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行為能力進行問卷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中學生在學習興趣、性別差異、年級差異等方面對數學學業(yè)成績存在顯著的影響。并在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學習興趣;性別差異;年級差異
在我國,中學教育處于小學教育與大學教育的中間階段,是承上啟下的階段,也是差異學習和知識發(fā)展的階段。同時,中學生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關鍵階段,不同學習方法的養(yǎng)成不僅影響學生在中學教育階段的學業(yè)成績,也影響其人生未來的行為模式與思維方式。因此,針對中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重點與熱點。目前,國內外專家學者針對中學生學習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學習方法的定向量化,并且基于此對學生進行指導性干預。本文以數學學習行為能力為研究內容,通過對中學生的問卷調查與訪談,分析了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學習興趣、學習方法上的形成與發(fā)展特征,從而幫助任課教師、學生家長分析學生學業(yè)成績不同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并采取相應的對策幫助學生增強知識認知能力,實現(xiàn)高效高質的快樂學習。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從本市某中學7~9年級學生中每個年級選取兩個班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問卷測試,測試時間約為10分鐘,共發(fā)放調查問卷312份,回收有效問卷301份,有效回收率為95.51%。其中,被測試學生的年級、性別、人數分布,如下表所示。
表 被測試學生分布情況
■
2.研究方法
調查問卷共20道題,題目的設計符合合理性、一般性、邏輯性、明確性、非誘導性、關聯(lián)性等基本原則。同時,本研究還收集了被測試學生期末統(tǒng)考的數學成績,把數據匯成圖標后進行分析。研究過程在對問卷結果進行年級與性別的縱向和橫向對比的同時,還針對被調查對象的數學學業(yè)成績進行跟蹤訪談分析,從而增強了本文研究的可信度與豐富性。
二、結果分析與對策研究
1.學習興趣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是廣大數學教師的難題之一。本人經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采取以下兩個方面的舉措,可以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忱與積極性。
(1)高效課堂的構建。在問卷調查與訪談中,我們發(fā)現(xiàn),對于懸疑、科幻、探險類電影感興趣的學生,普遍對數學學習有比較高的興趣。這是因為數學知識本身就是對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在頭腦中進行邏輯思維重構之后的總結與歸納。因此,學校、家長與社會應該塑造一種輕松自由的學習空間,從學生自身性格與興趣點出發(fā),引導并培育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單一單線教學模式,從豐富課堂趣味性入手,通過列舉日常生活實例這種“接地氣”的教學手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評價方式的創(chuàng)新。在現(xiàn)有的學業(yè)評價體系中,成績成了最直接的評判依據。雖然學業(yè)成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整個學習過程與測試結果,但在操作上,容易陷入“重結果、輕過程”橫向單一對比的誤區(q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比學生數學成績的變遷過程,關注其變化的動態(tài)性。不僅要將學生每次的測試結果在同班或同年級進行橫向對比,更要對其不同次的考試成績進行縱向對比,從而發(fā)現(xiàn)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測試結果的變化,鼓勵其揚長避短。
總之,教師應充分關注每個學生的差異性與動態(tài)性,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與不足,引導并培育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不斷進步,全面發(fā)展。
2.性別差異
關于男女性別差異的研究報告表明,男女生大腦在發(fā)育過程中,左右大腦的偏側性功能在中學生階段的發(fā)展速度和水平上存在差異。因此,在數學學習方面,男生擅長辨別判斷類型,具有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與全局觀,并能夠從事物發(fā)展聯(lián)系的方向上處理問題;而女生則在短時記憶、語言敏感性、事物模仿上更具優(yōu)勢,并且習慣于從細節(jié)入手,逐漸形成模式化、重細節(jié)的思考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在中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男女生性別差異對學習興趣、信心度以及學業(yè)成績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是不容忽視的。教師、家長以及學生自身都應該對此有正確的認識。教師應該從以下兩點出發(fā),理解男女生因性別差異形成的不同思維方式,照顧群體性差異,并且因材施教。
■
(a)男生
■
(b)女生
圖1 男女生數學學習興趣分布
男生更專注于數學學習的自主能力的提升,并進一步優(yōu)化與完善學習方法。但在細節(jié)處理方面,教師要引導男生避免粗心、疏忽帶來的錯漏失分現(xiàn)象。女生在細節(jié)處理與用功學習上更具先天優(yōu)勢,但要注意培養(yǎng)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獨立性,改變女生偏重機械記憶和簡單模仿的習慣,注重提升她們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對問題進行綜合分析的習慣和進行獨立思考的能力。
■
(a)男生
■
(b)女生
圖2 男女生數學學習信心度分布
