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所有車輛都“站在”起跑線上時,他們都“很自覺的”把寶馬M6Gran Coupe、奔馳CLS63 AMG與奧迪S7讓在了最前面,可能誰都不愿意在自己的后視鏡看到這三個凌厲的車頭。此時此刻我正坐在奔馳CLS63 AMG里,精神緊繃,目視柏油路。而我身邊的兩位選手,寶馬M6 Gran Coupe擁有423kW的最大功率,奧迪S7憑借quattro全時四驅(qū)系統(tǒng)在起步方面也可以讓它占足優(yōu)勢,這讓我不得不為奔馳CLS63 AMG捏了把汗。
蓄勢待發(fā)
看看周圍,這確實是許多男孩子夢里的場景,7輛車,有殺氣騰騰的寶馬M6 Gran Coupe,也有華貴雅致的奔馳CLS63 AMG,甚至還有大塊頭的攬勝運動版也在隊伍里摩拳擦掌……而起跑線后面是一種讓人不自在的寂靜,排氣管里低沉的怠速聲音呼應(yīng)著我因緊張而心臟快速跳動的“咚咚”聲。為了讓自己放松,我輕輕摸了摸奔馳CLS63 AMG的方向盤,耐心等待著發(fā)令槍響起。
當起跑指令發(fā)出后,所有車輛傾瀉而出,寂靜的山澗瞬間響起了震耳欲聾的發(fā)動機咆哮聲,隨后便是輪胎打滑的尖叫。路面飛速向擋風玻璃撲來,強大的推背感將我的身體壓向椅背,春季運動會正式打響。
以小搏大
不出所料,同事駕駛的奧迪S7憑借quattro全時四驅(qū)系統(tǒng)均衡的抓地力,在起步時占足了優(yōu)勢。當我的奔馳CLS63 AMG后輪還在揚起陣陣青煙、寶馬M6 Gran Coupe還在輕微甩著屁股痛苦找尋抓地力的時候,S7的四個輪胎竟沒有一絲打滑,瞬間將它“彈射”了出去,是的!真的是“彈射”!
奧迪S7的7擋S-tronic雙離合變速箱面對550Nm的扭矩并不會顯得吃力,而且還提供了“彈射起步”功能,允許起步轉(zhuǎn)速達到驚人的5000rpm!這是極為罕見的起步轉(zhuǎn)速。事后開S7的同事說,松開制動踏板后,一股無形的推力幾乎讓全身細胞完全喚醒,超強的加速度甚至讓他有些不知所措。但這并不會有什么危險,因為S7的起步非常穩(wěn)定,不需用力握住方向盤。官方給出的S7的0-100km/h加速時間為4.7秒,不過我們實測的成績更令人咋舌,4.3秒!雖然它的最大功率和峰值扭矩比奔馳CLS63 AMG和寶馬M6 Gran Coupe都小,但起步卻超過兩個對手近一個車位。
當然,奔馳CLS63 AMG和另外的M6 Gran Coupe也都不是吃素的料,奔馳CLS63 AMG憑借5.5L雙渦輪增壓V8發(fā)動機所帶來的386kW的最大功率和傲人的700Nm的峰值扭矩,在后輪找到了充足的抓地力后開始后發(fā)制人。惱羞成怒的推著我奮勇向前,那種蠻橫、無理與憤怒共同交織在一起,高傲的梅賽德斯決不會讓奧迪這樣隨意蹂躪,或者說AMG從未向任何人低過頭。
與普通版CLS相比,CLS63 AMG在車身尺寸上并沒有什么變化,但源自SLS AMG的單格柵前臉、移至進氣口上方的日間行車燈、鴨尾式擾流尾翼、19英寸五輻輪圈、尾部黑色擴散器和左右雙出方形排氣管等細節(jié),都為CLS63 AMG上增添了更多的運動元素,而這些元素讓CLS63 AMG散發(fā)出難得一見的攻擊性。
幾乎與我同時前進的M6 Gran Coupe此刻也嘶吼著向前沖刺,當然,源自賽道的BMW M自誕生以來就是攻擊型選手,這從E30 M3上就能看出端倪,沒幾個廠商敢把碩大的尾翼直接用在量產(chǎn)車上。而對于寶馬M6 Gran Coupe來說,直接將M6 Coupe的所有空氣動力學(xué)設(shè)計照搬過來就已足夠受用了。不僅如此,這輛寶馬M6 Gran Coupe還是中國限量版,所以它便擁有一個全碳纖維的車頂,更輕的整車重量,以及更大的功率。4.4L雙渦輪增壓發(fā)動機可以壓榨出驚人的423kW的功率,輕松摘得運動會升功率的頭籌。
