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水里工程建設中,帷幕灌漿施工是壩基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壩基防滲的重要方法,這一施工工藝的基本流程以及注意事項是筆者在本文中討論的重點,此項分析主要基于理論和實際并行的可靠方法,希望能夠對水利工程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帷幕灌漿 施工 防滲
中圖分類號:TV54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5(b)-0083-02
為了防止壩基工程中滲漏事故的發(fā)生,帷幕灌漿施工是目前水利工程建設中采用的有效手段,這種方法不但能夠彌補壩基巖石的天然缺陷,還能夠配合排水系統(tǒng),共同降低帷幕灌漿后方壩基的滲透壓力,這樣又可以有效的防止繞壩發(fā)生滲漏,穩(wěn)固兩岸邊坡的施工作業(yè)。基于此,帷幕灌漿的分析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
1 帷幕灌漿施工準備
帷幕灌漿工作較為復雜,每一個測量數據都可能影響施工的質量。所以在了解帷幕灌漿工作的具體流程以后,首先應該針對帷幕灌漿工程的重要重要施工數據做出認真的規(guī)劃與統(tǒng)計,比如說所鉆孔洞的深度,孔孔之間的長度,帷幕的具體位置以及厚度等等。
(1)帷幕灌漿工程不可盲目全方位著手,要先選擇幾個施工位置作為試驗施工,施工人員在進行施工作業(yè)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施工圖紙設計流程以及注意事項進行操作,并且對每一個流程中涉及到的數據認真詳細地記錄,對灌漿效果進行分析比對處理,向有關部門上交比對處理報告,以便出現需要處理問題時及時有針對性的討論解決,使施工作業(yè)順利進行。
(2)幕灌漿施工作業(yè)以水庫的蓄水線為基準線,至少要在水位線上方五米的位置,不能低于此項標準,否則帷幕灌漿形成的防滲墻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另外在鉆孔灌漿以前要對相關技術人員給予技術交底知道,對實地操作人員進行專業(yè)的技術課程上崗培訓,實行責任到頭的制度,對于高壓噴射裝置進行最后的質量保證檢查,施工材料貯備充足,施工人員分工精細,以保障施工工作能夠按照次序良好進行。
2 帷幕灌漿相關參數確定
帷幕灌漿的參數主要集中在防滲帷幕上,其中包括帷幕的長度、厚度以及延伸長度等數據。這些數據又會受到很多條件的限制,需要綜合考量以后,才能確定準確參數,有些數據甚至需要邊施工邊確定。首先,帷幕長度的確定,通常情況下,需要將水壩所在地的地質數據拿過來進行分析,根據實際情況估測帷幕長度,及其向兩岸延伸長度,沒有可用的參考資料時,可以在既定長度基礎上延伸50 m左右;其次,帷幕深入兩岸坡內長度也要利用水文條件特征,使河床帷幕能夠與噴灌帷幕形成統(tǒng)一的整體,增強防滲性。最后,帷幕厚度的確定,水利的坡度,地質條件,防滲漏標準值,灌注漿料的材質選用,都直接決定著帷幕的厚度確定,不同的要求決定不同的防滲能力。
3 帷幕灌漿施工工藝流程
首先,按照淺層固結灌漿、銜接帷幕施工、主帷幕施工的順序進行施工操作。其次,要嚴格控制灌漿時的加工工序,按照相關規(guī)定進行單獨孔隙漿液灌注工作;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壩工程涉及到帷幕銜接部分的時候,一樣高度的帷幕可以在統(tǒng)一時間段進行漿液灌注,遇到高度不同的情況時,要以銜接部分為主,主帷幕次之的順序進行施工作業(yè)。
3.1 單孔施工流程
3.1.1 主帷幕先導孔及一般灌漿孔施工流程
第1段鉆孔→第1段洗孔→第1段五點法壓水(灌前壓水)→第1段灌漿→注入0.5B1濃漿→鑲鑄孔口管→待凝72 h→第2段鉆孔→第2段洗孔→第2段五點法壓水(灌前壓水)→第2段灌漿→依次到終孔段→終孔段洗孔→終孔段五點法壓水(灌前壓水)→透水率合格→終孔段灌漿→置換0.5B1濃漿→全孔灌漿封孔法封孔。若終孔段壓水透水率不合格→加深1段→透水率滿足設計要求(不滿足繼續(xù)加深)→灌漿→置換0.5B1濃漿→全孔灌漿封孔法封孔。
3.1.2 銜接帷幕施工流程
