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和命運。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作風和政治優(yōu)勢。然而,對始終保持密切聯系群眾的優(yōu)良作風的重要性,在我們黨內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清醒的認識并保持應有警覺。對在新的歷史時期脫離群眾不干實事等不符合為民務實清廉要求的現象和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對干部隊伍建設必須始終保持密切聯系群眾的優(yōu)良作風這個問題做一點粗淺的探討。
關鍵詞:優(yōu)良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干部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0-0051-02
黨的十八大決定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準確把握國際國內形勢,妥善應對考驗、化解風險,切實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重大措施,對于進一步促進黨員干部做到求真務實、改進作風、清正廉潔,建設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優(yōu)良作風是黨的最大優(yōu)勢,脫離群眾是最大危險。作風問題是干部生命線,因此改進作風、強化宗旨意識、增強群眾觀點是干部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
一、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存在的問題
貫徹執(zhí)行黨的群眾路線、切實改進作風,不可能一勞永逸,也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必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不符合為民務實清廉要求的現象和問題時有發(fā)生;影響和破壞干群關系的事情,在個別地方、個別黨員干部身上還不同程度地存在。這些問題如不得到及時糾正和處理,勢必會進一步蔓延,影響改革穩(wěn)定與發(fā)展的大局。主要表現:
一是不真干事,不實干事。個別黨員干部弄虛作假、做表面文章,以贏得上級肯定和領導滿意。有的追求形式、盲目上馬、全面鋪開,重形式、輕實效,傷害了群眾利益;有的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工作馬馬虎虎,能拖則拖,得過且過;有的不報實情、不講真話,報喜不報憂,講成績夸夸其談,講問題輕描淡寫;有的一味取悅領導,把領導的喜好作為行事的準則;有的奉行好人主義,你好我好大家好,對該堅持的不敢堅持,該批評的不敢批評。
二是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個別黨員領導干部群眾觀念弱化、宗旨意識不強,在群眾面前拉官腔、擺官架、高高在上,有的不深入基層和群眾,不了解實際情況,不關心群眾疾苦,無所作為,遇事不負責任;有的獨斷專行,不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不善于集中群眾意見和建議、主觀蠻干;個別領導干部喜歡拍腦袋決策、拍屁股走人,盲目鋪攤子、上項目,往往留下一堆“爛攤子“;個別干部依然存在方法簡單、作風粗暴等問題,一些窗口單位、服務行業(yè)依然存在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現象。
三是思想空虛,不思進取。個別黨員干部不注重學習,思想空虛,精神萎靡,把個人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事情多做一點覺得吃虧,待遇稍差一點滿腹牢騷;有的怕苦怕累,逃避責任,得過且過,不愿意到艱苦的地方工作,更不想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有的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明知不對,少說為佳,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裝樣子、疲疲沓沓混日子。
四是奢侈浪費,貪圖享受。習總書記在揭批奢靡之風時,尖銳地指示:“在奢靡之風方面,主要是鋪張浪費、揮霍無度,大興土木、節(jié)慶泛濫,生活奢華、驕奢淫逸,甚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彪S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物質的充裕,一些干部在得到比較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之后,有的放松對自己的約束,一味相互攀比,追求享受;有的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有的吃拿卡要,權錢交易,撈取好處;有的作風不檢點,經不住金錢和美色的誘惑;甚至以權謀私,貪贓枉法,腐化墮落,走向犯罪,嚴重地侵蝕著黨的肌體,損害著黨的事業(yè),敗壞著社會風氣。
二、原因分析
以上問題是“四風”的具體表現,如不徹底根除,必然影響科學發(fā)展的大局,影響黨群干群關系,影響干部的健康成長,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教育乏力,思想不牢。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指引著行動的方向,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有什么樣的行動。如果我們對實際問題的看法和態(tài)度片面、偏頗、不正確,就會成為思想問題。思想有問題,行動就要出偏差,就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實際問題。干部教育缺乏系統(tǒng)化、經?;?,教育力度不夠,投入財力不足,教育覆蓋面較窄,教育內容缺乏實效性和針對性。必須通過思想教育提高理論素養(yǎng)和認識水平,為整個活動做好思想準備,為轉變作風打牢思想基礎。
二是制度缺失,執(zhí)行不力。制度是要大家共同遵守的規(guī)矩,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是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的建設。有的制度不健全,跟不上形勢的要求,有的制度不嚴謹,沒有經過認真的論證就倉促出臺、缺乏可操作性,甚至于朝令夕改,最后導致了真有好的制度、規(guī)定出臺時也得不到有效的執(zhí)行。
三是監(jiān)管不嚴,預防不及。歐洲啟蒙運動時期的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提出:“任何擁有權力的人,都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有界限的地方”即是監(jiān)督制約體制。監(jiān)督機制不健全,對黨員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監(jiān)督標準不完善,對一些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不能做到早發(fā)現、早提醒、早控制,更多的時候事后去處理干部、彌補損失、挽回影響,造成被動局面等等。