其次,教師應增強女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念與積極態(tài)度。摒棄“男生擅長理科、女生擅長文科”的慣性思維。教師在日常數學教學過程中,可列舉一些成功女性的例子,給她們更多的鼓勵與幫助。
總之,教師要讓學生正確認識到,男女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各自的優(yōu)勢和潛力,也存在自身的短處與不足,要引導學生揚長避短、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3.年級差異
在問卷調查和后續(xù)的跟蹤訪談中發(fā)現(xiàn),不同年級的中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積極性、專注性與策略性均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
(1)積極性。如圖3所示,就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而言,七年級學生最高,八年級學生次之,九年級學生最低。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所學教材的內容難度增加,部分學生由于知識基礎不夠穩(wěn)固,不僅未能迎難而上,甚至知難而退,從而導致學生在平時數學學習中情緒低落,思想上不夠端正專注,學習投入不足。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逐步引導相應年級的學生對于數學難度的深入與提升有相應的認識;同時,在難度控制上,應該把握深入淺出的原則,對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進行有效調節(jié)管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為畏難情緒而掉隊。
■
圖3 不同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分布
(2)專注性。如圖4所示,九年級與八年級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專注性難分伯仲,而八年級學生則相對較差。在訪談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九年級學生都認識到了中考考試的重要性,加上自我感覺已經接近成年人,對學習更有自我責任意識,因此學習的自主性與專注性較強。七年級學生由于從小學自然過渡,課程難度相對較小,雖然學習的自主性、主體性尚未完全形成,但是在家長的監(jiān)督與學業(yè)壓力下,學習的專注性也較高。八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初中數學的學習,在數學上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習慣了初中數學的學習情境,并且處于分化階段,但由于有了新的朋友圈,反而在學習的思想專注性與行為努力上略顯不足。教師在日常教育時,要重視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及學生自我監(jiān)控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在認識到自身學習不足之處的同時,能夠有計劃地調節(jié)、分配和管理學習時間,逐步降低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促進學生學習專注性與主體性的發(fā)展。這也符合我國教育改革潮流方向,對人才的培養(yǎng)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圖4 不同年級學生數學學習專注性分布
(3)策略性
■
圖5 不同年級學生對數學學習策略的掌控能力比較
如圖5所示,中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策略的掌控能力隨著年級的增長呈現(xiàn)上升趨勢。在中學階段,學生主要是處在生理與心理迅速變化與發(fā)展時期的青少年。隨著年級的升高以及所學習知識的不斷深入,中學生根據以往知識學習所積累的經驗,針對新的學習內容,在不同教學風格老師的指導下,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最終逐漸形成自己相應的學習方法。數學學習策略與學業(yè)成績呈現(xiàn)顯著正相關性,特別是隨著年級的遞增和課程內容的深入,學習策略的正確使用與否是造成學業(yè)成績分化的一個重要原因。這與其他研究者對中學生學習能力研究的結果是一致的。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在學習策略方面的指導與訓練,提高學生的策略運用能力。
三、結論
本文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考察學生數學學習行為能力,以本市某重點中學7~9年級共三百多位中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結果表明:
1.中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與積極性隨著年級的增長與知識的不斷深入呈現(xiàn)下降趨勢,從而出現(xiàn)了成績分化現(xiàn)象;但學習策略則隨著年級的增長表現(xiàn)出顯著上升態(tài)勢,并與學業(yè)成績呈顯著正相關性。
2.性別差異對中學生在數學問題上的思維方式有某些影響,教師與家長應該理解并照顧群體性差異,從而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何旭明,陳向明.學生的學習投入對學習興趣的影響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8(3):46-51.
[2]張文字,范文貴.中學生數學學習選擇能力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121-125.
[3]張定強,張懷德.中學生數學學習中的性別差異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03(1):59-61.
[4]楊亞紅.中學生數學學科自我監(jiān)控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
[5]余軍龍.淺談中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yǎng)[J].基礎教育,2013(12):64-65.
?誗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