第1段鉆孔→第1段洗孔→第1段簡易壓水→第1段灌漿→待凝24 h→第2段鉆孔→第2段洗孔→第2段簡易壓水→第2段灌漿→依次至終孔段置換0.5B1濃漿→全孔灌漿封孔法封孔。
3.2 鉆孔沖洗和灌前壓水試驗
3.2.1 洗孔
對孔壁和裂縫進行沖洗,主要是為了清除鉆孔施工過程中的水泥殘留物和沉淀物??妆诘臎_洗不宜在所有的鉆孔施工全部完成時一起清洗,而是應該邊鉆邊清洗;裂縫沖洗也是一樣,要進行分段認真沖洗。如果該項工作不到位,將嚴重影響后續(xù)灌漿工作的進行,可能會導致孔壁堵塞,無法順利施工等等。
3.2.2 壓水試驗
先導孔五點法壓水試驗。先導孔采用自上而下分段進行“五點法”壓水試驗,5個壓力階段必須保證連續(xù)進行。壓水試驗壓力為:0.3 MPa、0.6 MPa、1.0 MPa、0. 6 MPa、0.3 MPa。每一個壓力階段均需達到穩(wěn)定標準后,方可轉入后一壓力階段的壓水,直至5個壓力階段全部完成。
3.2.3 灌漿技術要求
(1)若主帷幕灌漿采用“孔口封閉、自上而下分段、不待凝孔內循環(huán)灌漿法”施工, 孔口段必須采用雙循環(huán)球形阻塞灌漿法施工。灌漿結束后,埋設孔口管,深入基巖不得小于2 m,并待凝72 h后方可進行第2段施工。
(2)若銜接帷幕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漿法”施工?;炷僚c基巖接觸段必須先行灌注并待凝24 h后,再進行下一段的鉆灌作業(yè)。
(3)主帷幕灌漿施工時,第1段灌漿塞應阻塞在基巖接觸面以上0.5 m,防止漏灌, 以下各段均采用孔口封閉法進行灌漿,射漿管距灌漿段底部的距離不得大于0.5 m。
3.2.4 灌漿壓力
(1)一般情況下,灌漿壓力應盡快達到設計值,但所有接觸段、壩基灌漿廊道先灌排序孔2~10 m灌漿段和其他注入率大于30 L/min的孔段應采用分級升壓方式逐級升壓至設計壓力。分級壓力根據具體情況掌握。升壓速度宜控制在0.5 MPa/10 m in以內,分級升壓時每級壓力的純灌時間不少于15 min。
(2)灌漿過程中,為防止混凝土及巖石發(fā)生抬動,必須協(xié)調控制灌漿壓力與注入率,灌漿最大注入率不得大于30 L/m in。
3.2.5 變漿標準
一般來說,漿液變換濃度應該分幾種情況分別進行討論,主體變換規(guī)律應該遵循先灌注濃度較稀灰漿,然后再逐級增加灌注漿液濃度。如果遇到漿液壓力已經維持在一定的穩(wěn)定水平,那么表示已經不需要變換濃度了;如果注入漿液的量與時間仍然未達到了預期的壓力值,這是就應該采取靈活的灌漿措施,及時適當的增加漿液濃度,通過對水灰的比例調節(jié),實現對其濃度的控制。
3.2.6 灌漿孔封孔
灌漿作業(yè)完成以后,應該向上級監(jiān)督管理部門進行申報,要求檢查,質量合格的孔洞可以對其進行封孔工作。
3.3 灌漿質量檢查
質量檢查包括鉆孔數據記錄,灌漿施工報告,孔壓水試驗結果,其中以孔壓水考實驗結果數值分析為主,該項試驗不能在施工結束后馬上進行,至少應該半個月,鉆孔分段卡塞工作應該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可以根據灌漿長度和厚度的不同以及灌漿壓力以及鉆孔的位置差異選擇不同的檢測方法。
4 結語
帷幕灌漿施工工藝流程復雜,需要工作人員認真負責完成既定工作任務,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每一個步驟都要詳細做好數據參數記錄,施工的真實情況可以通過在不同的工期提交不同的階段的研究報告無誤地映射出來,此項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可以保證帷幕灌漿施工的工程質量,同時也可以通過大量的實踐經驗數據總結,在該項施工技術上更上一層樓,保證水利設施建設的穩(wěn)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DL/T5148-200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guī)范[S].
[2]王英杰,劉俊軒.龍鳳山水庫土壩帷幕灌漿防滲施工[J].水利科技與經濟,2009(3).
[3]宮模松,萬翔鴻.防滲墻下帷幕灌漿施工[J].東北水利水電,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