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高職院校大學生面臨的一些心理問題以及來自各方面的困難與壓力狀況,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抗挫折教育顯得十分必要。通過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受挫狀況,并實施有效的抗挫折教育,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健康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 挫折教育 承受力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5(b)-0129-02
挫折教育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其關系著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人格的建立健全以及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最終實現(xiàn)等。但是,挫折教育在當前高職院校里的實施狀況卻不容樂觀,面對高職院校大學生面臨的一些心理問題以及來自各方面的困難與壓力狀況,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抗挫折教育顯得十分必要。通過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受挫狀況,并實施有效的抗挫折教育,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健康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 高職院校大學生挫折現(xiàn)狀調查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當代大學生特別是高職院校大學生面臨著來自學習、生活、家庭、人際交往以及就業(yè)等各個方面的困難與壓力,這些困難和壓力所產生的挫折感經常困擾著他們。從近期我們對學院195名來自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學生所進行的《關于大學生挫折現(xiàn)狀的調查問卷》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68.2%的家庭來自于農村,19%來自于鄉(xiāng)鎮(zhèn);家庭經濟困難的占35.4%,一般困難的占34.9%,家庭經濟富裕的僅占7.2%;挫折感來自學習的占28.7%、家庭(含家庭經濟)占25.6%、就業(yè)占13.8%、人際關系占13.3、感情占7.8%;在挫折發(fā)生頻率上,有23.1%的學生經常、較多地遇到挫折,僅有2.6%的學生說沒有遇到過挫折;在抗挫折能力上,69.2%的學生表示抗挫能力不強;面對挫折,27.7%的學生有想過自殘或自殺等極端想法;有80%的學生認為在學校開展抗挫折教育有用,55.9%的學生認為在大學階段非常有必要開展抗挫折教育。從以上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在高職院校開展大學生抗挫折教育是刻不容緩的,如果仍不進行有效的抗挫折教育,勢必會影響到高職院校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以及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最終實現(xiàn)。
2 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抗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2.1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以及大學階段終極教育目標的客觀要求
在高職院校開展抗挫折教育,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以及大學階段終極教育目標的客觀要求,學校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在學生的大學階段,要讓學生不僅學習和掌握到文化基礎知識以及專業(yè)知識與技能,而且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以及如何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發(fā)展,進而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體魄、健全的人格,較高的思想覺悟。對于人的一生來說,知識的保質期是比較短的,需要不斷的學習與更新,而人生經驗的獲得則是能夠讓人受用一輩子的。因此,當學生遇到挫折時,如果能夠讓學生對挫折產生正確的反應機制,并從中悟出寶貴的人生經驗,化為己有,那便成為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1]
2.2 高職院校大學生特殊心理狀況的要求
高職院校大學生相對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學生來說,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大多數(shù)學生是來自于農村和城鎮(zhèn)低收入家庭,家庭經濟狀況相對貧困,是實在的貧困生或特困生,他們中絕大部分學生的學費是通過國家助學貸款的方式來支付完成的,而平時的日常生活費用是通過勤工儉學、社會兼職等來補貼,這樣的一種生活狀況讓他們的心理承受著極大的壓力。在學習上,他們與一般本科院校學生相比是有一定差距的,他們在心理上表現(xiàn)出來的大多是不自信的。再加上他們的人生經驗匱乏,對所遇到的事情很難進行全面的思考和正確的處理,因此,遇到挫折后,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容易產生心理疾病,常會受到各種困難情緒的困擾。同時,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本科生、研究生都面臨就業(yè)壓力大的現(xiàn)狀下,高職院校大學生面臨的各種壓力困擾就更加凸顯了,所以在高職院校加強大學生抗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3 建立大學生受到挫折后的及時發(fā)現(xiàn)機制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顯示,我們的高職學生在受到挫折后,35.4%的學生會向同學朋友求助,僅有4.1%的學生向老師求助,由此可以看出,其中還有絕大部分學生受到挫折后還不能夠主動與老師、同學訴說自己心中的苦悶,若等到他們的情緒發(fā)作時,再進行抗挫折教育,已為時晚矣。鑒于此現(xiàn)狀,筆者在自己所帶的班級建立了一整套及時發(fā)現(xiàn)的機制,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嘗試并取得較好的效果。