三、緊緊圍繞“為民務實清廉”這個主題,把改進作風、強化宗旨意識、增強群眾觀點作為干部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堅持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作風,堅持黨的作風純潔,核心是密切聯系群眾,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代表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始終依靠人民群眾來推動歷史前進。”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yōu)勢,脫離群眾就是最大的危險。加強黨員干部作風建設,關鍵是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群眾立場,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一要在增進群眾感情上下功夫。胡楊能在干旱的荒漠中枝繁葉茂,就因為它的根可以扎到20米以下的地層吸收水分。同樣,只有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眾之中,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我們黨才能充滿活力,黨的事業(yè)才能充滿生機、蓬勃興旺。增進群眾感情是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前提和基礎。一個對群眾冷漠、缺乏感情的干部,不可能做好群眾工作。增進群眾感情必須要深入群眾、了解群眾。不管現代通信手段多么發(fā)達,了解情況的渠道有多么便捷,每一個黨員干部都必須深入到群眾中去,深入到最基層去,以平等的態(tài)度和群眾面對面交心、手拉手說話,把自己當成普通勞動者,當成人民群眾的勤務員、公仆、親人,只有這樣,才能察到真情、聽到真話、交到真心。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載體,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群眾,與群眾同吃同住同生產同學習,傾聽群眾意見,關心群眾疾苦,進一步拉近黨員干部與群眾的距離,真正去掉官氣接地氣,撲下身子干實事,聚集替群眾著想、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正能量。
二要在掌握基層實情上下功夫。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必須要做到對群眾的問題了如指掌,了解群眾想什么、盼什么、需要干部做什么。要組織黨員干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活動,牢牢掌握村情實際、社情民意,以及群眾發(fā)家致富的渴望、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追求公開民主政治權利的渴望。要建立健全黨員干部包村包點、蹲點調研、結對幫扶等制度,引導黨員干部走基層、進農戶、交農友。組織黨員干部認真開展調研活動,調研走訪不留死角、不留空白,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通過調研工作,廣大黨員干部看到最真實的情況,聽到最真實的聲音,得到最直接的教育,增強黨員干部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三要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上下功夫。要聯系思想工作實際,聯系崗位職責,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入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以整風的精神、拋開面子、動真碰硬、觸動靈魂,對思想、行為、作風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督促廣大黨員干部進行積極的思想斗爭,通過群眾提、自己找、上級點、互相幫,認真查擺在工作、思想、作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做到洗洗澡、出出汗、紅紅臉、排排毒。認真解決以下七個方面問題:改進學風文風會風問題;“三公經費”問題;整治跑官要官問題;吃拿卡要問題;商業(yè)賄賂問題;“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問題;樓堂館所建設問題。既要解決思想上的問題,又要解決工作上的問題;既要解決班子問題,又要解決個人問題;既要解決長期存在的問題,又要解決新出現的問題。通過邊學邊查,邊查邊改,通過切實有效的整改措施,達到整改提高的目的。
四要在弘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上下功夫。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yè),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大力宣傳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秉h的優(yōu)良作風是凝聚黨心民心的精神力量,要把這些正能量作為黨員干部改進作風、服務群眾的動力源和推進器,繼續(xù)發(fā)揚不怕吃虧、不怕困難、艱苦樸素、勇往直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加強對黨員干部日常管理和監(jiān)督,堅決糾正黨員干部存在的脫離群眾、作風不實、心氣浮躁等不良風氣?;鶎邮橇私饷裆?、體驗民情的最好地方,艱苦環(huán)境是鍛煉干部、增長才干的最好舞臺。讓干部到基層上、到群眾中去、到艱苦環(huán)境中去,直接處理具體問題,接受基層實踐的磨煉,吸取群眾智慧的滋養(yǎng),鍛煉干部品格,激發(fā)干部潛能。
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作風和政治優(yōu)勢。黨的作風,直接影響著黨能否同廣大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決定著人心向背。在過去的革命和建設中,由于我們黨的絕大多數官員保持了密切聯系群眾的優(yōu)良作風,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從而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取得了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勝利。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面臨著執(zhí)政、改革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考驗,干部隊伍建設必須要經受住考驗,必須始終保持密切聯系群眾的優(yōu)良作風。
參考文獻:
[1]孫肖遠.當前作風建設存在問題與原因[J].群眾,2013(2).
[2]潘云洪.共產黨員必須始終保持密切聯系群眾的優(yōu)良作風[J].陣地與熔爐,2002(2).
[3]羅德富.保持優(yōu)良作風,密切聯系群眾[EB/OL].人民網,[201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