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們在體檢時主要關注收縮壓與舒張壓是在正常值范圍內(nèi),但很少關注兩者之脈壓差(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的壓差值稱為脈壓差)的大小。殊不知脈壓差的大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而且脈壓差如超過正常范圍,其治療難度往往大于高血壓,故提醒人們切勿忽視脈壓差。正常人的脈壓差應在30~40毫米汞柱,脈壓過小(<20毫米汞柱)主要見于血容量不足、低血壓、休克、心包積液、嚴重風心病、重度心功能不全等。脈壓增大常見于老年人,據(jù)報道脈壓差大于65毫米汞柱時心血管、腦卒中及周圍血管病的發(fā)生率明顯升高;脈壓差升高10毫米汞柱,冠心病發(fā)生率增高11%,總病死率增高16%,因此對脈壓差的關注顯得十分重要。
由于目前常用的降壓藥物中還沒有只降收縮壓而不降低舒張壓的藥物,而要降低脈壓差只有改善大動脈順應性。通過改善大動脈順應性可降低收縮壓,升高舒張壓,改善脈壓差。根據(jù)循證醫(yī)學證據(jù)表明,利尿劑和鈣離子拮抗劑不僅有良好的降壓作用,而且能改善大動脈順應性,脈壓差大于正常值的患者不妨選擇利尿劑或鈣離子拮抗劑進行治療。
另外,常見引起脈壓差過大的疾病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硬化、甲亢、嚴重貧血、風濕性心臟病、部分先天性心臟病與高血壓心臟病等。遇到脈壓差過大時,最好到醫(yī)院進行一次全面體檢,看看有無問題。如果有這些疾病,則要考慮對因治療。
除藥物治療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飲食上應低鹽、低脂,避免精神刺激,控制體重,并要適當運動。同時應檢查有無血糖、血脂增高的情況,并積極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