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山的千陽河,帶著生命的祝福,緩緩流向吳哥大地。
經(jīng)過千年的興衰,吳哥王朝早已消逝,留下石建的寺廟,覆蓋600多年的歷史風貌,細走一圈并不容易。
眾多的寺廟,最矚目的是大小吳哥。小吳哥是吳哥窟,大吳哥是吳哥城,象征吳哥王朝的繁華盛世。
吳哥窟氣勢磅礴,走過漫長西參道,越過寬闊護城河,旁邊兩座藏經(jīng)閣,四側(cè)是壁畫回廊,向上攀登須彌山,那是印度教宇宙的中心。
黃昏時分,在須彌山遠眺四方,河道、平野、叢林、寺廟,寂靜無聲,蒼茫暮色伸延遠方。寺院的仙女浮雕,玲瓏浮凸;守護的石獅巨蟒,氣度莊嚴;回廊的戰(zhàn)爭壁畫,猶帶干戈。
干戈不祥,吳哥窟建成不久,便來了一場慘烈的戰(zhàn)爭。南越的占婆不甘淪為吳哥的附庸,攻城搶掠,王朝的元氣大傷。
直到新的吳哥王,耶跋摩七世登位,驅(qū)逐占婆,奪回吳哥,迎來王朝最后的輝煌。
勝利像一抹斜陽,王朝大興土木,興建了吳哥城的巴戎寺,修復了王宮的巴芳寺,新建了塔普倫寺、寶劍塔、浴池與象臺。
當中最美的是巴戎寺,是耶跋摩七世晚年的建筑。
那時,王朝做出重大的轉(zhuǎn)變,由印度教改信佛教。吳哥初期,供奉印度教的濕婆(Shiva),慢慢轉(zhuǎn)為毗濕奴(Vishnu),但耶跋摩七世經(jīng)歷戰(zhàn)爭、焚城、搶掠與殺戮之后,他的信仰歸于平和,皈依佛祖。
緩緩攀上臺階,走到巴戎寺最高處,49座圍繞眾生的多面石像,過百面靜穆的笑容,祥和溫暖,無處不在。那是柬埔寨最動人的臉,最美麗的笑,稱為“高棉的微笑”。
乍看笑容,仿佛相若;細看笑顏,略有差異,流露著佛祖的大愛與慈悲。
如今,笑容已經(jīng)歷了800年的滄桑,見證了吳哥王朝的興亡,感受過人間的生老病死,走過柬埔寨的戰(zhàn)爭與和平。
經(jīng)過王朝的膜拜與供奉,沉睡在荒煙蔓草的叢林,歲月悠悠,時光流逝,人們從廢墟中把佛祖的笑容,一尊一尊地重新放置在尖塔,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他眼前展開,不變的是他看透人心的智慧。來自高棉,感動世界。
那是多么美麗的體驗,高棉的微笑,像一朵蓮花,在濁世的人心中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