強調(diào)自身的運動性能,這是所有寶馬車型內(nèi)飾設(shè)計的中心思想,也在M6 Gran Coupe上也得到了完美的詮釋。碳纖維車頂被Alcantara面料包裹,車廂內(nèi)隨處可見的大面積碳纖維材質(zhì),換擋桿周圍密布的駕駛模式按鍵也足以令駕乘者血脈賁張。
近身肉搏
在超長的直路比拼當中,雖然奧迪S7在起步中占足優(yōu)勢,但中后段還是需要靠大功率說話,奧迪S7那“可憐”的309kW功率在奔馳CLS63 AMG和寶馬M6 Gran Coupe面前顯得有點弱不禁風。
當然,寶馬M6Gran Coupe憑借423kW的強大功率超越了奧迪S7,暫列第一位,而我駕駛的奔馳CLS63 AMG伴著那地動山搖般的排氣聲浪氣勢洶洶的緊追不放,并跟著M6呼嘯著將奧迪S7超越。老實說,這場運動會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火藥味,“男人味”十足。
三匹脫韁的“野馬”在路上緊追不放,沒多久進入了3號路段。眼看著我前面的寶馬M6 Gran Coupe憑借出色的轉(zhuǎn)向系統(tǒng)和扎實的底盤調(diào)校輕松過了第一個彎,它的懸掛行程短促有力,在重心轉(zhuǎn)移方面做的也沉穩(wěn)扎實,豐富的路感傳達到方向盤上十分清晰,整個車身姿態(tài)非常平穩(wěn),十分流暢地過彎。
而身處第二位由我駕駛的奔馳CLS63 AMG面對這個彎就顯得不那么從容。對于一輛高性能轎跑車,它的懸掛雖然夠扎實,路感也足夠清晰,但懸掛行程偏長,導(dǎo)致車身在過彎時有一定程度的側(cè)傾。眾所周知,彎中車身的重心轉(zhuǎn)移是非常危險的,我不得不松開油門,緩踩剎車來保證車身有穩(wěn)定的姿態(tài),緊接著又過了幾個彎之后,我與前面寶馬的距離逐漸被拉大。
整條賽道的前半段,多以直路和緩彎為主,寶馬M6 Gran Coupe和奔馳CLS63 AMG的廝殺仍在難舍難分地進行著,而奧迪S7也從未在我的后視鏡里消失過,大有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之勢,弄得我越來越緊張。隨著后面越來越多的組合彎和急彎,比賽的情況也慢慢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殺手逆襲
如果說賽道的前半段,寶馬M6 Gran Coupe和奔馳CLS63 AMG搶足了風頭的話,后半程的賽道則讓S7逐漸顯露出鋒芒。
不知不覺賽程已經(jīng)過半。AMG低沉的排氣聲浪與寶馬渾厚的“嗓音”在山澗里交相呼應(yīng),仿佛在對所有車輛“叫囂”。當我還在享受著這份驕傲的時候,眼前的山路在悄然發(fā)生著變化。從8號賽段開始,連續(xù)的“發(fā)卡彎”使得奔馳和寶馬叫苦不迭。彎中,由于CLS 63 AMG的扭矩過大,而且車身側(cè)傾導(dǎo)致車尾總是不安分的擺動,我必須時刻握緊方向來努力修正車身的姿態(tài),而寶馬M6的狀況也好不到哪去,即使它的方向再精準,也無法違背物理特性,而這時,奧迪S7憑借quattro四驅(qū)穩(wěn)定的彎中表現(xiàn),已逐漸追了上來。
眼看著我后視鏡中的奧迪S7像極了影子殺手,殺氣騰騰地沖了上來。其實,S7并沒有奔馳CLS63 AMG和寶馬M6那樣沁人心脾的排氣聲浪,直路上也無法對奔馳CLS63 AMG與寶馬M6 Gran Coupe構(gòu)成威脅,但是奧迪S7明白,“智取”比“豪奪”更重要,只要它埋頭踐行,相信直覺,跟隨內(nèi)心,準備就緒,等候巨人懈怠之時。等他們變得龐大而臃腫,然后,它從陰影中閃現(xiàn),走出黑暗——奮力出擊!
