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拉撒,腸道最忙。腸道就像人體的“加油站”和“下水道”,人吃進去的食物在這里分解、吸收,剩下的殘渣從這里排出體外。腸道總是默默地負(fù)責(zé)人體最臟最累的活。
偶爾,腸道也會像大腦一樣鬧一鬧情緒,向人體傳達它的喜怒哀樂。腸道的“不滿”情緒主要有便秘、脹氣、腹瀉、食欲不振等,如果你的身體有這些癥狀,那極有可能就是腸道在給你提意見了。
腸道也會鬧情緒
便秘。專家調(diào)查顯示,每10個中國人就有1人受便秘影響。任何時刻,人體內(nèi)都有2~3千克的“存貨”,腸道每隔18~24小時就需“清倉”一次。若腸道堵塞太久,大便滯留的毒素就會被再次吸收,從而讓人沒精神、臉上長痘、膚色暗沉。毒素刺激腸壁,還會直接導(dǎo)致腫瘤發(fā)病率的增高。
大便的顏色最好是金黃色、黃土色;大便半沉半浮,表示含有較多的纖維質(zhì)。栗子狀大便是典型的直腸型便秘,泥狀、水狀大便則可能是因消化不良、腹部受涼等因素引起的。
便臭。飲食中的蛋白質(zhì),尤其是含有較多含硫氨基酸的蛋白質(zhì)(如雞蛋、肉類等)攝入量過多,大便就容易產(chǎn)生惡臭。但是,大便惡臭也有很多微妙的差異:有刺鼻的酸味并伴有腹瀉,可能是發(fā)酵性消化不良引起的;有燒焦味,可能是小腸機能變差所引起的消化不良;帶有腥味的焦油狀大便,則表示消化系統(tǒng)有出血的情況。
脹氣。正常人的腸道里每天都會產(chǎn)生大約7~10升的氣體,脹氣是腸道出現(xiàn)了多余的氣體。造成脹氣的原因很多,如吃東西的速度太快,或是邊吃飯邊說話。也有的是食物本身易引起脹氣,如豆類、蘋果、桃子、洋蔥、甘藍、谷類,以及紅薯、馬鈴薯等。此外,某些腸胃疾病,如腸燥癥、膽囊疾病(可能是脂肪消化不良),也都可導(dǎo)致脹氣。
腹瀉。急性腹瀉多由腸道細菌感染、細菌毒素?fù)p傷腸黏膜造成。腸易激惹綜合征是典型的慢性腹瀉,工作繁忙、精神緊張、心情沉重、關(guān)系不和等,都會引發(fā)腹瀉癥狀。
食欲不振。這可能是因腸道的消化、吸收或運動功能發(fā)生障礙造成的,也可能是精神因素、藥物反應(yīng)或其他臟器疾病造成的。
專家支招,疏導(dǎo)有方
安排好喝水時間。清晨喝水很重要,起床后喝兩杯水,不但可補充夜晚流失的水分,還可刺激腸道,讓便意順利出現(xiàn)。上午、下午再各喝兩杯水。少喝含糖飲料,糖水喝得過多會加速腸道老化。每天飯后,可以喝一兩杯乳酸菌飲料。
適當(dāng)鍛煉。動能促便,尤其是晨練,和喝水結(jié)合起來,一邊補水,一邊運動。
多吃纖維食物。各種蔬菜水果,特別是白菜、芹菜、韭菜、香蕉、獼猴桃等要多吃。它們在腸道中就像洗碗用的鋼絲球,專門擦除不好的膽固醇,吸收水分,使糞便易于通過腸道。
少吃消炎藥、解熱鎮(zhèn)痛藥。這些藥容易破壞腸道菌群的生態(tài)平衡,引起腹瀉,一定要在醫(yī)師的指導(dǎo)下服用。
及時排便。有資料顯示,經(jīng)常便秘的人,誘發(fā)癌癥的幾率比不便秘的人要高出3倍。因此,晨起或早餐后排便是最科學(xué)的。盡可能做到定時排便,即使沒有便意也要“例行公事”,形成“生物鐘”。
魏如清/文