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求異思想是創(chuàng)新性想法的前提,它對于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想的培育有著積極的影響。在高中語文的教學課堂上,語文老師運用求異的教學方式進行文本的指導,是一種非??扇〉氖侄巍傞_始的時候,語文教師僅僅在某些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運用求異的教學手段。探討求異方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以及它對提升學生創(chuàng)造性技能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求異思想;教學方式;閱讀教學;寫作教學
一、求異方式的定義與當前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使用現狀
求異方式就是人們對于某一事物進行研究的時候,不受到其他事物的約束,能夠從其他方面去尋求處理問題的有效答案的一種手段。求異思想重視思維手段的靈活與變通,不受常規(guī)思想的影響,可以使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獲得最好的效果。就當前的情況而言,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對于求異手段的使用與研究比較少,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多多運用求異手段,發(fā)散學生的思想維度。
二、高中語文求異方式的缺失
在高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中,為了獲得更高的分數,許多語文教師會讓學生使用標準化的方式進行閱讀題目的回答。例如,在閱讀教學活動中,就拿詩歌欣賞來說,對于考試想要考學生什么,語文教師都弄得一清二楚,然后時不時地給學生來一些古詩訓練,就是實行標準化的教學。甚至不少語文教師會把通用的回答,比如:生動形象、開門見山等等,這樣的古詩標準回答教授給學生,讓學生好好記住,那么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如果碰到差不多的古詩時就能夠使用上。某些學生已經記住了,就能夠很好地使用,可以得到高分,而那些不懂得變通使用的學生,只會取得糟糕的成績。
在高中語文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會發(fā)現,學生經常會使用作文書等做參考,而教師自己也會教學生一些寫作的固定模板,學生也慢慢適應了這樣的寫作方式。在高中語文的作文指導中給學生教一些實用的寫作方式是可行的,也是在寫作的初始時期是可以有的。對學生寫作技能的不斷提高,經過之前寫作的訓練,不少學生的寫作能力都獲得了提升。高中時期是學生在之前的寫作水平上進行寫作技能提升的重要階段,可是讓人搞不懂的是還有大部分的師生依然堅守“寫作寶典”,還在進行標準化教學。特別是議論文的教學指導,教師給學生傳授了一套套的學習模板,而這樣寫出來的文章雖然不會跑題,也不會得到較高的成績。因此,在寫作練習的活動中,不少語文教師會使用這種標準化的教學手段,可是這樣會使學生的思維變得不活躍,自然也就寫不出高水平的語文作文。
三、求異方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
1.閱讀教學中的實踐
我們都學習過《雨巷》這首詩,對于詩歌的主題相信是非常了解的。對于《雨巷》的教學設計,語文教師可能會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只要是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成果那就是可行的。文本中有道探究題,人們對于該詩中的“姑娘”有不一樣的看法,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對于這個姑娘的看法,聯(lián)系自己的閱讀和生活認識,也可以上網去尋找有關的信息。在學生表達好自己的認識之后,教師可以評價或者是贊同學生的理解,也可以提出新鮮的觀點,主要是開拓學生詩歌欣賞的視野。借由以上環(huán)節(jié)的實施,在教學中學生的思想不會受到約束,同學們對于“丁香姑娘”的理解就突出表現了求異手段的使用效果,也能夠發(fā)散學生的思想維度。
2.寫作教學中的實踐
高中語文的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構成之一,寫作練習從剛上學就開始了,可是同學們的寫作水平卻呈現下滑的趨勢。特別是同學們上交的作文,總是千篇一律。比如,同學們選擇的寫作材料都差不多,都是寫名人故事的,而且寫作的結構都是最基本的三段論,毫無看點。究其原因,就是高中語文教師在寫作指導中不關注學生思維的發(fā)散。
語文作文如果想要得到高分,僅僅是立意獨特還是不夠的。一個好的看法也是需要一個合適的例子去支持的,可是,同學們在寫作文的時候挑選的文章都是缺少創(chuàng)意的,很多學生寫的都是同一個例子,就會導致作文的重復現象。有時候,換個方向去思考,你會使用的例子,同學們也會使用,那挑選例子的時候就毫無優(yōu)勢。因此在挑選例子的時候,不要盲目。教師可以讓同學們在平常多看看社會新聞,那么同學們就有很多的可以使用的社會案例。所以,高中語文教師要給學生推薦中央臺的公益欄目,那里有很多可以使用的新聞案例。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的教學手段有許多種,學習的方式也千差萬別,不能實現統(tǒng)一的結果。在高中語文的教學活動中,實行求異的教學手段,不但能夠適應現在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水平,因此,在高中語文的教學實踐中實施求異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與此同時,教師如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大膽使用求異手段并取得很好結果的話,便可以取得提升課堂教學水平的結果。
參考文獻:
[1]張?zhí)厝A,潘久泰.求異思維在議論文寫作中的運用[J].作文教學研究,2011(3).
[2]敖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2(17).
[3]張國成.教師在創(chuàng)新教育中的作用[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3).
?誗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