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萬事貴乎始”,“開頭第一句是最難的,好像音樂里定調一樣,往往要費好長時間才能找到它。” 數學教學也是如此。如果教師在導入新課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精心設計好導入的方法,用貼切而精練的語言,準確、巧妙地導入新課,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其注意力。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本文簡要論述了問題導入和實驗導入兩種方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導入
精彩的導入是開啟新課的鑰匙,是學生已有知識與新知識的橋梁,是新樂章的序曲,更是學生情感的起博器。好的導入方法,可以很快抓住學生心理,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使課堂更加活躍,使教學更加有效。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聯系教材與學生的實際,設置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提出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币虼私虒W導入新課時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設置疑問。實踐證實,疑問、矛盾、問題是思維的啟發(fā)劑,而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恰恰從疑問和好奇開始。教師以提問適當的問題開始講課,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刺激學生的好奇心,引起其積極思考。如有些教師在講授“負數”時,先問學生“2-1=?”“1-2=?”這樣的問題對初一學生來說很有吸引力。對被減數小于減數的問題,學生會說“不夠減”。教師接下來會問:“欠多少才夠減?”“欠1?!边@時可引進記號“-1”表示“欠1”,并指出:除0以外的數前寫上“-”所得的數叫負數。這樣導入新課既讓學生了解負數的意義,又弄清導入負數的目的。但需要指出的是:所提的問題難度要適當,既要學生面對適當的困難,以達到引起探索的愛好,又不能太難,要使大多數學生能夠入手,不然就達不到導入新課的目的。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的課堂氣氛?!笨梢?,營造民主、平等、和諧、開放的課堂氣氛是多么重要。如果教師根據課堂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由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的新課導入往往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講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時候,設置了較吸引學生的問題情境:“根據籃球比賽的規(guī)則:贏一場得2分,輸一場得1分。在某次中學生籃球比賽中,一支球隊,賽了若干場后積20分,問:該隊贏了多少場,輸了多少場?”這樣的問題豐富了學生從問題到二元一次方程的感受,同時也加深了其對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學啟于思,思源于疑,懸念和疑問是牽制學生思維的線,青少年好動好奇又好勝,我們應抓住學生心理特點設置懸念,提出疑問,激發(fā)求知欲。設置懸念的引入手法,在影視劇和故事當中經常被應用,我們對此并不陌生。懸念就是靈感集成的火花,它能使人們產生心理追蹤,造成一種“欲與知不得,欲罷不能”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tài),具有強烈的誘惑力,誘導人們興致勃勃地去猜想,激起探索追求的濃后興趣,乃至非要弄個水落石出不可。懸念的設置,在技巧上應是“引而不發(fā)”,令人深思,富有余味。
瑞士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興趣是能量的調節(jié)者,它能支配內在動力,促成目標的實現”,所以以用趣味性實驗引入新課,旨在激趣。如在講乘方運算時用“拉面”引入新課,一是有趣,二是易接受。學生可以在課前后去拉面館去,觀察廚師操作?;蛞髮W生用一張報紙對折再對折(報紙不得撕裂)直到無法對折為止。讓學生猜猜看這時報紙有幾層?再把結果表示出來引出乘方概念。這種引入新課方法,必須符合數學本身的科學性,違背科學性的引入即使生動,有趣也不可取,甚至會出現“喧賓奪主”的后果。
根據初中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眼、手、口、腦協同活動,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 在講 “二次函數的性質應用一圖形面積的最值求法”時,給每位同學發(fā)一根60cm長的鐵絲,請學生彎成一個長方形,問誰能彎成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最大?通過競賽自己悟出道理,嘗試著成功,將使學生增強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的內部動機,也會使學生興趣向高級的方向轉化。在講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時,課前布置學生制作一個簡易測平儀(仿照書上的“想一想”),上課時可先問學生,請用你的測平儀測量一下你的書桌面是否水平?怎樣測呢?為什么可測是否水平?學了本節(jié)知識后便可獲解?;顒邮莻€人體驗的源泉,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建構新的知識、新的信息,因勢利導,幫助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新的知識必須通過教師的演示或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在演示或操作過程中使學生獲得新知識的導入方法。這種方法的共同點是動手操作,一是通過教師動手演示,學生由于好奇心而聚神觀察、思考、猜想,教師演示教學可以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使學生形象、具體|、生動、直觀地獲得知識,掌握技能;二是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探索知識,獲得親身感知,發(fā)現真理。從而在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探索精神,使學生從中享受發(fā)現真理的快樂。
總之,數學新課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絕不只有這兩種,選擇的依據主要是教學內容的特點和面向全體學生。靈活選擇,恰當運用,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其學習自覺性,使學生變 “被動”為“主動”,變“苦學”為“樂學”,變“學會”為“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