而寶馬M6 Gran Coupe卻像刺客信條,出手穩(wěn)、準、狠的全方位選手,他需要的只是在對手眼前給他致命一擊。但奔馳CLS 63 AMG絕對是不折不扣的戰(zhàn)神,他簡直就是希臘神話中的戰(zhàn)神阿瑞斯,全身肌肉,蠻橫無理,目中無人,身份高傲,它總會用最簡單,最粗暴的方式來解決所有的問題。
或許是我過于緊張,在離終點不遠時,一個小失誤讓S7從我身邊超了過去。不過,最前面的寶馬M6Gran Coupe卻沒有給S7留下任何超越的機會。最終,寶馬M6 Gran Coupe憑借全方位的實力獲得了比賽的第一,時間為15分05秒。而奧迪S7后來居上,跑出了為15分08秒的成績。而奔馳雖然擁有強大的動力,但在多彎的山路實在難以施展,最終以15分09秒,僅比S7落后1秒遺憾的屈居季軍。
在此次運動會的眾多參賽選手中,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與高爾夫R為伍,這款讓我魂牽夢縈的車到底擁有什么魅力?看似波瀾不驚的它,實際上暗潮洶涌。
R的力量
這代高爾夫R,代號R20,它代表了一個新的時代,終結(jié)了R32上VR發(fā)動機的輝煌。有些“高R”忠實粉們會覺得,這是一種沒落,事實上并非如此。R20搭載的EA113發(fā)動機雖然技術(shù)不如EA888系列先進,但是采用鑄鐵缸體,不僅皮實耐用,即便改裝至更高性能,也毫無壓力。2.0T發(fā)動機最大功率188kW,峰值扭矩330Nm,早已超越了VR發(fā)動機的參數(shù),推動1.5噸左右的車重簡直信手拈來。
賬面數(shù)據(jù)只是惹火的一方面,當我真正坐進高爾夫R的桶形座椅,它全方位將我固定在駕駛席,容不得一絲位移,我才知道一切都是玩真的。箭在弦上,已沒有收手的余地。握感飽滿的方向盤轉(zhuǎn)動起來偏沉,日常駕駛可能有些費力,但現(xiàn)在是真刀真槍的競賽,這樣的設(shè)定能更好將我的轉(zhuǎn)向指示傳遞到車輪。
比賽一開始,以地板油方式將車輛彈出,仍不見輪胎打滑,動力全部用于沖刺。發(fā)動機轉(zhuǎn)速達到2000rpm,動力的第一次爆發(fā)來得并不猛烈。保持住油門,轉(zhuǎn)速到達3000rpm以上,第二次力量爆發(fā)出來,這次明顯比上次猛烈得多,伴隨而來的還有發(fā)動機低沉的怒吼,刺激著我的腎上腺素分泌。
事實上,高爾夫R真的很快,其0-100km/h加速時間甚至比官方報出的5.7秒還要快。然而,面對三臺德系重量級V8對手,逐漸被拋遠的局面仍難以避免,而路虎攬勝運動憑借排位和龐大體積搶到我身后的位置,與其展開廝殺仍讓我倍受鼓舞。畢竟價格、排量與缸數(shù)都相差甚遠,成就感頓時縈繞心頭。至于MINI JCW Coupe和豐田86,它們還未能對我造成威脅。雖然這幾個家伙仍在我的后視鏡中游走,但想要超越我?沒門!轉(zhuǎn)瞬間,來到第一個彎角,貼彎內(nèi)走線,我知道是時候跟攬勝運動說再見了,我開著高爾夫在彎道不再給它任何機會。我仿佛看到了攬勝駕駛者的無奈,然而現(xiàn)實就是這般殘酷,“R”字附體的高爾夫儼然成為了冷面殺手。
吸盤魔術(shù)
