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絡并行電法探測原理
直流電法探測是以探測區(qū)域的電性差異為基礎的,由于構成基巖的巖石與其上的松散層介質存在較大的電性差異,因此可以采用電法探測技術劃分出測線下方基巖界面的展布情況。傳統(tǒng)電法勘探有電測深、電剖面和高密度電法技術,本次探測中采用的是網絡并行電法技術。
并行電法是在高密度電法勘探基礎之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技術。它既具有集電測深和電剖面法于一體的多裝置、多極距的高密度組合功能;同時,還具有多次覆蓋疊加的優(yōu)勢,大側向探測距離為電極控制段的長度。由于采用網絡并行技術,在數據采集時具有同時性和瞬時性,使得電法圖像更加真實合理,大大提高了視電阻率的時間分辨率。
并行電法儀是智能電極與網絡系統(tǒng)的結合,實現了網絡并行電法勘探,完全類似于地震勘探的數據采集功能,從而大大降低了電法數據的采集成本。根據電極觀測裝置的不同,網絡并行電法數據采集方式分為兩種:AM法和ABM法。這兩種方法供電采集電位數據如圖1所示。
二、網絡并行電法在仰峰水庫滲漏探測中的應用
1、工程概況
仰峰水庫集雨面積2.4km2,總庫容22.4萬m3,相應水位為127.25m,正常庫容17萬m3,相應水位為126.0m。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的?。ǘ┬退畮臁4髩螢檎惩列膲ι皻?,最大壩高12.88m,壩頂寬4m,壩頂長145m。溢洪道位于壩左側,為正槽寬頂堰,進口凈寬25.5m,堰頂高程為126.0m。
水庫于1964年11月開始清基動工興建,至1965年5月完工。水庫建成后第二年在右壩頭、壩身及壩址均發(fā)現滲漏,1986年在右壩頭進行鉆孔灌漿處理,后又進行套井回填處理,1993年在大壩中段和左壩頭又發(fā)現漏水,1994年春進行套井回填處理,1995年大壩中部壩址和左壩頭菜園山坡下漏水,1997年冬進行水泥灌漿處理,1999年對大壩壩基進行灌漿處理。2013年,對溢流堰堰基及與左壩頭接觸部位進行了灌漿處理。
經過數次除險加固措施后大壩壩基滲漏范圍有較明顯的減少,現狀大壩下游馬道左壩腳及消力池位置壩腳存在明顯滲漏點。大壩下游馬道左壩腳滲漏點表現為庫水位較低時不明顯,當庫水位較高時出現漏水,2013年灌漿后漏水量明顯減少。消力池位置壩腳滲漏帶經年有水滲漏,經過現場量測,該滲漏帶漏水量約為0.832(L/S)。
2、勘探目的
本次勘探主要目的是查明壩體漏水原因,為水庫大壩除險加固提供地質資料及依據。
3、電法測線布置及數據采集分析
(1)測線布置及設備使用
本次在大壩共布置并行電法測線3條(詳見電法測線平面布置圖)。測線CX1沿壩頂軸線布置,電極距為2.5m,起點位于溢洪道右邊墻,壩體段測線長度為140m;測線CX2位于下游壩坡,距壩頂斜長為5m,與測線CX1高差約2.2m、水平距離7m,電極距為2.5m,壩體段測線長度為140m;測線CX3沿溢洪道進口橫向布置并延伸至上游壩坡,電極距為1m,測線長度為60m。
本次電法勘測主要使用設備為:①NPEI-DHZI-1網絡并行電法勘探系統(tǒng)1臺;②NPEI-DHZI-2電源模塊1臺;③電法大線(極距為1m)1根,線纜總長69m;④電法大線(極距為2.5m)1根,線纜總長163.5m;⑤筆記本電腦1臺。
(2)數據采集及分析
根據壩體縱向視電阻率剖面(圖2所示),測線CX1與CX2成果具有很好的連續(xù)性,大壩右壩段壩體(踏步向右10m左右)相對左壩段視電阻率明顯偏低;根據反演后的真電阻率剖面(圖3所示),壩頂軸線樁號65~85m,90~120m范圍,深度5~15m左右存在低阻異常區(qū),可能存在局部滲漏。
溢洪道進口目前剛剛完成帷幕灌漿處理,電阻率剖面反映距左邊墻5~17m段范圍,深度2~4m左右存在低阻異常區(qū),可能與局部水泥漿液未固結或仍存在局部滲漏有關。
電法是通過介質的電性差異反映各種巖土體的物性差異,低阻異常區(qū)一般可解譯為滲漏薄弱區(qū),發(fā)生滲漏隱患的可能性較大。為進一步確認隱患,可對低阻異常區(qū)進行鉆孔探查,通過鉆孔完整取芯、現場注水試驗,進一步探明滲漏薄弱區(qū)。
4、低阻異常區(qū)的補充勘探
通過前期網絡并行電法探測技術,分析出了仰峰水庫相對低阻異常區(qū),基本確定了大壩防滲薄弱帶。后期,為了驗證物探成果,徹底查明大壩滲漏原因,仰峰水庫在低阻異常區(qū)進行了補充勘探。主要采取鉆孔勘探,輔助以探坑、埋設測壓管等勘察方法,通過注水試驗及一定時期測壓管水位觀測分析大壩的滲流狀態(tài),最后得出綜合結論。
5、勘察結論和建議
通過前期網絡并行電法物探,加上后期在低阻異常重點地段進行補充勘探,仰峰水庫的漏水主要原因得以確認。
建議在后期的水庫除險加固中采取垂直砼防滲墻處理壩體、壩基和堰基,但施工時應注意壩基含粘性土碎石層坍孔問題?;蛘邏误w采用套井,壩基覆蓋層采用超細水泥粘土灌漿、壩基巖體利用帷幕灌漿,局部滲漏嚴重地段采用雙排加強處理。
三、經驗總結
在水庫大壩滲漏探測中,通過網絡并行電法的應用,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快速確定大壩防滲薄弱帶,為后期鉆孔勘探指明了方向,減少了不必要的盲目勘探。和傳統(tǒng)的鉆孔勘探方法相比,網絡并行電法在探測水庫滲漏工作中具有速度快、周期短、定位準、投資省的特點,非常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