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學反思活動走進了學校,并在教師的工作列表中扎下了根。在這一過程中,筆者真切地看到了自己的成長,也真切地感覺到學校中一個個充滿激情和活力的優(yōu)秀教師破繭而出,課堂上一節(jié)節(jié)撞擊著智慧和創(chuàng)造的語文課堂嶄露頭角。以下是筆者在教學反思過程中的一些個人體會,僅此與各位同仁共勉。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教師要富有激情。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是體驗語文學科“人文性”的基點。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將教育當成自己畢生的事業(yè),教學中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激情澎湃。試想,如果教師沒有教學的激情,那又如何帶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充滿學習的熱
情呢?
2.教師要注重激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于語文學習有了“感興趣”的這一層情感,就會帶動學生的內在動力,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活動。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如直觀形象的演示、角色扮演、旁征博引、巧設懸念等,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從而產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學習情感和積極的氛圍。
3.教師要挖掘教材。收錄進教學課本中的文章,都是經過無數的專家、學者研究、推敲,精挑細選出來的。因此,教師要注重挖掘教材課文中的情感,引導學生進入課文、作者、情境之中,身臨其境,引起情感共鳴,加深課文理解。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一言堂”“滿堂灌”,更多是扮演課堂“主宰者”的角色,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彰顯,只是被動的聆聽者、被教育者,更談不上交流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轉變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參與者,多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還給學生一個“平等交流”的課堂,實現師生、生生、生本之間的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學生自由地“展示自己”。教師要放開手腳,走下講臺,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盡情地求知、創(chuàng)造,展現自我,體驗成功,分享喜悅,健康成長。我相信,他們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和喜悅。
2.加強實踐,在生活中學語文?!敖滩臒o非是個例子”,我們不應該用課本,用教室禁錮學生的思維,而應該在學生學習了方法后,引導學生多參與實踐活動,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鞏固知識,提高能力。
參考文獻:
姚大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改革[J].文教資料,2005.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