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岱慶
人生“洼地”覽奇觀洶涌奔騰是流水在遇到洼地時的奇觀
——題記
本刊記者 張岱慶
北京西南郊,相較高樓林立車水馬龍擁擠喧雜的鬧市,坐落在這里的北京市殘疾人文化體育指導中心,似乎寂寥和靜默了許多。
寂寥而靜默嗎?一群處于人生“洼地”的270多名殘疾青年,正在關心下一代、關愛青少年、展示燦爛人生的氛圍中向理想奮進,去摘取全國乃至世界體壇競賽的獎牌,用毅力、汗水、淚水去澆開絢麗的生命之花!這里,儼然成了這些弱勢青年群體實現(xiàn)人生夢想的搖籃!
殘疾人,生理上常被人稱為人生的“洼地”。談起關愛殘疾青年,鼓勵指導他們自強、自立、自信、拼搏的有關情況,北京市殘疾人文化體育指導中心主管體育工作的副主任王宜安不假思索地向我們介紹了中心這幾年殘疾青年在國內外大型體育競賽中拿到的成績——
全國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33個體育單位中,北京市殘疾人體育競賽,位列全國八強。冰壺項目,2015年首次納入殘運會,在第九屆全國殘運會上,北京隊一舉拿下了冠軍,獲得了首金;今年2月在瑞士舉行的世界冰壺錦標賽上,北京隊取得了前5名;2014年世界殘疾人乒乓球錦標賽,北京隊榮獲4金1銀;2014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北京殘疾人乒乓球隊榮獲3金2銀……正常人在激烈的競賽中取得好成績,都是千難萬難,殘疾青年在生理上已經(jīng)是弱勢,要取得好成績更是難乎其難!這些殘疾青年在人生的“洼地”上硬是用心血和汗水澆灌出如此的成績,當我們乍聽到和乍看到時,真是感到震撼和耀眼!中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主席張海迪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過:“我為殘疾人運動員不怕困難,奮力爭先的精神感動,只要敢上賽場的就是英雄。”
哦,這些殘疾青年無愧這個美名——英雄!
打鐵先得本身硬。訓練英雄,就要精選英雄教練。北京市殘疾人文化體育指導中心精心選聘英雄教練,這里僅以白剛為例——
白剛,輪椅乒乓球教練。曾是陜西省殘聯(lián)輪椅乒乓球運動員。2004年,他在福州舉辦的全國殘疾人乒乓球錦標賽中第一次奪得男子輪椅乒乓球TT5級單打冠軍;2005年第一次代表國家隊出征,就在香港國際殘疾人乒乓球公開賽中榮獲男子輪椅公開級、TT5級單打和團體三項冠軍;2005年6月,在馬來西亞舉辦的亞洲錦標賽上,先后戰(zhàn)勝了2004年雅典殘奧會男單冠軍等多名高手后奪得TT5級單打冠軍;2008年在北京舉辦的殘奧會上,奪得男子TT5級團體亞軍;2010年在廣州舉辦的亞殘運會上榮獲男子TT5級單打冠軍和團體亞軍……2012年,北京殘疾人文化體育指導中心把白剛招到了自己的旗下,做輪椅乒乓球領軍人物。白剛到任,采取三招:一是練技術。他身體力行,給隊員講,給隊員演示,陪隊員練。他還給隊員放光盤,用多媒體教學。二是讀書,提素質。他買來書給隊員們看,要求隊員必讀。每周三下午作為學習時間,要求隊員身體的肌肉可以放松休息,但大腦不能完全休息。讀《美國西點軍?!罚瑢W鄧亞萍的拼搏精神,學原世界乒乓球冠軍莊則棟,學原網(wǎng)球世界冠軍李娜,學《樸槿惠》,政治的、軍事的、技術的,都成了白剛教育隊員的教材,讓隊員開眼界、增勁頭,讓隊員學有方向、練有抓手、賽有目標。三是練腦子,練思考。白剛還組織隊員學象棋,以此訓練隊員勤思考、頭腦活,增強在乒乓球競賽中的隨機應變能力。經(jīng)過這一番“折騰”,隊員驚人的變化產生了:
詹達順,海南來的隊員,來時竟敗在了隊里最差的女隊員手下!8個月后,一掃所有的女隊高手!2015年成都殘運會上,他取得了男子輪椅乒乓球TT5級單打和團體兩枚銀牌。
薛娟,北京輪椅乒乓球女子TT3級運動員,從過去的苦練到后來的巧練,球技有了很大提高。2013年入選國家殘疾人乒乓球隊后,在國內外殘疾人乒乓球比賽中多次拿到金牌和獎牌,目前正在備戰(zhàn)巴西的殘奧會。