看到后視鏡中漸行漸遠的攬勝,我駕駛高爾夫R在山道上祭出了屬于自己的舞步。我并不會以超越極限的方式去試圖追趕德系三雄,我知道這不現(xiàn)實,對我而言,以最快的速度沖過下一個彎道可能更現(xiàn)實一些。高爾夫R的快不僅得益于發(fā)動機的良好調(diào)校,6擋雙離合變速器無論是在換擋速度還是邏輯上都讓我很受用,日常駕駛中那些所謂的頓挫感,此時卻會讓我感覺更通透。高爾夫是第二梯隊中最快的車,在我孤芳自賞的同時,卻發(fā)現(xiàn)MINI JCW Coupe悄然跟到身后。沒有競爭的比賽是缺乏樂趣的,我小聲嘀咕:放馬過來吧。
高速彎中,高爾夫R緊繃的懸掛令車身沒有太多側(cè)傾,而桶形座椅也能很好地對抗身體向外甩出的慣性。4MOTION系統(tǒng)的幫助似乎讓高爾夫R掌握了吸盤魔術(shù)般,牢牢將車子“吸附”在地面上飛速行駛,而車尾良好的循跡性也讓我信心十足,MINI JCW Coupe的夢想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被我破滅了。
當然,高爾夫R是車不是“神”,速度過快切入急彎時,同樣會出現(xiàn)轉(zhuǎn)向不足。同時,四驅(qū)系統(tǒng)在提高穩(wěn)定性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問題,那就是穩(wěn)扎的表現(xiàn)削弱了部分駕駛樂趣。它很快,但我覺得是因為它本身快,而不是我的駕駛技術(shù)有多好。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穩(wěn)定性極高的四驅(qū)系統(tǒng)一旦突破極限,控制起來就會更不容易。
最終,高爾夫R交出了16’13’’09的答卷,獲得第四名的殊榮,排除前面那三個百多萬甚至兩百多萬的德系三強,我認為這個成績已相當優(yōu)秀了。另外,高爾夫R超高的包容度任誰都能開得很快,完全沒有辜負我對它的期待。
在這次運動會中,我們總共找來了三輛小車,MINI JCW Coupe作為前驅(qū)車的代表,用它對于“運動”二字的詮釋,以及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甚至還有些囂張跋扈的性格,讓我們印象深刻。
MINI是一種態(tài)度
悶騷的紅黑配色的車身,熏黑的17寸輪圈,粗壯的中置雙排氣,以及3758×1683×1394mm的短小尺寸,無論是在大街上還是在這次的運動會中,總能引起全場的關(guān)注。坐進車內(nèi),舒適性也許是這幾輛車中唯一略勝GT86的一位,座椅硬梆梆,并且沒有太強的包裹性。人機工學(xué)也不怎么樣,就算調(diào)節(jié)座椅都很不習慣。可這又如何?“MINI”這個詞,它本身就是一個態(tài)度,實際上有時候“自虐”,也是一種享受!另外,MINI JCW Coupe的2467mm的軸距是對過彎強有力的保障,哪怕在卡丁車賽道上,都不會顯得捉襟見肘,何況是應(yīng)付山路的彎道?當然,這是從數(shù)據(jù)層面上而言,實際表現(xiàn)如何呢?
