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思政教育的新陣地是高校思政教師思政教育網(wǎng)絡,它同時被稱為是“紅色博客”。作為一種新的教育形式,它既引發(fā)了高校教育的新思考,同時也為高校思政教育帶來了新的契機。通過分析“紅色博客”的功能和影響,可以看出,紅色博客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有效運用,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的教育和宣傳,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育 紅色博客 功能 影響 運用
在思政教育中,“紅色博客”秉承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它創(chuàng)新了思想教育的形式,以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形式,利用新型的傳播媒介網(wǎng)絡進行傳播,對高校思政教育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它通過平等與開放的交流方式,在網(wǎng)絡上,對馬克思主要思想的主導地位進行鞏固。通過擴大思政博客的影響,形成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新陣地,對大學生的成長和教育進行關注,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提供一個師生共享知識和思想的平臺,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渠道拓寬。
一、“紅色博客”的功能
在新形勢和新的歷史時期下,“紅色博客”是社會信息化發(fā)展的要求,是加強網(wǎng)絡宣傳教育的需要,是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思想工作的要求。通過“紅色博客”,對校園網(wǎng)絡強勢媒體進行構建,促進了學生的協(xié)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同時提供了便捷的平臺,促進了師生間的交流,使學生能夠積極和踴躍的參與?!凹t色博客”具有以下的功能:
1.“紅色博客”拓寬了思想教育的渠道
紅色博客使思政教育有了更加開放和廣闊的空間。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關鍵,是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政的興趣。通過將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的空間和時間限制打破,將學生學習思政的興趣提升,進而使思政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得到大幅提升。學生只有先培養(yǎng)興趣,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習思政課的熱情和激情。由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訉W習。學生與教師之間通過在博客上的開放式交流,會使學生逐漸懂得,在今后漫長的人生道路、以及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思想教育將發(fā)揮中重要作用,所以會主動的接受,并逐漸內化思政理論為自身所擁有的素質。
2.“紅色博客”激發(fā)了學生的主體性
博客具有一定的互動性。在這種平等的交流形式下,會更加關注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和內在需求,并尊重其心理特征和個性。這種網(wǎng)絡互動對大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精神非常關注,思政教師能夠和學生做真正的朋友,在網(wǎng)絡上營造展現(xiàn)個性的空間和寬松的氛圍,使學生能夠對自己的觀點充分表述。大學生通過自由和平等的交流以及獨立思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3.“紅色博客”有著廣泛的涉獵內容
無論是同學相處的技巧,還是國際國內形勢,都是“紅色博客”的涉及內容。博客內容包括了家長和學生、教師的混合型博客、學生博客和教師博客。每一個博客都可帥選和加工各種網(wǎng)絡信息、校園網(wǎng)站、BBS、課程資源庫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借助于互聯(lián)網(wǎng),和其它博客共享和交流信息。共同博客形成了虛擬的校園,并以網(wǎng)上共同體為核心,對共同體的歸屬感進行營造。通過閱讀思政教師的博客,可指導學生的日常生活、對教師的教學心得進行分享、解惑未來發(fā)展需求,解讀時政大事,使學生學習和思政教學真正的溶為一體,形成互動和共享,彼此交流各種角色。對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進行改善,使思政教學和現(xiàn)實緊密結合。
二、“紅色博客”的局限
我們對“紅色博客”的正面功能了解和掌握的同時,還應對其局限和沖擊有著正確的認知。博客作為全球化和信息化分享平臺的一部分思想,即帶來了機遇,同時也給大學生的價值觀、思維、生活和生存方式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具體有著道德觀念多元化和價值多元化的體現(xiàn):
1.價值多元化
目前,迅猛傳播的網(wǎng)絡信息和多渠道的傳播范圍,使學生對多元化的價值取向、社會意識及社會觀念有了更多的接觸。而在當前社會,我國主要存在著三種意識形態(tài):一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它是建立在社會主義經(jīng)濟基礎之上,對勞動人民和無產(chǎn)階級的根本利益進行反映;二是資產(chǎn)階級意識形態(tài),主要產(chǎn)生于多種經(jīng)濟形勢和對外開放的格局之下;三是封建主義意識形態(tài),是由長期的歷史殘留下來的。而多種意識形態(tài)并存,為大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正確選擇提出了更多的挑戰(zhàn)。
2.道德觀念多元化
改革開放為道德觀念轉型提供了重要的動力和必要的前提。中國在從傳統(tǒng)轉型為現(xiàn)代的過程中,有三種道德觀存在:一是古代傳統(tǒng)道德觀,以儒家道德為核心,建立在自然經(jīng)濟基礎上;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道德觀,受社會主義制度的影響,建立在社會主義經(jīng)濟基礎之上;三是以個人為核心的道德觀,是受西方社會制度影響,建立在西方經(jīng)濟基礎之上。當代思政教師的主要責任,是對當代大學生用科學、正確、先進的觀念進行引導,可使他們在多元化的道德中,對是非分辨能力進行培養(yǎng)。
三、“紅色博客”在高校思政教育的運用