(1)樹立學生正常、積極的心態(tài)。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學校在教育時,要讓學生本人意識到挫折的產生是十分正常的,學生應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挫折。但有些學生在挫折產生后,容易把個人的面子以及在同學中間的影響聯(lián)系起來,因此,在挫折發(fā)生后,受挫折者自己不能解決時,應該求助于老師或同學,這樣才不會導致事情的惡化和悲劇的發(fā)生。
(2)加強同學之間的相互關系。一個人生活在群體中,除了具有個體性,更多的是具有社會性。單個人的力量有時不能應付一些事情的發(fā)生,加上大學生自主意識的逐漸增強,因此,加強大學生之間的相互團結與幫助是非常必要的,讓大學生意識到幫助他人即為幫助自己。在他人遇到困難時,伸出友愛的手,會讓人銘記在心,由此建立起來的友誼是寶貴而堅固的。另外,還應當發(fā)揮學生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學生干部作為普通同學的服務者與監(jiān)督者,如果能在同學受到挫折時,及時發(fā)現(xiàn)并予以幫助,學生干部的威望便在無形中樹立起來,所以學生干部作為教師與同學的連接紐帶,他們的發(fā)現(xiàn)是十分重要的。
(3)教師深入學生的生活及時發(fā)現(xiàn)。作為一名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師應加強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并著重加強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在學生中產生一種榜樣的力量,減少學生遭遇挫折的機率,且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受到挫折時的不良情緒。在日常的生活與學習中,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去,常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縮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這樣,在學生遇到挫折后,學生首先求助和傾訴的對象才會是老師。
4 高職院校大學生抗挫折教育的方法與步驟
每個人對挫折的心理反應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加強學生抗挫折教育時,一定要考慮周全,運用一些有效的方式方法,較好地實現(xiàn)預期的教育目的。
(1)給學生一個遇到挫折后的緩沖期。大學生遇到挫折后,情緒波動較大。在還沒有同學和老師關注的時候,允許他們對挫折產生的情緒波動存在一段時間,但要注意把握好時間的長度,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長。太短的話,學生的心理還沒有完全適應挫折發(fā)生后的外部環(huán)境;太長,學生則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念頭。時間長短的“度”的把握必須合理,并結合學生個人性格和心理狀況進行掌握。允許學生度過一段時間的情緒低落期,從而進行一定的情緒發(fā)泄。[1]
(2)老師和同學的疏導和幫助。在學生度過情緒波動的低落期后,教師要對他們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讓他們意識到在人的一生中,挫折的產生是十分正常的。我們知道,遇到挫折后,人固然會感到痛苦,但經歷一段挫折后,如果正確對待的話,每個人的心理將會變得成熟,會有更堅強的心態(tài)來面對將來的人生。另外,受挫折者周圍的同學,不應以有色眼光和輕視的態(tài)度來對待受挫折者,應平靜地對待他,這樣才不會加強學生的情緒激烈程度,并讓其安然度過情緒的反常期。
(3)及時給予受挫折者教育與鼓勵。條件允許的話,教師可以根據(jù)受挫折者本人的條件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要結合受挫折者的心理狀況對癥下藥,不能超出受挫折者實際的能力,否則會適得其反。比如,對待學業(yè)壓力大的同學,教師可以通過日常的知識技能培養(yǎng)與挫折教育,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優(yōu)勢,正視存在的不足,從而可以戰(zhàn)勝自己,戰(zhàn)勝挫折困難;對于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容易有心理失衡現(xiàn)象的同學,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疏導教育、人文關懷,可以通過各種有效方式樹立他們的信心,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以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2]同時,教師還要在受挫折者做出較好成績時,給予及時的鼓勵,這樣可以大大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高職學生由于多方面的壓力與挫折,心態(tài)也隨之變得越來越復雜。作為高職院校的一名教師,有義務對學生進行抗挫折教育,引導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以便更好地實現(xiàn)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同時,也希望更多的教師與管理人員加入到此項研究中來,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和對策,為我們的高職院校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與服務。
參考文獻
[1]楊正運.淺談大學生的抗挫折教育[J].文教資料,2008(3):209.
[2]滿紅霞,黃雅娟,張妍.高職學生挫折教育有效途徑的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2(14):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