的美景,讓學生去感悟大自然,感悟春天的美景,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可以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自己解決生字詞的問題,對于課本的重難點可以通過提問題的方式解決??傊?,教學目的的設置至關重要,可以讓學生的學習任務明確化,教學任務也可以輕松的完成!
三、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
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是經(jīng)驗和觀察,提出一下幾種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是江蘇省特級教師李吉林首創(chuàng)的,情景教學法可以擴大教學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通過圖文聲像等途徑,獲得全方位的感官認識,比如對于《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教師可以找?guī)讉€學生通過演話劇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這樣的話既適應孩子的天性,又能很快的使學生融入到課堂上去。另外也可以充分的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利用多媒體,也可以很快導入課文,比如在《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課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的方法,利用網(wǎng)上的教育資源,讓學生們對于西沙群島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方便的話也可以提前組織活動,去實地參觀,這樣也有利于本節(jié)課的學習。
2.提問法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是傳道式的教學,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應當充當教學的指導者,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教師可以通過事實、例子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的自學愿望,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問題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而不簡單是“是或不是”“對與不對”的問題。比如在《西門豹》這一課中為了讓同學們了解到迷信的危害性,我可以設計以下的問題:我設計了一個問題:為什么西門豹知道巫婆和官紳的騙局,卻不直接第一時間就把他們抓起來殺掉呢?意在讓學生明白以前老百姓是被迷信所惑了,西門豹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廣大百姓能在送新娘現(xiàn)場真正看清壞人面目,不再被迷信所害,在回答問題的同時,學生也受到了生動而深刻的尊重科學的教育。
3.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法
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可以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這種方法有利于人際交往,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生不僅解決了問題,獲得了知識,而且會在這個過程中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掌握新的學習方法。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尊重學生的看法,讓學生暢所欲言。
以上方法的使用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全面的發(fā)展,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樣將會使的課堂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處理好教師和學生的角色
四、結語
新課程標準表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應該擁有現(xiàn)代教師的專業(yè)素質,主要包括知識素質、能力素質和專業(yè)情意。學生與教師之間要建立一種合作者的關系,雙方要平等同時教師要處理好自己的道德形象、文化形象和風貌形象。教師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真善美,另外教師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基礎知識要廣博深厚,不僅“授之以魚”,而且“授之以漁”。這樣的師生關系和教師魅力才能吸引學生有興趣學習,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內得到更多的發(fā)展。
提升小學生的語文課堂效率,是一個長遠的過程。筆者在本論文中主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提升課堂效率,以上的策略分析著重于通過各種方式使得語文教學在課堂上充滿樂趣,但是語文課畢竟是語文課,不能搞成活動課,所以,同儕教師實踐的時候,要注意抓住語文教學的本質,不偏離其軌道!同時隨著心理學的發(fā)展,筆者認為,對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課堂效率還可從心理學的角度更加深入研究,探索小學生的心理,整合出更科學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張輝,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育精論》.
[2]楊清平,小學語文如何保持良好的課堂效益.
[3]楊紹玲,新課標視野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6,第3期.
[4]許暉,精講: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恒久利器,《教育研究小學時代》.
[5]楊菊卿,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益之我見,《學科建設》,201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