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容錯理論是計算機領域里為提高系統(tǒng)可靠性而采取的設計理論。容錯理論對學生教育管理有重要啟示。
【關鍵詞】容錯理論 學生教育管理 啟示 避錯式批評 容錯式教育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0-0152-02
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學生教育管理是教師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學生因其各種因素的影響,犯錯在所難免。加強對犯錯學生的教育管理是每一位教師必然面對的問題。那么,應如何加強對犯錯學生的教育管理呢?
其方式大體有兩種:(1)嚴厲批評,公開處理。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把犯錯學生當作反面教材嚴肅處理,公布其犯錯事實與處理結(jié)果,往往能對其他學生起到警示教育的效果,但往往打擊犯錯學生的自尊心。(2)容忍學生犯錯,但對犯錯學生進行保護的同時通過約束與指導促使學生自我改正。這兩種方式與計算機領域里所說的避錯設計與容錯設計相似。
計算機研究領域里有兩種提高計算機系統(tǒng)可靠性的方法:避錯設計和容錯設計。避錯設計又稱排錯設計或完善設計,要求采用正確的設計和質(zhì)量控制方法盡量避免把故障引進系統(tǒng)以及盡量減少器件的失效率①。避錯的目的是盡量降低出錯率,但避錯設計再完善,也總有一天會出現(xiàn)故障,從而導致系統(tǒng)出錯甚至崩潰。為提高系統(tǒng)的可靠性,就需要容錯設計。
容錯,顧名思義,即容忍錯誤。所謂容錯設計,即故障容忍技術,它允許程序在運行過程中出現(xiàn)人為的或系統(tǒng)性的錯誤時能予以及時糾錯,以保證程序運行正常終止及系統(tǒng)不致崩潰。② 鄭家亨主編的《統(tǒng)計大辭典》對“容錯”是這樣解釋的:盡管發(fā)生一個或若干個故障,程序或系統(tǒng)仍能正確執(zhí)行其功能的稱謂。它往往包括三方面的功能。(1)約束故障,防止故障影響繼續(xù)擴大;(2)檢測故障;(3)恢復系統(tǒng)。③ 簡言之,容錯理論的三個功能是:約束故障——檢測故障——恢復系統(tǒng)。
容錯理論對學生教育管理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容錯理論可以應用于學生管理實踐之中。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啟示:
一 人人都可能犯錯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總不免會有一些缺點,總會在某些時刻犯錯??梢哉f,犯錯是任何人都會面臨的客觀事實,犯錯是必然的。就每一階段而言,犯錯是可能的。
學生犯錯有多種表現(xiàn),如有學生在學習上不認真,不遵守課堂紀律,考試作弊;集體觀念不強,對集體榮譽漠不關心,對分配的勞動任務不認真完成;不能正確處理同學關系,哥兒們義氣,早戀;相互攀比,花錢大手大腳;不懂得感恩,對父母充滿怨言;道德觀念淡薄,撒謊、欺負弱小甚至有偷盜行為;酗酒、斗毆等。
學生犯錯的原因多種多樣,歸納起來,主要有自身、學校、家庭、社會四個方面的因素。就自身而言,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學,學生的生理、心理要經(jīng)歷一系列的變化:身體不斷發(fā)育,功能不斷成熟;智力不斷發(fā)展、認知能力與思維水平不斷提升;情緒、性格不斷發(fā)展,自我意識與道德觀念等不斷增強;不同程度地表現(xiàn)青春期逆反心理等。這些生理心理的變化可能影響學生的認知水平、情緒管理能力、氣質(zhì)個性和叛逆性格等,這些方面往往與學生犯錯有著密切關系。
學校教育對學生犯錯也有一定影響。學生在學校生活、學習,與教師、同學接觸很多。學生在班級往往有小團體,小團體的存在對學生有利也有弊,教師需要對班級小團體加強引導,以發(fā)揮其積極影響,消除或減少其消極影響。教師還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個性的學生采取靈活的教育方式,充分關注常見的心理問題,如自卑、孤僻、冷漠、貪婪、嫉妒、虛榮等。教師還要加強和學生家長的聯(lián)系交流,以便及時溝通反饋,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這些方面如果存在缺失或疏忽,也可能造成學生犯錯。
