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人才國際化發(fā)展的背景下,師資隊伍國際化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戰(zhàn)略選擇,亦是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建設的核心要素。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的現狀及在國際化進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高等教育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的思路與途徑。
關鍵詞:高等教育 師資隊伍 國際化建設
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既是高水平大學的共同特征,也是高等教育走向高水平的根本保證。在建設高水平大學的背景下,師資隊伍國際化對高等教育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的作用越來越被重視,成為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重要內容[1]。聚焦教師主要表現在,應具有國際概念,國際意識,國際視野,跨文化交流能力,掌握本學科專業(yè)領域的國際現狀和未來發(fā)展趨勢,具有在全球范圍內尋找資源和資源配資的意識及能力[2]?;诟叩冉逃龓熧Y國際化的現狀及亟待解決的問題,淺析高等教育師資國際化建設的途徑。
一、高等教育師資國際化的現狀
教師是學校發(fā)展的動力,高等教育國際化主要靠教師來實現。無論是合作辦學,國際型人才培養(yǎng),還是課程內容國際化,教育資源開發(fā)和共享,都需要教師的積極參與。但是,長期以來,相對封閉的辦學理念,使高等教育師資隊伍國際化程度不高,教師隊伍中海外教師比例低,有國外長期學習經歷的教師數量比較少,國際化課程和雙語課程比重較輕,國際合作科研項目比較少,外語水平相對比較弱。為改變這種現狀,在要求高等教育教師具有國際視野,掌握現代化教學技術,實現課程內容國際化的同時,也為了盡快縮短與世界發(fā)達國家高等教育的差距,我國高等教育出臺了諸多像重點大學建設“211工程”、“985工程”、“高層次創(chuàng)新型人才計劃”、“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教師出國研修項目”等政策,采取了引進來送出去,海外聘任,內部輸送,把優(yōu)秀人才引進來,鼓勵教師出國深造等措施,師資隊伍得到了明顯提高。然而,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fā)展,師資隊伍國際交流,國際培訓,學術交流等交流與合作的深入,人才競爭更加激烈,外派人員由于外語實際應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國外停留時間等原因,很難與世界一流學者在科研、教學等方面有著實質性交流和合作,很難迅速提高學術水平、科研能力及國際交流能力,直接制約了師資隊伍國際化水平,人才培養(yǎng)質量和學科發(fā)展水平。
二、高等教育師資國際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經濟全球化和高等教育的自身發(fā)展,使高等教育國際化成為21世紀教育發(fā)展的主要潮流,也使教師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積極應對挑戰(zhàn),提高競爭力,當務之急是培養(yǎng)造就一支具有國際化先進水平的師資隊伍。但是,我國高等教育師資隊伍國際化水平還沒有達到發(fā)達國家的水平,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存在著諸多不足[3]。國際化師資隊伍不僅要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還應有國際化教育意識,先進的教育手段。大部分高等院校都重視了硬件的建設,諸如改善辦學條件,擴大辦學規(guī)模,增加招生數量等,但對教師隊伍國際化理念建設的認識還有待提高[4]。忽略了外語教學中語言交際功能的重要性,以考試為導向,語法學習為重點,即使到了大學,英語學習為專業(yè)研究服務的仍然甚少,英語水平難以提高,聽說能力差,致使許多學生對雙語課堂望而生畏。依靠現在的師資隊伍,雙語教學很難在高等院校普及。忽略了師資隊伍對外教學的缺乏,以本國學生為主要教授對象,漢語教學只對本國學生,對外漢語教學還很陌生,不能很好的和外國學生交流;單純的外語老師能用英語交流,但缺乏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借助信息技術開發(fā)課程資源,網絡開展遠程教育等,許多教師初步掌握了一些現代技術,能利用網絡拓寬研究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但是相關課程卻了解得不夠深入,在本專業(yè)能利用現代技術,開發(fā)課程資源的教師為數不多。為此,拓寬高等教育教師隊伍國際化視野有待進一步認識和理解,教師國際化建設應當提高整體層次,改善教師隊伍結構,師資隊伍國際化不應該是師資隊伍內部個別精英的國際化應當是廣泛的,具有激發(fā)國際競爭信心和動力的。
三、高等教育師資國際化的思路與途徑
高等教育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是高等教育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是我國教育國際化的要求,是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選擇。如何采取措施,提高高等教育現有師資隊伍國際化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創(chuàng)新師資隊伍開發(fā)機制。樹立國際化理念是提高高等院校師資隊伍國際化的前提。為此,從國家到地方都要提高對高等教育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意義的理解、認識,在政策導向上,建立健全有利于高等教育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的相關機制和體制;高等院校要以國際化的理念設計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規(guī)劃,制定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吸引國外優(yōu)秀人才加入到高等教育師資隊伍中來,但在引進國外高層次人才時要注重本校的實際,做到結構合理方向互補,讓海外高層人才的先進國際教育理念,最新的教育教學手段得到成充分發(fā)揮。
二是創(chuàng)新師資隊伍培養(yǎng)機制。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全面培養(yǎng)教師的國際化能力,是建設國際化高等教育師資隊伍的最佳方式。選派科研能力強,專業(yè)基礎好,外語水平高的優(yōu)秀教師,有針對性的到國外一流大學研修交流,有重點的學習前沿知識,帶回先進的教育理念。借助國外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選派教師到國外培訓,以提高教師國際化教學能力,提高教師外語使用能力,促進雙語教學。通過外派教師進修、考察、訪問、學習來改善師資隊伍的知識結構,提高教學效果,改善教育能力,從而掌握專業(yè)發(fā)展的前沿理論和發(fā)展趨勢,反饋到工作中,改變單項知識傳播,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參加一些交流項目、合作科研,能及時了解和掌握國際最新學術動態(tài),提高創(chuàng)新科研思路和科研水平。
三是創(chuàng)新師資隊伍培訓機制。教師除了要掌握深厚的理論基礎知識,還要具備教學和科研能力。合理配置人才資源,創(chuàng)造出有利于教師個體發(fā)展的制度環(huán)境,堅持“學術造就人才”的原則[5],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術環(huán)境,充分調動師資隊伍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師資隊伍的教育創(chuàng)造力。
四、結語
一流的高等教育,需要一流的學科、一流的科研、一流的教學和一流的人才。高等教育要跨入國際知名大學的行列,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的進程必須加快實施。高等教育在高水平人才引進,師資派出培養(yǎng)等方面措施得力,真抓實干就會擁有更多的高層次人才,就會在競爭中得到更快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孫德芬.高校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的機制構建[J].教育評論,2012,(3):42-44.
[2]何伯虎,景俊青.國際化進程中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09,(36):63-64.
[3]劉莉莉.我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國際化現狀及對策[J].中國科技縱橫,2010,(23):245.
[4]畢家駒.中國大學國際化的挑戰(zhàn)和應對[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10,(1).
[5]管春英.論高等師資隊伍的國際化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