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分析作為中學語文考試試題已有些年頭,而學校語文教學中閱讀教材中的精美文章已經(jīng)變了味,一般是由教師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掌握其中的語文基礎知識,便算完成任務。這種將閱讀教學與欣賞美文孤立起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閱讀是書面語言的感知,是信息的輸入;寫作是書面語言的運用,是信息的輸出,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就要加強課內(nèi)外閱讀。
關鍵詞:閱讀;寫作;素養(yǎng);技巧
在此,我想談四點關于閱讀與寫作的話題體會:
一、閱讀對于寫作有多方面的意義
通過閱讀我們可以學習前人的知識,吸取前人的思想營養(yǎng);既可以學習寫作技巧,又可以采集到各種事實和事理充當寫作材料。羅貫中從陳壽的《三國志》及裴松之的注中吸取大量的材料寫成《三國演義》,施耐庵把話本雜劇中彼此不連綴的水滸故事集中起來寫成《水滸傳》,馬克思寫資本論認真閱讀了一千五百多種著作……所以我們必須大量閱讀,只靠教材里編選的文章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大量的閱讀課外書籍,吸取信息,才能廣闊又迅速地反映現(xiàn)實。
二、激發(fā)興趣,使學生“愿讀”
興趣是組成學生閱讀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學習的重要誘因,是使學生成長的起點,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是學生動機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因素。學生對閱讀有興趣,就會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及學習的主動性,閱讀效率就高,反之,學生對閱讀沒興趣,思維就得不到活躍,處于抑制狀態(tài),閱讀效率就低。長期的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激發(fā)興趣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語言素養(yǎng),增強遣詞造句的能力
語言素養(yǎng)問題說到底是字、詞、句的運用能力問題。劉勰在《文心雕龍》說:“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集章而成篇。”因此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漢字是提高語言素養(yǎng)、增強遣詞造句能力的基礎。閱讀能力不僅靠積累字還要靠積累詞,一個人沒有足夠的詞匯量就談不上提高寫作水平,訓練學生積累字詞的方法多種多樣,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平時讀書看報時識記詞語,這種積累的目的性不強,數(shù)量也有限;二是選擇性積累,這是有目的的,如在教師指導下從課文中選擇詞語認讀。中學語文課文大多數(shù)是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作品,詞匯生動形象、豐富多彩,為詞語教學提供了依據(jù)。需要選擇的詞語可以歸納為:關鍵性詞語,即對表達中心、抒發(fā)感情起著重要作用的詞語;感情色彩豐富的詞語;描寫景物特別生動的詞語;敘事說明議論極為準確的詞語;尚未學過的新詞;日常使用中常出錯的詞語。這樣選擇既可以解決積累問題又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課文、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文章的優(yōu)劣與遣詞造句有直接關系。要讀懂全文就要推敲句子的含義和作用,根據(jù)句不離篇的精神,必須把句的認讀放在整篇課文的理解中,而不是孤立地、單獨地將句子抽出來進行認讀。
四、可以通過閱讀學習寫作技巧
一般認為寫作離不開生活、思想和技巧三方面條件,三者缺一不可。我們可以在閱讀中借鑒古今中外名家的技巧。杜甫之所以能成為一代詩圣,和他的“不薄古人愛今人”“轉(zhuǎn)益多師是汝師”的技巧借鑒有很大關系。他甚至能從舞劍藝人的表演中獲取借鑒的啟示。作家王蒙的許多小說就注意借鑒外國現(xiàn)代派文學的技巧。中學生的寫作也離不開借鑒,可以這么說,沒有借鑒就不可能真正掌握技巧。
總之,為了提高寫作水平,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多讀書、勤讀書,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獲取大量信息,提高思維水平;學習前人的寫作技巧,從選材、構思、表達等方面按部就班地訓練,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裴建成.淺論初中語文作文技巧[J].課外語文,2013(14).
?誗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