家庭是與學生成長聯(lián)系非常緊密的環(huán)境。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學生家長是最早滿足學生有關需要的人。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的需要是分層次的,共有五層,由低到高分別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人的需要從低級向高級逐步發(fā)展;某一時期內(nèi),某一需要占主導,支配人的行為,其他需要占次要地位??梢哉f,學生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早都是由學生家長來滿足的。這些需要如果沒有得到滿足,學生就可能會出現(xiàn)心理、意識、情感及性格上的某些缺陷,從而為學生埋下犯錯的“種子”。
社會環(huán)境對學生的犯錯也有影響。社會上流傳著形形色色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學生對這些觀點缺少分辨和思考能力,往往因為好奇心強、易于接受新鮮事物而接受了某些社會上的流行觀點,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利己主義、厚黑學等,這都可能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誘導學生犯錯。
學生犯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學生犯錯也是在所難免的。不僅學生可能犯錯,教師也可能犯錯。如某次中考,有一個監(jiān)考老師沒有清點份數(shù)就將試卷封裝交主考帶走,后來學生清理教室時才發(fā)現(xiàn)還有幾張?zhí)崆敖痪淼脑嚲矸旁谥v桌抽屜里沒有封裝。學生發(fā)現(xiàn)后趕緊報告監(jiān)考組,但試卷是否修改無從知曉,學生該科中考成績?nèi)绾斡嬎愠蔀殡y題。監(jiān)考老師因此事而受到嚴厲處分。又如,20世紀90年代初的一次中考,兩個同名同姓的人在同一個組考體育,叫到甲的時候乙去考,叫到乙的時候甲去考,送考老師、主考老師以及參考的同學都沒有注意準考證號與姓名要配合使用,造成兩個同學的體育成績“調(diào)包”。后來的結(jié)果是其中一個同學總分離中專上線差2分,但他的體育成績被少計了3分!本來考上了中專卻因為老師的失誤而不能就讀,從而失去了一次機會。
人人都可能犯錯,錯誤的發(fā)生可能受客觀條件的限制,也可能是主觀方面的疏忽大意所致。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要認識到學生犯錯在所難免,即使是教師自己也可能犯錯。所以教師要正視錯誤的發(fā)生,要容許錯誤的存在,就像容錯理論一樣,要容忍錯誤的發(fā)生。
二 避錯式批評不利于學生發(fā)展
避錯式批評是指對發(fā)生錯誤的學生嚴厲查處公開批評的做法。避錯式批評往往把犯錯學生當作反面例子進行公開懲罰,這樣做往往能對其他學生起到警示教育的效果。如某同學考試作弊,被監(jiān)考老師當場發(fā)現(xiàn),后被教務處給予留校察看處分并全校通報。其他學生可能從此事“引以為戒”,但犯錯學生自尊心受到了傷害,長時間內(nèi)受到消極影響。當然,筆者并不主張完全摒棄避錯式批評,避錯式批評有存在的必要,但要謹慎使用。畢竟學生犯錯在所難免,如果不顧及學生的自尊一味地懲罰學生,可能會造成學生的被動與麻木。而且有些學生的錯誤可能是被冤枉的。這種情況下的避錯式批評造成的消極影響更大。筆者曾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情。在高考前不久,有人在黑板上寫下對某老師的惡毒咒罵。該老師懷疑是某學生所寫,就讓該學生寫字并查驗筆跡。結(jié)果更證實了該老師的假定,于是該學生就被當作反面典型遭到全校師生的嚴厲譴責。該學生遭受不白之冤,情緒失控,高考失利,很久后才走出陰影。筆者也險些遭受冤枉的避錯式批評。讀中專時的一次語言學考試,我坐在最后一桌。考試時,監(jiān)考老師來到我身邊,他從我坐的課桌里找到了一個紙團,打開一看,里面居然寫著幾個語言學論述題的答案!我百口莫辯。幸好,監(jiān)考老師只是把紙條收走,輕輕地在我的桌子上敲了兩下。如果他把我當作考試作弊送交教務處懲處,恐怕我在這樣的打擊下會長時間的孤立自閉或消沉頹廢。當然,監(jiān)考老師是認定了我作弊的“事實”,只是他容許了我的“錯誤”放我一馬,才讓我躲過一劫。
三 容錯式教育有利于保護學生
容錯理論三種功能可以應用于對學生的教育管理之中,“約束故障”類似于對犯錯學生進行約束,防止事態(tài)擴大;“檢測故障”類似于引導學生認識犯錯事實,分析犯錯原因;“恢復系統(tǒng)”類似于幫助學生自我改正。筆者將容錯理論應用于學生教育管理實踐稱之為“容錯式教育”。
