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首府南寧,距離北京兩千余公里。
筆者并非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但給人的感覺和第一次相同,就像這里的氣候,熱情,直接,誠懇。歷代文人常以八桂詠喻廣西。八桂原指八株桂樹,八樹成林,一言其大,一言其茂盛。最早以八桂稱廣西的是《山海經(jīng)》:“番禺之西,八桂成林?!蹦铣撼脑娙松蚣s《齊司空柳世隆行狀》有詩句“臨姑蘇而想八桂,登衡山而望九疑。”
而八桂大地上的人民,自古以勇猛善戰(zhàn)著稱。幾乎無論在哪個朝代,桂軍都是勇于實踐,善于執(zhí)行,長于在試錯中不斷進化的代名詞。而這在廣西財政人身上也能看出端倪。
近幾年,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財政地位得到空前提升,建立現(xiàn)代財政制度被提升到國家治理的高度。對于全體財政人來說,這是挑戰(zhàn),更是機遇。
一夜之間,似乎有太多問題突然沖到面前,需要我們去研究和探討。而我們明顯能感覺到的是,各項改革都在不斷加速。而財稅體制改革作為經(jīng)濟體制改革甚至是國家治理的重要一環(huán),將擔負著比過去更加重要,也更加急迫的任務。
在這個歷史節(jié)點上,廣西財政前瞻性和主動性地出臺了《廣西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方案》,讓各項財稅改革更加系統(tǒng)化、更加實操化。
在這個深冬,我們感受到了廣西財政作為財稅改革的積極探索者,所表現(xiàn)出來的勇氣和智慧。
落地的勇氣
任何一項政策,最難的并非是頂層設計,而是在頂層設計完成之后的落地實踐。
財稅政策當然也不例外。而財政部近年來主推的建立現(xiàn)代財政制度,在一些研究學者的理解中,相當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將中央提出的,面向全國的財稅政策“落地”,即探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中的“地方版”方案。
說起來簡單,但在中央和地方事權與支出責任長期不匹配的情況下,行內人都知道“落地”這兩個字背后有多大的難度,更不用說匹配當?shù)貙嶋H情況。而中央財稅政策往往只給出一個粗略框架,如何在細節(jié)全無,甚至頗有謬誤的情況下讓“本為好意”的政策真正發(fā)揮作用,這需要地方財政有極大的勇氣。
而廣西財政已經(jīng)在努力推進。例如,在預算公開方面,廣西財政不僅在自身層面擴大部門預算公開范圍,而且將中央政策中并未著重指出的決算公開也放到了工作范圍之內。并且表示,除涉密部門外,所有使用財政撥款的部門均應公開本部門預決算,且細化部門預決算公開內容,逐步將部門預算公開到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
不僅如此,廣西還給予了自治區(qū)以下財政部門足夠的政策彈性。以本次記者采訪到的崇左市寧明縣為例,當?shù)刎斦块T工作人員就表示,除了國防安全等“實在不能公開”的預算以外,今年爭取所有預算“民眾想看到什么程度,我們就公開到什么程度”。
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壯舉。而這還是廣西財政將“可想”的理論變?yōu)椤翱尚小钡谋揭唤恰@?,在稅制改革方面,中央財政要求地方財政尋找適合自身條件的地方主體稅種。按一般思維來想,地方偏重的一定是關系到自己最大利益的稅種,但在我們的采訪中發(fā)現(xiàn),自治區(qū)本級財政,甚至更下一層的市縣級財政,提到更多的并非是現(xiàn)在,而是將來。而讓我們更驚訝的是,廣西財政明確提出,在財稅改革方面,主要領導要親自抓、每一項任務都要有專人負責,確保改革工作落實到位。所有分工任務都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要明確提出可檢驗的成果形式和時間進度安排。
看來,“摸著石頭過河”的做法,對廣西財政而言早已是慣例了。
執(zhí)行的勇氣
我們知道,有一些政策叫“看起來很美”,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總會遇到理論與實際脫節(jié)的情況。
財政績效就是如此。作為后發(fā)展欠發(fā)達地區(qū),廣西財政面臨的問題可能比東部發(fā)達省份更多一些:可用財力有限,產(chǎn)業(yè)結構不合理,邊境因素,民族因素,環(huán)境因素……等等。但通過我們的采訪了解到,廣西財政就是硬生生在“不可能的任務”里闖出了一條適合廣西預算績效管理的路子。
總體來看,廣西在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方面與其他省份并無太大區(qū)別,但在細節(jié)上更加實用。例如,積極探索和引入第三方參與績效評價工作,努力增強預算績效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鑒于市、縣多依賴轉移支付資金的實際,廣西財政在加強項目績效評價工作的同時,還把對下轉移支付資金使用的績效評價作為重點任務來抓;創(chuàng)新性地把預算績效評價工作和中期預算編制工作有機結合,探索研究編制三年財政規(guī)劃,實現(xiàn)逐年更新滾動管理,研究政策目標、運行機制、評價方法,提高財政政策的前瞻性和可持續(xù)性。
攻堅的勇氣
財稅體制改革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廣西自治區(qū)財政廳相關人員表示,《廣西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方案》的設計依據(jù)是遵循《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框架上的描述,即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稅收制度改革和財政體制改革等三大方面。
雖然廣西財政一直擁有攻堅克難的勇氣和智慧,但他們也表示了對于未來的一些擔憂。由于部分改革任務中央尚未出臺具體的改革措施,因此地方在推進清理規(guī)范重點支出掛鉤事項等改革時還面臨一些法律或制度層面的障礙和限制。
廣西財政人表示,目前我們只是在原有改革工作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細化、拓展和延伸,難以在方向上、定位上準確把握中央下一步改革的具體做法,容易造成在中央具體指導意見出臺后,自治區(qū)前期開展的財稅體制改革工作與中央制定的改革方向和措施脫節(jié),不利于改革工作的統(tǒng)一和規(guī)范。但他們也表示,例如像各級政府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這種細致而艱苦的工作,如果上級領導需要讓廣西作為改革的“排頭兵”和“探索者”,他們義不容辭。
這,也是廣西財政作為“探索者”的勇氣。
財稅改革方向的頂層設計與地方實踐,需要找到契合點;財政人的改革勇氣和智慧,需要找到平衡點。
正如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指出,財政制度安排體現(xiàn)著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中央與地方等諸多方面的基本關系,深刻影響著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國防等領域,財稅體制在國家治理中發(fā)揮著基礎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只有財稅體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才能為實現(xiàn)國家治理的現(xiàn)代化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政策導向、物質基礎和財稅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