JCW是一種魅力
哨響發(fā)車!處于運動模式+S擋的小家伙似乎瘋了一樣的向前沖!我也不知道這套僅有155kW和260Nm的1.6升雙渦輪增壓發(fā)動機哪兒來的那么多能量,可以營造出如此癲狂的加速感受?!芭?!砰!”……這是JCW每一次換擋的聲音,這也許就是奧秘所在。這套6擋手自一體變速器每次換擋,這輛“小紅魔”就像被抽了一鞭子一樣再此輸出它強大的動力,伴隨換擋聲音,我們還能聽到輪胎與地面共同發(fā)出的“嘶吼”。
可無論JCW如何為駕駛者直觀的營造加速感受,畢竟在機械的對抗中,數(shù)據(jù)才是硬道理!在整個山路初始的直線比拼中,來自德系的ABB,還有強大的路虎攬勝運動,以及個頭差不多的高爾夫R,都毫不費力地將它超越??删褪荕INI JCW Coupe傳遞出的不服輸?shù)膭蓬^,總是在提示著我,好戲還在后頭!
開著一輛前驅(qū)車過彎最擔心的是推頭現(xiàn)象,MINI JCW Coupe也不例外。說實話,它不是很好開,在4、5、6號段的大部分時間里,我都在和這輛“小紅魔”培養(yǎng)感情,無論是經(jīng)常讓我出錯“前減,后加”式的換擋撥片,還是出彎時不太容易掌控的扭矩輸出,這一切都需要一個適應(yīng)過程,好在25km的路程不會那么快結(jié)束!當然,它也有顯而易見的優(yōu)點,如布置在車身四角的車輪,以及扎實的底盤調(diào)校,總是能給我提供不小的安全感。適應(yīng)一段時間后,每一次過彎都變得敏捷,懸掛對于車身良好的支撐總能讓我有膽量在彎中就開始給油,80km/h左右的速度過彎對我來說并不難,這也的確為我在比賽中挽回不少時間。
當我來到8號路段的時候,前方不遠處出現(xiàn)了一個體積龐大的紅色家伙,沒錯,那一定是路虎攬勝運動??粗遣煌u晃的“笨拙”車身,我相信我會立刻超越它。繼續(xù)加大油門,越熟悉MINI JCW Coupe的脾性,我就變得更加大膽,每次一入彎都將懸掛壓榨到極限,出彎時全油門也會讓車身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擺動,但它卻非常受控,沒有任何不穩(wěn)定。我離紅色大塊頭越來越近了,COME ON!終于在11號路段過后的彎道中,從內(nèi)側(cè)我將那個大家伙超越了!這個過程太刺激了,老實說甚至有點危險。當我整體超越攬勝時,通過后視鏡里的擾流板看到后面那個價格接近兩百萬的大家伙時,它那375kW最大功率在我眼中瞬間形同虛設(shè)。最終,MINI JCW Coupe的沖線時間為16’47’’14。
之前編輯部測試過路虎攬勝的旗艦車型——攬勝尊崇創(chuàng)世版,那個大家伙無論是豪華、還是性能,以及它所營造出的奢華駕駛感,都會令人欽慕不已。
細節(jié)突顯霸氣
然而在這個關(guān)于運動的盛會上,我們沒理由不請來這個全能車系的運動版。遺憾的是,我們沒有請到跟它抗衡的寶馬X6M或X5M車型,也沒有請來具有超跑基因的保時捷卡宴。或許我們把這個盛會看成是以“運動”之名的嘉年華,會更為恰當。而且,由于攬勝的加入,讓整個賽事變得更加充滿趣味。
我知道,所有小伙伴們都希望他們駕駛的“性能機器”,對擁有250kW最大功率和450Nm峰值扭矩的路虎攬勝3.0 V6 SC 智利紅限量版這個龐然大物發(fā)起挑戰(zhàn),尤其是那三輛小而精的性能鋼炮,或許他們認為,“大塊頭”在彎路上會輸?shù)靡粩⊥康?,事實果真如此嗎?/p>
駕駛它之前,我簡單觀察了一下它與尊崇創(chuàng)世版的區(qū)別。很顯然,外觀變化不大,而內(nèi)飾則是另外一種風格。黑色是整個內(nèi)飾的主色調(diào),凝重沉穩(wěn),不像尊崇創(chuàng)世版那樣處處透露著奢華。最明顯的改變要數(shù)換擋桿,由旋鈕式換成了像F-TYPE一樣的電子換擋桿。座椅也沒尊崇創(chuàng)世版上的那么寬大松軟,替代它的是一套偏向運動風格的座椅,并且提供了一部分包裹性。從整體效果來看,它在細節(jié)上的確偏重了一些運動風格的營造,但在我看來似乎還不夠濃郁。