容錯式教育與避錯式批評不同,它預料到學生犯錯是難以避免的,老師也可能犯錯。所以,當錯誤發(fā)生時,容錯式教育不是把學生當作不可原諒、不可饒恕的,不是通過嚴厲處分來對學生進行懲罰與追究,也不對學生進行公開批判,使其蒙受恥辱,甚至遭到其他同學的嘲諷與孤立。它把學生當作可以挽救、應該保護的對象,對犯錯學生予以充分的同情與理解,同時對犯錯學生予以約束。這種約束既包括將學生的犯錯控制在一定范圍內(nèi),使學生不至于錯上加錯,不至于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而使事態(tài)不斷擴大;也包括將犯錯學生在一定范圍內(nèi)予以保護,防止影響擴大;還包括防止學生犯同樣的錯誤。這種約束與控制應該堅定有力、及時有效。容錯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約束,還應對學生進行教育批評,使學生進行深刻自我批評,充分認識到錯誤事實、發(fā)生錯誤的根源與錯誤引發(fā)的影響等,這個過程也可稱之為“反思”或是“悔悟”。容錯式教育不僅要約束、反思,還要幫助學生改正,使學生不再出現(xiàn)同樣或是類似的錯誤,就像系統(tǒng)經(jīng)過恢復可以正常工作一樣,犯錯的學生經(jīng)過自我改正也成了一個道德上沒有污點的人,與其他人可以正常交往而不必像避錯式批評的學生一樣要承負較大的輿論譴責與心理壓力。而且,犯錯學生因為感受到了教師對他的保護與關愛,自尊心與榮譽感得到了維護,獲得了改過自新的機會,他會更加積極地改正錯誤、追求進步。從這個意義上講,容錯式教育對學生的發(fā)展更為有利。
如一次班級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有一個學生失魂落魄,魂不守舍。我把她留下來,并告訴她有什么事可以找我。經(jīng)過一番思想斗爭,她終于向我說出了事情的原委:她銀行卡里的5000元被別人全部取走了,她只是和一個同宿舍的同學一起去取過錢。那個同學最近花錢大手大腳,非??梢伞A私饬饲闆r之后,我叫那個有嫌疑的學生單獨談話。我推心置腹地告訴她:“竊取密碼取走別人銀行卡上的錢是一種偷盜行為,兩張卡上5000元全部被偷,已構成犯罪,而且自動取款機上的監(jiān)控攝像會把取錢的全過程錄下來,要確認犯罪事實很容易,如果交由公安部門來處理,你可能面臨坐牢,這一輩子可能永遠地釘在恥辱柱上了。”該生急得大哭,說自己只是一時糊涂才犯下如此大錯,請求原諒,并愿意賠償所有損失。在征得失竊同學的同意下,此事沒有向公安部門報案,并最終圓滿解決。兩位女生成了好友并都順利地考上了大學,畢業(yè)后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兩人都對我的容錯式教育表達衷心感謝。
四 容錯式教育應該注意的問題
與容錯理論“約束故障、檢測故障、恢復系統(tǒng)”相對應,容錯式教育的三個過程可以稱之為“約束——反思——改正”。容錯式教育應該成為教育工作者管理教育學生的一種方式,相對于避錯式教育而言,它更有利于保護學生,更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當然,容錯式教育也應該注意以下問題:(1)容錯應該注意適應對象。對于那些因一時糊涂犯下錯誤的學生可以容錯,對于屢教不改的學生,容錯式教育也就沒有效果了。(2)容錯式教育中,教師要有約束,要把學生的錯誤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nèi),既避免事態(tài)擴大,又注意保護學生。(3)要引導學生反思反省,讓學生真正明白錯誤所在,及如何彌補。這個過程中還要讓學生明白老師對他的保護、關愛與期待。(4)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監(jiān)督,要保證學生切實得到了教育,不再犯類似錯誤。換言之,容錯并不是對學生的錯誤聽之任之,不管不顧,而是要在保護學生的同時堅定地約束學生,使他充分反思并在老師的監(jiān)督下切實得到改正。(5)教師要真誠地歡迎學生改過自新,及時肯定犯錯學生取得的進步,這樣學生的改過自新才是積極主動的,不要讓學生感覺到自己是有把柄在老師手里,那樣他并不會真心改正。
以上為筆者就容錯理論對學生教育管理的啟示所做的初步探討。筆者認為,容錯理論作為理工科的重要理論,應用于人文社會領域的學生教育管理,將是一種有益的新思路。
注 釋
①黃永勤、金利峰、劉耀.高性能計算機的可靠性技術現(xiàn)狀與趨勢[J].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2010(4)
②陳萬福.查新檢索工作中的容易錯理論與容錯技術[J].醫(yī)學情報工作,2010(5)
③鄭家亨主編.統(tǒng)計大辭典[Z].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項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