1.“紅色博客”對意識形態(tài)導向性進行明確
在我國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具有政治方向性和思想導向性等特殊性的教育目的。它的任務是根據(jù)黨的教育方針,對社會主義的教育觀進行遵循,指導大學生進行集體主義、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品德和理論教育,引導大學生做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道德觀、政治觀,對人文精神進行塑造,它具有“原則性、方向性和思想性”等鮮明的特征。通過對“三個代表思想”以及馬克思主義的深入執(zhí)行,堅定大學生的社會主義信念和馬克思主義信仰,進一步培養(yǎng)對黨和政府的信任感,堅定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的信心。思政教師是黨的“政策、路線、方針和和理論”的宣講者,引導和指導大學生健康的成長?!凹t色博客”不是要求思政教師對意識形態(tài)的問題進行回避,而是擁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和明確的意識形態(tài)導向。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運用“紅色博客”,能更有效的開展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形式的展開。
2.“紅色博客”是與實際相結合的創(chuàng)新
作為一種精神品質,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與時俱進的特征。而思政教育主要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宣傳。它會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以及風云變化的形勢,而不斷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教育手段及理論?!凹t色博客”在創(chuàng)新精神的推動下,會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的發(fā)揮出來,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感染力和說服力不斷提高。通過對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fā)揮,將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fā)出來。與學生學習特點和教育規(guī)律相符合,使馬克思主義緊密結合社會發(fā)展實際,采用活潑新穎的形式、鮮活生動的事例、通俗易懂的語言,契合教學的需要,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和引導,使教學效果大幅提高。而新形勢下,對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務。在經(jīng)濟全球化和世界多元化的今天、進一步深入了改革開放的步伐,而各種交互影響和激蕩的思想文化,要求高校思政教育應對當今世界復雜多變的形勢能夠清醒的認知,引導大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規(guī)律和國情有正確的認識,能堅定共產(chǎn)黨的領導,自覺推進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凹t色博客”要求教師具備濃厚的人文精神、在思政教學中將具體實際緊密結合馬克思主義理論,擁有扎實而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以理論更好的指導實踐。
3.“紅色博客”要求思政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多元化的價值觀念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紅色博客需要教師對待大學生思想中多元化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應以審慎和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并給予及時的校正和正確的引導。社會并存的道德觀和多種價值觀,在多元性的網(wǎng)絡時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空間和時間上進行傳播。而針對學生思想中的非馬克思主義觀念,教師應采用循循善誘的、審慎而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作為一種特殊的思政教育形式,“紅色博客”要求思政教師以審慎的態(tài)度和博大的胸懷,對大學生思想動態(tài)深入了解。并利用這個分享思想的平臺,以高尚的道德風范、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的理想和信念,以及良好的師德風范、飽含真摯的情感,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感染。
結語:作為一種新興的思政教育形式,“紅色博客”引發(fā)了高校思想教育的新思考,同時也為高校思想教育帶來了新的契機。而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并非是將原有的意識形態(tài)淡化或改變,而是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采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在課堂和教材中融入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理論。通過創(chuàng)新各種思政教育,推動馬克思主義核心理論體系的建設。對大學生的頭腦進行武裝,把他們培養(yǎng)成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胡建英,余卉.芻議博客在思政教育中的應用[J].今日科苑.2009(04).
[2]何克祥.思政博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J].政工研究動態(tài).2009(09).
[3]陳世潤,李根壽.論紅色文化教育的社會價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4).
[4]牛玉全.輔導員思政博客有待管理[J].教育與職業(yè).2009(16).
[5]杜晶波.評價思政博客德育載體效能的三個維度[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25).
[6]劉成付.高校思政博客的傳播學分析[J].雙語學習.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