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板塊,學生的寫作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因為寫作能力是一種創(chuàng)造,正因為其創(chuàng)造性,也就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墒乾F(xiàn)在的初中學生作文能力甚是低下:一提到作文,他們不是覺得無啥可寫,就是詞不達意或?qū)懖痪唧w;不是老調(diào)重談,就是東拼西湊。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我們的作文教學住往帶有應試目的。教師拼命地教學生作文的應試技巧,如何安排結(jié)構(gòu),如何構(gòu)思、怎樣立意等條條款款鋪天蓋地的傳授給學生,當然,我們并不是否認作文技巧的傳授,可在傳授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美。法國雕刻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大凡好文章好作品皆來源于生活,因此,我認為教給學生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把學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很有必要。筆者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落實的,現(xiàn)闡述出來,愿它能讓教學一線的語文老師們從中受到點滴益處。
一、在學校生活中觀察,尋找寫作素材
中學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學生最熟悉的是老師和同學,他們對學校生活非常熟悉,對校園環(huán)境也了如指掌。但是,如果老師不引導學生留心觀察,不引導學生進行有序思維,學生也難以用語言表達出對學校生活的熱愛之情,難以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有時,我有意讓學生注意觀察從上課鈴響到上課開始之間同學們的動作、表情等,上課后引導同學說出自己觀察到的情景。并把自己觀察到的情景記下來。例如,同學們寫《我們班的同學》時,學生從班級的同學中搜尋有特點的同學,比如:學習標兵、體育之星、搞笑之星等等,在課上我先組織學生進行評選,并且說明當選的理由,學生在評選中積極性很高,這都和學生的平時的觀察是離不開的?!段业某踔猩睢犯且皇て鹎永耍瑢W生上初中后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對初中生活更是有話可說,而且感受頗深,學生寫作文時可真稱得上是“為有源頭活水來”。以此為契機,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并且及時進行記錄。記錄后學生就積累了許多寫作的素材,學生養(yǎng)成了寫日記的習慣。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學生加以引導、訓練。如:常帶學生外出觀察事物的多樣性和獨特性。培養(yǎng)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這樣學生在寫作時,就可按觀察所得,有條理的寫下來。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訓練了學生嚴密的思維能力。持之以恒,學生在生活中就養(yǎng)成了良好的觀察習慣。對于今后的作文來講很有幫助。
二、在家庭生活中尋找、積累作文素材
中學生除了上學外,其余的時間一般在家里度過。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當然也是學生作文的無盡源泉。可現(xiàn)在的情況是,一方面學生生活面窄,造成了學生作文內(nèi)容干癟,沒什么可寫;另一方面作文走入了嚴重的誤區(qū):作文拋棄了實實在在的生活,而且端起架子去胡編生活。這樣一來,把本來最有創(chuàng)造力、生命力的作文陷入了說假話、說空話的絕境。難怪學生的作文中出現(xiàn)了許多讓人啼笑皆非的內(nèi)容,這都和學生的生活常識缺乏有聯(lián)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終生老師。要讓學生練習寫人的文章,可以寫父母,可以寫其他的親人,還可寫老師、同學等。要讓學生練習寫事的文章,可以讓學生寫各種家務勞動或家庭趣事等。如”:母愛”為話題進行寫作時,我讓學生從家庭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如:你回到家之后穿上的拖鞋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上學之前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吃飯的時候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回家后細心觀察,從中有很大的收獲。第二天,在課堂上學生積極發(fā)言,說了很多他們以前沒有發(fā)現(xiàn)的細節(jié),正是由于細心的觀察,學生才能用心感悟到了父母對他們的愛,也同樣在他們心中深深的愛著他們的親人,正是在愛的觸動下寫出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文字。并且都說自己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既教育了學生又積累了寫作素材。除了這些,我還要求學生在日記中記錄家庭生活中的小事,并且利用合適的時機進行交流,并說說自己對此事的感受,這樣就積累了更多的寫作素材。
三、在社會生活中思考,豐富寫作源泉
1.以社會為背景,指導學生觀察生活
作文教學中的即興觀察或有意觀察都是認識生活獲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時,我們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并有意引導學生去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如觀察鄉(xiāng)村、街道的重大建設與細微變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設施的添置......觀察社會各階層人物的工作表現(xiàn):如民警指揮交通,退休老工人維持社會秩序,醫(yī)生熱情為病人治病,營業(yè)員服務周到,教師關(guān)心熱愛學生,勤勞節(jié)儉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尊老愛幼,同學之間友愛幫助......觀察大自然的樹木花草,蟲魚鳥獸,日月星空,小訶田野,瓜果蔬菜......通過觀察,激起學生的作文興趣,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陶冶學生的情操。
2.以活動為載體,組織學生參與生活
有意識組織活動,使學生有可能積累到較典型的寫作材料,這不僅關(guān)系到作文教學的成功與否,也關(guān)系到能否引導學生認識生活的過程中,深化作文主題,如進行寫作文訓練時,若單靠作文指導時啟發(fā)學生選材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往往會一時想不起來而無從下筆。那么在作文前我們組織學生開展“夸......”或“我佩服(他)她......”“他真行”等演講形式的主題班會,學生就會有較多時間去有意回憶,搜集所寫人物對象的材料,這樣,既可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產(chǎn)生作文的興趣,又可選取出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典型材料,在記事方面我們配合重大節(jié)日組織學生舉辦聯(lián)歡會,游藝會,利用中隊活動召開“談天說地”“暢想未來”“世界之最報道”“中國偉大介紹”“著名風景區(qū)導游”“地球吶喊沙龍”......平時組織學生郊游,參觀工廠,深入農(nóng)村......讓學生自辦活動“周末大家樂”“早晨新聞發(fā)布會”......定期舉行校園文化藝術(shù)節(jié),體育運動會,“看我露一手”擂臺賽......讓學生的表現(xiàn)意識得到培養(yǎng),才華得到展示,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3.以實踐為契機,引導學生體驗生活
實踐出真知,我們從作文教學的需要出發(f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為積累作文材料而進行社會生活實踐,如種植花草樹木,讓他們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飼養(yǎng)蟲魚鳥獸,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參與家務勞動及公益勞動,體驗勞動的滋味,考察家鄉(xiāng)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從而懂得保護環(huán)境。
魯迅說過:“此后如要創(chuàng)作,第一須觀察”;葉圣陶認為觀察是“基本要項”;老舍主張“養(yǎng)成觀察生活的習慣”。生活是豐富的,也是練筆素材的大倉庫,我們應幫助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身邊熟悉的寫作題材,相信學生們的寫作能力就會不斷的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