性能彰顯實力
當然,性能表現(xiàn)是否運動,外觀、內(nèi)飾及裝飾配件說了可不算,跑出好成績才是硬道理。跑山路似乎對攬勝有點不公平,就像你讓一個鐵人三項的冠軍選手去參加百米一樣,不會太差,但始終不是他的強項。不過,向來高傲的路虎不在乎這些,硬是要與那些貼地飛行的選手們一決雌雄。
7.2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績,保證了它在起步乃至前段大部分直線道路期間都并不落后于那些“速度機器”,這是對于發(fā)動機和變速器的真正考驗,將一個兩噸多的大家伙像扔鉛球一樣“扔”出去,沒有強大的“心臟”是不可能做到的。
但無論其性能多么強大,都無法與物理特性做抗爭。誰要是期望一個離地間隙最小高達213mm,體重超過2.3噸的龐然大物,能像羚羊或兔子一樣靈活,那真是有點想入非非了。因此,盡管在起步和前段可以維持在第一梯隊,但幾個彎下來,攬勝明顯的車身重心擺動就讓我失去了在過彎時撒野的信心。每一道彎我都會提前制動,保持較低的車速。這么做有利由于我更好的尋找到最佳的過彎線路,同時還能減小沉重的車身對懸掛的側(cè)向壓力,從而保證我在出彎全油門時,車身姿態(tài)的穩(wěn)定。想想看,這也是渴望搶回一些時間的無奈表現(xiàn)。好在每一次出彎道后的直線,攬勝的8擋ZF變速器都能極速降擋,發(fā)放出足夠的加速力量。在整個跑山的過程中,體積龐大的攬勝就像一頭憤怒時狂奔的犀牛,勇猛的表現(xiàn)無需多言,但高速過彎時,那種幾乎快“摔倒”的感覺實在有點不好受。
也正是如此,在堅持到11號路段時,遺憾的被那個愛攪局的JCW超越。我只能阿Q一下,倘若在這場競技中加入越野環(huán)節(jié),他們哪里能是我的對手?別忘了我駕駛的攬勝,可是被人們譽為“越野車中的勞斯萊斯”呢。最后,更讓我欣慰的是,我駕駛的攬勝以17’02’’06成績完成了比賽,不是最后一名呦!
陡峭曲折的山道,眾多T動力的對手,唯一的自然吸氣車型,但我仍然選擇與86為伴。低矮的車身設(shè)計,53:47的前后重配比,再加上那一切以駕駛者為中心的內(nèi)裝設(shè)計,已經(jīng)讓酷愛操控的我沉醉其中。
贏不在快慢
喜歡86的人都或多或少對漫畫《頭文字D》中毒不淺,不過我今天駕駛的戰(zhàn)車卻和漫畫里的那輛熊貓色的AE86有著天壤之別。由“漂移之王”土屋圭市親自參與研發(fā)的豐田86搭載了一臺2.0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集合了豐田和斯巴魯?shù)募舛思夹g(shù),水平對置結(jié)構(gòu)可以有效降低重心,從而提升車輛的操控性。而豐田的D-4S缸內(nèi)直噴技術(shù),也能讓車輛在行駛中保持高輸出與低油耗。賬面上,這臺2.0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與6擋手自一體變速器搭配,最大功率為147kW/7000rpm,峰值扭矩為205Nm/6600rpm。
坐進86低矮的駕駛座,按下一鍵啟動按鈕,轟隆轟隆的排氣聲透過玻璃傳入車艙內(nèi),瞬間點燃了我的駕駛欲望。比賽開始,為防止后輪打滑嚴重影響發(fā)車,我以2000rpm左右進行彈射起步動作。2.0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的動力輸出十分線性,配合變速器綿密的齒比,對我的需求可說是隨叫隨到。按馬力的排名86最弱,也是最后一個出發(fā)的選手,起步后是一段較長的直線道路,即便是彈射起步,地板油加速,變速器7000rpm換擋,再加上順暢的擋位切換,但也不及T動力的對手們馬力上的先天優(yōu)勢。望著前面風馳電掣的對手們越來越遠,我只有望洋興嘆。