北京殘疾人文化體育指導中心還按中國殘聯(lián)對殘疾運動員的集訓安排,把自己的隊員許從軍、褚貝貝、張布池送到殘疾人越野滑雪隊培訓。
朱德文,中國殘疾人越野滑雪隊主教練。技術精湛,寬嚴分明。用隊員的話說:朱教練訓練時黑臉,休息時紅臉,平時是憨憨的笑臉。殘疾青年越野滑雪項目是體能項目,挑戰(zhàn)人的是體能極限。與其他體育項目比較,大冬天在零下30多度的山地雪場訓練,單薄的訓練單衣,乍出去直打哆嗦,練一會汗水騰騰,訓練結束一身霜,又冷又苦又累。但是因為此項目沒有納入全運會,隊員的待遇與其他項目有很大的差距,致使隊員思想波動,影響情緒,影響訓練。有的隊員在訓練了一段時間或者參加一次比賽后,悄然離開了隊伍,有的改換門庭,跳槽去了別的項目。人心不穩(wěn),隊伍難帶。針對這種特殊情況,朱德文教練的壓力增大了。他除了教技術,更擔起了暖人心、攏人心、凝聚隊員向心力的重擔,既當教練,又當家長。
朱德文(前中)教練和他的越野滑雪隊員在亞布力滑雪場
隊員的生活,朱德文抓——他讓副教練戰(zhàn)余超山上山下地來回跑上百里路給隊員們取送各種郵件,責成戰(zhàn)余超更多地關心隊員們的日常生活,溝通隊員們的感情;隊員的訓練,朱德文抓——他讓副教練單清國更多地注重技術,手把手地教,反復耐心地示范,和隊員們打成一片;隊員的特殊情況,朱德文抓——哪個隊員有個頭疼腦熱,朱德文像家長一樣問長問短,找醫(yī)找藥。就連他知道了隊員宋小楠過生日,他也管,他自己掏錢給宋小楠買蛋糕,讓隊友們一起去為宋小楠祝福,讓孩子們在歡快的親情中增進友誼,從而增強隊伍的凝聚力。遠離家里,遠離親人,在冰雪的深山,朱德文就像一塊磁鐵,把殘疾青年隊員吸引在自己的身邊。隊員們把這種親近凝成了訓練動力,轉化成了競賽的輝煌。2015年4月在俄羅斯?jié)h特曼西斯克舉行的第十八屆冬季聽障奧運會上,這支建隊晚、從來沒參加過世界大賽的聽障越野滑雪隊,在俄羅斯、加拿大、美國、烏克蘭、法國、德國等強隊如林的激烈競爭中,中國隊的張孝坤、王立國、任建超幾名隊員卻出人意料地奪取了越野滑雪3×10公里男子接力銅牌,雙人追逐、團體疾速銅牌,取得了中國聽障越野滑雪在國際大賽中獎牌零的突破,為中國聽障越野滑雪隊的歷史填上了輝煌的一筆!
滑雪場地飛滑的隊員
殘疾隊員在拼搏的同時,北京市殘疾人文化體育指導中心副主任王宜安的心中一直縈繞著這樣一個念頭:孩子們已經(jīng)是殘疾人了,是弱勢群體。他們進行專業(yè)化訓練,要付出比正常運動員更多的努力和血汗,所以,他們理應和正常運動員有相同的訓練和競賽待遇。經(jīng)過縝密的思考,2011年,王宜安拿出了一份關于殘疾運動員訓練競賽待遇和其他正常運動員相同的報告。在征詢同事們的意見時,有的同事看了搖頭:“上面能批嗎?!”王宜安:“看到了問題,就要爭取解決!”上報北京市政府,領導問:“你們的依據(jù)是什么?”王宜安:“依據(jù)是:一樣付出心血、一樣為國爭光、一樣都是我們的運動員,待遇怎么能不一樣呢?”出乎意料,領導笑了:“好!”揮筆簽批!
王宜安經(jīng)常走進訓練場地,和運動員、教練員們在一起。運動員訓練量大,消耗大,需要在伙食上給予適當提高,補充運動的能量。運動員當時的每天30元伙食費顯得不足,保證不了孩子們大運動量的需要。王宜安經(jīng)過調查研究,2013年向北京市財政局上報了一份有理有據(jù)的增加伙食費的報告。很快,得到了批準,伙食費一下子提到了75元,和正常運動員同一標準。運動員每頓保證6個菜,加上涼菜和湯,達到10個菜。主食為饅頭、米飯、糖包,并且保證雞蛋、牛奶、水果的供給。用王宜安副主任的話說:“關心青少年,要落實在具體行動上。我們努力的方向是:給弱勢青年創(chuàng)造條件,改善環(huán)境,讓他們發(fā)揮最大的能量,去自立自強、挑戰(zhàn)人生、挑戰(zhàn)自我,為北京市扶持殘疾人體育事業(yè)增榮譽,也為北京市關工委關愛弱勢群體拼搏添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