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
最近阿里巴巴上市的消息撲天蓋地,馬云更加炙手可熱。不過,有一天我無意中看到一條消息,一下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與其他報道通篇的財富積累相比,這篇《馬云近年來的座駕》更吸引我的眼球。文章貫穿了一個主線,那就是馬云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把自己的座駕從自行車換成了一輛邁巴赫62S,我想這樣的表述要比財富數字要來得有意思的多。文章主要表達了馬云只用了6年的時間,就把自行車換車了一臺寶馬7系,進而一步一步換成了邁巴赫。這種敘事邏輯看似簡單,其實暗含了差異化視角的智慧,我只能感慨:要學的東西太多了。
汽車特性
一輛車因為文化、理念、構造的不同具有了特性,繼而被我們感知有了性格。例如看到調低懸掛的車就會覺得車主很年輕,看到凱美瑞就覺得車主性格沉穩(wěn)。但在對駕駛感受的評價上,卻千差萬別。有一次我坐一輛老款速騰出租車,和司機聊天他就說這車駕駛樂趣真不錯,1.6L發(fā)動機動力太強勁了。而我的一個長輩開一輛老款天籟,它就覺得這車開起來又穩(wěn)又靜,跑起來像船一樣漂浮在路面上,感覺非常不錯。這種話也許你也聽過,但在所謂專業(yè)人士眼中是過于主觀的。但是,這就是車主真實的感受啊,所以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重要。
新媒體的沖擊
移動互聯技術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讓閱讀方式有了變化,人們開始習慣使用移動互聯技術去掌握新聞和信息,最具代表性的是手機。一切都似有憑有據、理所應當。甚至連我們的教育也被移動互聯技術沖擊得七零八落,學生們似乎不再那么敬重老師,學生認為移動互聯世界里,有他們想要的一切。從無線電到電視機,再到今天的電腦、移動互聯技術,僅僅為教育教學開辟了新的道路而已,那些看上去很美的方法和渠道,在有效性方面差得太遠,無法與人類并不完美的傳播活動相媲美。沒有了人際傳播,就不會有知識的傳遞,就不會有教育。
誰的安全?
前些天在路上行駛,一輛老款別克君威突然并道,把旁邊正常行駛的出租車嚇了一跳。我看向別克車內,一個戴眼鏡的中年男人一只手握著電話另一只手舉起表示歉意??吹竭@一幕我真的是哭笑不得,強行變線、行駛中打電話,但是又立刻表示出歉意,顯然他已經意識到自己行駛中的錯誤了。如果不是出租車反應及時,一起事故在所難免。簡單分析下,這位君威車主在并線的過程中明顯沒有查看后視鏡。也許是駕駛技術有限,也許是行駛中打電話注意力不集中。在這里提醒大家,開車并線,先觀察再行動,是最重要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