樂在于內(nèi)心
不過此時的我并沒有因為馬力上的差距而背負太大的壓力,我相信我的86戰(zhàn)神依然能在彎道上發(fā)揮出優(yōu)勢。轉(zhuǎn)瞬間,來到幾個連續(xù)彎角,貼彎內(nèi)走線,輕微滑移著出彎。眼看著前面的JCW與攬勝的差距越來越近,我也漸漸找回了自信。
在山道上駕駛86真的是一種享受,指向精準的方向盤,與短小的前懸相配合,讓車頭的反應(yīng)非常迅速,車尾對于車頭轉(zhuǎn)向的循跡性也非常到位,毫不拖沓。心急的我以較快的速度過彎,轉(zhuǎn)向不足的情況并沒有出現(xiàn),反而刻意制造出的轉(zhuǎn)向過度頗有一番駕駛樂趣。不幸的是,大直道又一次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JCW憑借著輕巧的車身與優(yōu)異的動力調(diào)校在11號段過彎的瞬間超越了路虎攬勝運動版,但我駕駛的86并沒有這樣的功力,現(xiàn)實又一次將我無情地甩開。
我將擋桿調(diào)至手動換擋模式,值得說明的是,豐田86會在手動降擋后自動補油,伴隨著發(fā)動機的轟鳴聲繼續(xù)深踩油門,轉(zhuǎn)速會一直向上攀升,變速器也很遵循我的意愿,不會自作主張進行升擋。我要做的就是等轉(zhuǎn)速表上的升擋提示燈亮起,然后輕推撥片,再向轉(zhuǎn)速表的紅線區(qū)繼續(xù)發(fā)起沖刺。
86采用的前麥弗遜后多連桿的懸掛組合,整體調(diào)校偏硬,路面的細碎震動會清晰的作用到我的全身,好在沒有讓我難以忍受。進入連續(xù)彎道,86的懸掛表現(xiàn)韌性十足,壓縮以及回彈均非常及時,對于車身側(cè)傾的抑制也很到位。經(jīng)過幾個回合的較量,我與前面路虎攬勝運動版的差距漸漸縮小了,但較窄的山路依然沒有留給我超車的可能。
雖然豐田86最終以17’11’’04的成績跑在了最后,原因可能是那套磨損嚴重的205/55 R16“面條胎”,但考慮到它是一款追求性價比的平民跑車,對手們又都是T動力猛將,86能做到如此表現(xiàn)也值得稱贊。也許它并不能滿足你直線上沖刺的速度快感,但在操控、駕駛樂趣以及綜合素質(zhì)方面,它沒有讓我失望。
生命在于運動,車亦如此
本期的專題已近尾聲,但7款車在賽道上激烈追逐的一幕幕場景卻長時間浮現(xiàn)在我們的腦海中。這不算是嚴格意義的對比測試,我們更愿意把這個專題看作是一次“春季汽車嘉年華”,也是我們對學(xué)生時代“春季運動會”的美好追憶。
“運動是生命誕生的前提條件,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礎(chǔ),更是生命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边@是18世紀法國哲學(xué)家伏爾泰提出的“生命在于運動”的核心涵義??梢哉f,沒有運動就沒有生命存在,車又何嘗不是如此?
汽車的誕生給人類提供了一種挑戰(zhàn)速度極限的工具,而不斷挑戰(zhàn)與超越極限是人類的天性。發(fā)動機極具動感的轟鳴聲,手中掌控的速度快感,足以讓喜愛挑戰(zhàn)的人為之瘋狂。不追求運動,沒有汽車運動賽事,汽車工業(yè)也不會在誕生不到130年的歷史中有如此飛速的發(fā)展。靈動的車體,灑脫的漂移,驚雷般的轟鳴,是汽車最顯著的運動特性,汽車技術(shù)一次次的進步、提升和超越,就如同人類不斷的自我挑戰(zhàn)與突破,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